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助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众多境外与涉外利益集团,通过各大部委研究机构与学者,对我相关部门决策与立法施加巨大影响;有些垄断企业在政界、学界、传媒界网罗代言人,影响甚至操纵话语权,抵制《反垄断法》等于己不利的法律政策出台;众多行业的一些民营企业家通过显性与合法途径,私下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独立董事,为其摇旗呐喊;部门利益使一些改革严重偏离社会公正方向,威胁社会稳定与和谐。[12]与既得利益者相反的是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失业,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拆迁、圈地导致失地的农民得不到有效补偿,盲流于城乡接合部;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权利保障;平民家庭往往因子女受教育而致贫,其学生上学难、就业难,心理压力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一怒之下连杀4名同学,2006年2月底3月初,广东一农业大学不足一月竟发生4人自杀的极端惨剧;2006年7月16日,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农民邱兴华在海拔2128米的深山道观铁瓦殿一夜间杀死9男1女,年长者63岁,年幼者仅12岁;看病难看病贵让百姓望而生畏,小病忍大病等死甚至自寻短见的事件屡见报端;住房成了普通市民永远的痛,房价节节攀升,房贷者变成了房奴。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而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 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三方面内含“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含义。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这三点概括起来就是“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13]
“民主法治”为“思想自由”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兼容并包”才能实现“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民主法治”、“思想自由”是“兼容并包”的前提,“兼容并包”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