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7-19 15:49:46
第1章 细节的力量(序)
第2章 反特权是当务之急
第3章 禁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
第4章 法治的要义在于管住“一把手”
第5章 说情亦是犯罪
第6章 保持法院的中立地位
第7章 法院受审:该还是不该
第8章 法官办案如何少受干扰
第9章 “公捕大会”的做法应当废止
第10章 怎么又见“公判大会”
第11章 再谈“公判大会”当禁
第12章 如何给警察权“减负”
第13章 制度遏制刑讯逼供
第14章 从体制机制上提高执法公信力
第15章 “暗中执法”不能再玩捉迷藏
第16章 “身份不明”不能成为长期羁押的理由
第17章 鼓励一切适当的民意监督——就云南看守所躲猫猫事件答《新京报》记者赵继成
第18章 打击网谣与公权慎用——答《潇湘晨报》记者周喜丰
第19章 冤案是如何酿成的
第20章 公诉环节如何防止冤假错案
第21章 错案该如何平反——答《新京报》记者高明勇
第22章 “五个严禁”有利于塑造法官良好的人格
第23章 从“黑哨”案判决看法院变更罪名的是与非
第24章 定罪判刑如何避免“一统就死 一放就乱”
第25章 量刑改革:让自由裁量更阳光
第26章 “线人”需要法律规范
第27章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第28章 反思刑法中的立功制度
第29章 警察要不要作证
第30章 防止刑讯逼供光把羁押场所划归司法部还不够
第31章 看守所和拘留所:法治不应遗忘的地方
第32章 通过预防增强反腐败的主动性
第33章 监狱防腐要找准四个原因
第34章 用制度建设取代“暗箱操作”
第35章 建立减刑 假释的长效监督机制
第36章 收容教养制度需要改革
第37章 中国人为何信访而不信法
第38章 潜规则盛行与社会的“法格分裂”
第39章 对“律师伪证罪”的深层次思考
第40章 我会对许霆案作无罪判决——答《经济观察报》记者刘波
第41章 “公益上书”之改进
第42章 尸体为何三年未能火化
第43章 余振东案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第44章 证据三题
第45章 技术侦查获得的材料应提交法庭质证
第46章 刑法该如何面对民事伪证行为?——答《检察日报》记者张建升
第47章 如何强化证人出庭作证
第48章 从现场观摩看证人出庭工作的不足——在“第九届尚权刑辩论坛”上的发言
第49章 《刑法修正案(九)》的感悟与思考——在“第六届博和法律论坛”上的发言
第50章 如何理解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
第51章 人身伤亡的精神损害赔偿
第52章 我眼中的刑事政策变迁
第53章 以“宽”济“严”是宽严相济的时代内容
第54章 立法不要回避现实问题
第55章 “法庭之友”:司法吸纳民意的制度化
第56章 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都应纳入刑法
第57章 废止劳教的具体办法及其后续措施
第58章 后劳教时代的法治再出发
第59章 劳教废止助推“大刑法”格局的形成
第60章 类似劳教的制度也有待改革
第61章 取保候审公开听证好
第62章 刑法应平等保护公有和非公有经济
第63章 刑法应慎重介入公民言论
第64章 刑法解释不应一概溯及既往
第65章 贿赂犯罪中的“财物”应改为“不正当好处”
第66章 善待律师就是善待法治
第67章 法庭会见应从“破例”走向常态
第68章 陈久霖何以当庭才收监
第69章 “两个基本”不宜继续沿用
第70章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第71章 司法常态化与刑法完善
第72章 取消“嫖宿幼女罪”及其善后措施
第73章 刑法应去性别化
第74章 政府恶意与“选择性起诉”
第75章 法律职业的使命与视野
第76章 得罪领导还是得罪法律
第77章 法治建设中的“自律”与“他律”
第78章 司法信息受阻的困境与出路
第79章 司法中的公民合作精神
第80章 追求无害甚至多赢的正义
第81章 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
第82章 “赔钱减刑”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第83章 公诉词要不要进行法制宣传
第84章 取消个案请示更符合诉讼规律
第85章 警惕关系盛行对法治的消极解构
第86章 回忆我对重启特赦的呼吁
第87章 中国的死刑问题为什么广受关注——死刑改革与法治发展系列谈之一
第88章 悲剧发生后怎么办——死刑改革与法治发展系列谈之二
第89章 人道才能使社会走向文明——死刑改革与法治发展系列谈之三
第90章 死刑削减仍然在路上
第91章 废除“死刑立即执行”的提法
第92章 死刑犯器官利用需进一步规范
第93章 刑法大修:逐步减少死刑罪名仍是趋势——答《凤凰周刊》记者吴如加
第94章 法意与亲情
第95章 司法宽容需要这样伟大的母亲
第96章 威慑力并不排斥人道主义
第97章 复旦“求情信”呼吁“超越悲剧”——答《新京报》记者高明勇
第98章 死刑执行的人道化
第99章 温情执法与法治文明
第100章 从国际标准看我国囚犯人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