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恩的两种生产理论与教育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人类的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而且同时也产生了人类的教育。正如恩格斯所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分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3]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因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类要生存,就得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向大自然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人类要延续,就得要有自身的生产——种的繁衍。但是,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生产,绝不能狭义地理解为“生物人”的生产。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存在物。虽然作为生物的人来说,他的大脑神经系统、各种机体组织,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都能通过遗传而保留下来,然而生物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的,更难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因为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的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仅以生物实体存在的人,必然缺乏现实的人所具备的那种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社会心理品质。
人类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适应其发展,掌握生产经验应用科学技术,使用生产工具从事劳动,而成为社会生产的积极参与者,以保证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虽然,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要求,必然会与那种没有生产经验和不会运用科学技术、不会应用生产工具的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产生矛盾。这一矛盾,需要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能够达到社会的要求时才能解决。人类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的与心理的两方面。生理发展的快慢主要受生理规律的制约,其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人类个体心理的发展,则是积极地反映社会现实的结果。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不能在生理形态上固定下来,当然也就不可能遗传给下一代。要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办到呢?马克思曾在他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4]“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与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5]这就是说,要把人类在与自然作斗争中所积淀下来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以使生物人成为社会人,就得要有一种超生物遗传方式的教育的作用才能完成。它不是自发的,而是一个自觉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是科学的,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不存在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更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延续。人类两种生产同时并存。维系这两种生产的纽带是教育,教育对两种生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6]人类自身的生产—教育—物质生产,构成了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永恒的循环链。如图1所示:
图3—1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循环链
图1表明:一方面,人通过教育的培养和训练而从事物质生产,从而为人类自身提供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又为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把人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