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08 21:20:36
封面
版权页
前 言
宏观篇 法院运转的向度定位
第一章 司法需求之中国情境:发现与回应
一、司法语境下的“需求”理论
二、司法需求基本态势探略
三、满足司法需求的回应型供给模式构建
四、小结
第二章 司法导向与法院角色:“为大局服务”的历史与实证
一、问题、路径与样本选择
二、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治理体系中法院角色的初步印象
三、围绕大局的服务者:治理体系中法院角色的历史维度
四、亦步亦趋的追随者:治理体系中法院角色的实证之维
五、跟进式治理的路径依赖、例外与补强
六、小结
第三章 司法公共关系:为什么法院需要形象工程
一、危机深处的危机:“塔西佗陷阱”与对司法的习惯性质疑
二、质疑背后的质疑:司法改革加重信赖危机?
三、改革相依的改革:以公共关系推进司法形象改善
第四章 三十而立:专门法院向何处去
一、专门法院的中国样本:历史沿革与运行实效
二、专门法院的外域样本:特定专属管辖形态
三、专门法院的基础定位:回归特定专属管辖
四、专门法院的本土道路:厘定司法职权专门配置模式
五、结语:走在回归之路上
中观篇 法院运转的能效衍生
第五章 法院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
一、内外有别:审判治理与非审判治理的分野
二、从高台到圆桌: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演变轨迹
三、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动因:无奈求生与有意扩张
四、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困顿:积极态度引发消极后果
五、审判外衍生治理行为的优化:在积极与克制之间平衡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中生长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一、缘起:两种纠纷解决方法的一个初步对比
二、历史脉络中的“矛盾”及其化解方法
三、理论谱系中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四、社会样态中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五、生长于社会生活的社会矛盾化解方法
六、矛盾从何处来就让它消弭在何处——代结语
第七章 疑难案件的裁判过程与决策方法
一、疑难案件的理论场域:历史与特征
二、疑难案件的真实载体:请示与批复
三、法律方法视角的疑难案件本来面目:法律涵摄不能
四、涵摄困境中的疑难案件裁判方法:法律发现
五、决策行为视角的疑难案件裁判方法:法律证立不足
六、消解法律证立不足:程序与逻辑
微观篇 法院运转的技术探微
第一部分 法院运转的轨迹偏转与回转
第八章 解构民事诉讼“隐规则”
一、那些隐藏在民事诉讼规则背后的规则
二、对民事诉讼隐规则危害的保守估计
三、关于民事诉讼隐规则生成的现实主义解构
四、民事诉讼隐规则的消融与显规则的回归
第九章 法官为什么说“不”:拒绝裁判权的失范与规范
一、现象:拒绝裁判的实然样态
二、原因:拒绝裁判的多重考量
三、问题:失范的拒绝裁判权
四、出路:拒绝裁判权的规范定位
五、结语:有一种法治叫审慎地拒绝
第十章 实体处理欠妥:径行改判事由与再审事由补充
一、理论场域中的实体处理:定义与功能
二、真实场景中的“实体处理欠妥”:确定性悖反
三、厘清“实体处理欠妥”事由的适用前提:空间、时机与限度
四、消解“不确定性”:径行改判事由与再审事由的补充
五、建构“确定性”:“实体处理欠妥”事由的适用方式
第二部分 法院运转的程式虚化与实化
第十一章 超然裁量的冲动与回归:诉讼听证程序之“转正”
一、冲动之下的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现状与缺陷
二、冲动之后的理性反思: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的利与弊
三、反思之后的回归: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的定位和原则
四、回归基础之上的再造:民事诉讼听证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第十二章 权利救济与权力矫正:异议复查程序之“再造”
一、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界定与价值
二、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域外考察
三、我国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四、民事裁决异议复查制度的构造与运行
五、小结
第十三章 非主流行为的主流价值:诉讼通知程序之“生成”
一、非主流地位:我国民事诉讼通知的尴尬处境
二、接近主流:民事诉讼通知的域外法考察
三、认同主流地位:民事诉讼通知的性质和价值
四、契合主流地位:民事诉讼通知的改造与重构
五、结语:回归主流的“名分”
第三部分 法院运转中的法据客观适用
第十四章 习惯与惯例的客观适用——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样本
一、现实主义的检索:司法实践中适用习惯的分布样态
二、功能主义的检视:适用习惯的三重属性
三、对方法论的检讨:适用习惯的“确定性悖离”状态
四、三个转向:“确定性悖离”之克服
五、余论:认真对待习惯
第十五章 非成文法律原则的客观适用——“一事不再理”之再梳理
一、一事不再理:真实场景中的是与非
二、一事不再理:理想与现实的纷纷扰扰
三、一事不再理:回归诉讼的实践逻辑
四、余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事不再理”
第十六章 成文法律原则的客观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中诚信原则的参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