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沉思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辨析

在“素质教育”概念提出前后,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思想和措施,如“主体性教育”、“愉快教育”、“合作教育”、“挫折教育”等,教学方面的改革思想和措施就更多了,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毋庸讳言,这些众多的改革思想和措施一般是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某一方面、某一局部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在某一方面的纠偏、矫正作用。一旦将其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一旦扩展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就失去了准确把握的尺度,就容易产生各执一词的截然不同的看法、意见和观点。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更高的层次上归纳和概括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从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形成了更深层的内涵和更宽泛的外延,因而具有统领各类改革的功能和作用。

素质教育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功能和作用,关键在于素质教育体系(目标、内容、途径)的构建符合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特点。首先,素质教育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基本素质。这种基本素质既是学习、做学问的基础,更是走上社会做事、做人的基础。如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素质条件,则可使学生终身受益,这符合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其次,素质教育要用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来浇铸和培养中小学生“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通过这样的教育而形成的素养无疑是一种在任何时期和任何环境下均能表现出来的稳定素质,这表明了中小学教育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再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不放过一个“差生”,这充分体现了中小学教育“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宗旨和目的。正因为如此,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强调:“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小学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国民教育体系来说,主要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而基础教育无疑就是一种素质教育。站在这样的教育社会学宏观角度来思考中小学教学改革,应将各类单项、单科、整体改革,有意识地、自觉地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和体系,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设计、筹划和实施。

无疑,“素质教育”最初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所谓“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应付考试和升学为目的和中心的教育,其出发点、着眼点、着力点和最后归属都落在应付考试上。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庭和社会的头上,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摧残学生、摧残教师、摧残教育,几乎到了欲解不能、欲罢不忍的地步。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均源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使中小学教育异化的根本所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十分冷静地看到,从理论上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对立和对抗性质。学校教育制度存在以来,就存在着考试;存在考试就必然带来了教师和学生如何更好地应付考试,获得好的考试成绩这样一种非常自然也非常符合教育逻辑的事实和现象。考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通过考试并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心理和学习心理,本应获得赞扬而非贬斥。而且在大型的、综合性的考试中获取好的成绩,不仅表明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而且体现了态度、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但手段和工具不能倒置为目的和宗旨,一旦倒置就成为反过来控制教育并使教育异化的巨大力量。因此,素质教育是一种比应试教育层次更高、境界更宽、目标更远的教育,但它也同样需要以考试为手段来检查学生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达成度,同样要追求优秀的考试成绩以及通过考试成绩所反映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水平。但考试永远是素质教育目标达成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同时还必须经过科学化的改造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因此,素质教育绝不是在彻底抛弃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标新立异。对此,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要否定就要彻底否定),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正确地指出:“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6]辩证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否定。[7]值得欣慰的是,自1998年12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1999年6月第三次全教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两个新的重要文献中没有再沿袭以往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极端性提法,而是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像有的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文件没有为素质教育设置一个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没有说要经过‘转轨’才能达到素质教育”[8],要知道,“教育改革不是如同造房子那样,必须把旧房子推倒,把基地清除干净,在空地上盖起新的房子:恰恰相反,必须在既有的教育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造”[9]。因此,“我们不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置于对立的两端”[10],事实上,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进行扬弃的基础上的改进与创新,并通过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11]。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概而言之,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与超越,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使所有儿童和青少年在既有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通过科学合理而全面的施教,使其身心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品德与智能素质。素质教育不是停留在应试教育对知识的简单掌握的低层次追求上,而是追求在知识掌握基础上的智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