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04 19:35:24
封面
版权信息
文学研究所的第三个“六十年”
第一辑 《文学评论》编者
我与《文学评论》五十年——读者·作者·主编
我与《文学评论》
一段历史的记忆——《文学评论》:从复刊到20世纪80年代
杂忆“老文评”
摇篮·台阶·舞台——纪念《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
“残瓣”与“百花”——杨绛先生菲尔丁论文的两个版本
第二辑 《文学评论》编委
旧友与良师——贺《文学评论》六十年
我和《文学评论》古典组三代人的交往
生命中一直有你——恭贺《文学评论》六十华诞
名刊的责任与困境——为《文学评论》六十周年而作
《文学评论》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
我与《文学评论》的半甲子
桂馥兰馨 金声玉振——我眼中的《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如何进入当代文学学术史
四十年风雨同程——谈谈我与《文学评论》的因缘
第三辑 《文学评论》作者
文艺理论学科
家园、眼光与情怀——祝贺《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
我与《文学评论》的感悟
《文学评论》:记录了我文艺理论研究成长的轨迹
沃土与园丁——写在《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之际
走向“评”—“论”相融共生的文学评论
文学主体性论争的缘起与反思
“文评”,你早!
我的“京派批评观”与《文学评论》
我的“文评情结”
《文学评论》引我走上学术之路
文学评论的多种可能
我与《文学评论》的缘分
另一所“母校”——我与《文学评论》三十年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回眸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评论》
无法忘却的日子:我与《文学评论》
我所感谢和期盼的《文学评论》
我与《文学评论》二三事
古代文学学科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我与《文学评论》文字往还中的温暖故事
刊庆的随想
贺《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
与《文学评论》学术相伴
《文学评论》办刊特色之我见
人中难得九方皋
学术视野与学术胸襟——我心中的《文学评论》
王国维研究平议——以《文学评论》(1957—2017)为中心
《文学评论》给予我的学术滋养——写于《文学评论》六十年华诞之际
新世纪以来《文学评论》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作者队伍的格局分布与发展趋势
堂堂溪水出前村——《文学评论》与我的文学思想启蒙
我眼中的《文学评论》
冷淡生涯与《文学评论》
长在学术春风里——《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有感
《文学评论》引领我走向学术人生
我与《文学评论》的学术因缘
我的呼兰河,我的迦南地——与《文学评论》相伴走过的一路
现代文学学科
在《文学评论》的培养和鼓励中成长
我心目中高张学术大旗的《文学评论》
八十年代的《文学评论》
学术的摇篮与旗帜——祝贺《文学评论》创刊六十周年
我和“文评”的两代编辑
在挑战自我的路上
《文学评论》的王信老师
感恩与祝福——我与《文学评论》
哺育与扶植——我与《文学评论》
当代文学学科
《文学评论》与华文文学研究
为我引路的良师益友——我与《文学评论》
刻在心碑上的记忆——由20世纪80年代初给《文学评论》的一次投稿说起
在《文学评论》发表第一篇文章
我与《文学评论》三十年
天下担当的气象与胸怀——我所见的《文学评论》
感谢《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与我的“十七年文学”研究
永恒的学术引领着我们飞升——我与《文学评论》的学缘
《文学评论》“稿约”的历史变迁与中国当代的文学研究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