更新时间:2019-09-06 17:54:51
封面
书名页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序
第一编 教育基本理论篇
一 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再认识——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命题的多学科视角的审视
(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由来及种种表述举要
(二)“主导”与“主体”的概念辨析(兼论主体及主客体属性)
(三)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命题的多学科证伪
(四)结束语
二 素质教育三论——基于教育社会学的反思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辨析
(二)素质教育实施的社会政治条件审视——兼论高考制度的合理性
(三)素质教育评价展望
三 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教育机制
(一)马恩的两种生产理论与教育
(二)生产力要素中的人力简析
(三)教育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的作用
(四)优化教育中介作用的构想
四 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造教育
(一)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
(二)创造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三)创造教育的实施构想
五 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一)何谓创造、创造力
(二)创造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三)时代要求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六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管理思想旨在冲破军阀专制、复古逆流的藩篱
(二)支持和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本质
(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助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四)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具有相对性
七 论社会哲学视野中德育的“工具性”价值
(一)相关概念辨析
(二)对德育“工具性”价值的再认识
(三)德育在社会发展中“工具性”价值的具体表征
八 卢梭《爱弥儿》教育思想探析
(一)自然教育尊重儿童
(二)道德教育言传身教
(三)创新教育以人为本
(四)普及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九 21世纪教育展望
(一)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教育结构将呈现出新的特征
(三)教学内容将耳目一新
(四)教育手段将更加完善
第二编 课程与教学论篇
十 关于科技革命对学校课程影响的历史考察
(一)对课程思想的影响
(二)对课程内容的影响
(三)对课程结构的影响
(四)对课程设施及实施手段的影响
十一 未成年人教育的当务之急:媒体素养教育
(一)媒体素养及媒体素养教育
(二)媒体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考略
(三)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及现状透析
(四)对我国未成年人实施媒体素养教育的对策思考
十二 论实施综合课程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关于“拼盘式”现象及其解决办法
(二)加强综合课教师的培养
(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辩证关系
十三 论因性施教
(一)因性施教的基本策略
(二)因性施教的具体措施
十四 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与方法探微
(一)预习
(二)听课
(三)课后复习
(四)作业练习
(五)系统小结
十五 试论教育惩罚的学理依据及其实施策略
(一)教育惩罚的理论依据
(二)目前教育惩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三)解决当前教育惩罚问题的应对策略
(四)教师在实施惩罚时要注意的问题
十六 自学的特点与途径探析
(一)自学特点简析
(二)自学的基本途径
第三编 教育经济与管理篇
十七 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一)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基本思路
十八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振兴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
十九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及对策探析
(一)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存在的问题
(二)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配置的原因分析
(三)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对策探析
二十 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问题分析——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
(一)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不合理的表现及影响
(二)教师流动原因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三)促进西部地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思考
二十一 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问题与对策探讨
(一)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问题表现
(二)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的原因
(三)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