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成品织物

清代广州十三行垄断着丝、瓷、茶的贸易,丝绸是仅次于茶叶贸易的第二大宗出口商品。屈大均《广州竹枝词》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就是对清代广州十三行时期广作外销丝织品贸易盛况的最佳描述。五丝、八丝又名五枚缎、八枚缎,是一种素缎织物,可以染成各种色彩。明代之前的缎织物均为五枚缎,从清代开始出现七枚缎、八枚缎甚至是十枚缎,这样的素缎,织物组织更加紧密,外观更加光亮,手感更加顺滑。广缎又称花缎,色彩较为丰富和热烈,图案以小巧细碎的满地花卉为主。伴随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全球拓展,广东地区的丝织业早在明代其生产规模就已日益扩大,生产分工也日趋精细。明代中后叶,佛山丝织业有十八行:即丝缎行、什色缎行、元青缎行、花局缎行、纻缎行、牛郎纱行、绸绫行、帽绫行、花绫行、金彩行、扁金行、对边行、栏杆行、机纱行、斗纱行、洋绫绸行等。清雍正年间,广州还出现了专门的丝织业会馆——锦纶会馆。根据保存至今的碑刻记载,可知当时广州丝织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规章已经形成,留有店号名称的丝织业店铺就有四百多家,这都见证着广州丝织业的繁华。乾隆《广州府志》载:“粤缎之质密而匀,其色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故广纱甲于天下,缎次之”。[3]屈大均也称:“广之线纱与牛郎绸,五丝、八丝、云缎、光缎,皆为岭外京华,东西二洋所贵。”[4]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清大红蝴蝶花广缎匹料(见图1),长408厘米,宽75厘米,以红缎为地,以繁密的蝴蝶花卉纹样满地装饰,质地紧密顺滑,色泽鲜华亮丽。这种广缎匹料既是广东进奉宫廷的特有贡品,也是风靡欧美的奢侈品。

图1 清大红蝴蝶花广缎匹料,广东省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