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3 18:15:24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明至清前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高涨与十三行机制作用
一 中国是海上丝绸之路高涨的世界市场
二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市场
三 十三行机制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高涨
试论鸦片战争前中国行商制度的合理性
一 清朝行商制度的合理性
二 清朝整顿行商制度的努力
三 东印度公司垄断结束前后英国的所谓“自由贸易要求”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中国渊源
一 行商复杂的个别风险与风险防范制度的演进
二 行商的系统性风险与清政府的政策措置
三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广东十三行联保制度的扬弃
十三行与虎门炮台
一 虎门炮台促成“一口通商”政策落地广州
二 虎门炮台是控制洋船进出广州的关键,与十三行息息相关
三 口岸管理职能削弱了炮台抵御进攻的能力
从清宫档案探讨“十三行”名称的含义
一 目前研究十三行名称由来的主要文献依据
二 清宫档案关于十三行的记载
三 十三行名称的含义分析
十三行名渊源新考
一
二
三
四
广州十三行时期外销丝绣品[1]
一 成品织物
二 手绘丝绸
三 刺绣丝绸
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巴洛克建筑脉源探析[1]
一 巴洛克建筑艺术具有普世价值规律
二 广州十三夷馆巴洛克之风的滥觞
三 沙面建筑巴洛克艺术的西人运作
四 广州外滩西濠巴洛克的东方智慧
五 民间巴洛克建筑的民主开放精神
伍崇晖后裔在澳大利亚
一 历史背景
二 伍崇晖在广州
三 Ah Kin Howqua(伍崇辉)在澳大利亚
四 阿倾浩官后裔
五 结论和后记
清代皇帝的外贸观
一 顺治帝(1638~1661)
二 康熙帝(1654~1722)
三 雍正帝(1678~1735)
四 乾隆帝(1711~1799)
五 嘉庆帝(1760~1820)
六 道光帝(1782~1850)
余论
十三行泰和行创办人颜亮洲
一 陋巷人家
二 创立泰和行
三 孝子贤夫
四 颜亮洲后人
清十三行时期在广东省城的徽州婺源商人
一 清《婺源县志》记载的到广东贸易的婺源商人
二 简评清《婺源县志》记述的人物形象的亮点与不足
三 道光四年在广州的婺源人创立的“归原堂”同乡互助会
四 非商婺源人对广东与婺源的贡献
五 小结
广州十三行商人的慈善义举考论[1]
一 道教的慈善文化
二 广州十三行商人的慈善义举
三 余论
广州十三行伍氏粤雅堂考
一 粤雅堂的兴起
二 粤雅堂的衰灭
三 粤雅堂的范围与布局
四 对远爱楼的探讨
五 结语
清代广州十三行之福隆行补遗
一 福隆行的基本情况
二 福隆行的商业经营
三 福隆行的商欠与破产
结语
以广州十三行为中心的仄纸买卖
一 早期的美洲信汇
二 晚期的仄纸侨批
三 仄纸的特征
四 仄纸的买卖
乾隆末年(1794)的广州荷兰商馆[1]
一 广州荷兰商馆存废的基本脉络
二 范罢览与1772年改建后的荷兰商馆
三 1773及1794年商馆的人员构成
四 1794年商馆的业务记录
五 1794年度商馆的进出口货物及交易额
小结
清代中后期广州海幢寺的对外开放与中外宗教文化交流
一 清代官方指定对外开放的岭南名刹
二 西方人认识中国佛教的重要窗口
三 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传播平台
四 余论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综论
一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状况
二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互关系
三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