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教育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考察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今天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的决定因素。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深刻地、全面地考察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实际状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科学观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把这一原理应用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蓝图中。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1]又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从科学和教育着手。”[2]在这里,他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技术—教育—人才”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提出和找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突破口和着眼点等关键性问题。怎样具体地深入地理解这一逻辑关系即规律性问题,我国教育界、哲学界、经济学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提出教育生产力论,有的提出教育本质的生产性论,有的提出教育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论等。这些观点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思考。从已发表的文章看,对作为意识形式的科学技术如何通过教育的作用而把其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