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问题3:竞争还是合作
过去,银行的对手是银行,但现在还有大型科技企业(BigTech)。
传统银行业的运作模式是基于对信息和资金不对称性的掌握,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逐渐打破了信息和资金的不对称性,传统银行客户拥有了更便捷高效、更具性价比、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金融服务选择,从而加剧了金融服务由传统银行向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迁移。
技术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也构造出多层次生态圈。从市场需求与业务痛点出发,金融科技在不断探索中创新变革,正逐步将价值链全方位嵌入客户多元化的场景中,满足端对端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与科技生态的融合共进(见图2-8)。
在场景融合的趋势下边界逐渐模糊,大大加剧了银行的竞争格局。
以蚂蚁集团为例,微贷业务是集团业绩最突出的板块,截至2020年年中期末,公司促成信贷余额21 536亿元,其中消费贷17 320亿元、小微经营贷4216亿元。根据奥纬咨询的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数据,2020年年中期末,蚂蚁集团促成消费贷市场占有率为13.32%。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利润上,蚂蚁集团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金融业务并不比银行逊色,甚至有些已经大大超过了银行(见图2-9)。
图2-8 金融、科技、生态相互赋能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注:当前金融科技已形成涵盖产品应用层、技术支持层和基础设施层的三层架构体系,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通过体系搭建持续赋能生态圈布局,促进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提升。
图2-9 蚂蚁集团消费贷业务VS上市银行同类业务(亿元)
资料来源:华金证券研究所。
要不要跟BigTech合作?这个问题对很多银行来说甚至是苦涩的—银行本身在除金融场景以外的其他场景存在天然的劣势,目前大多场景入口和流量已被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占据,在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较难争夺入口流量或获客成本太高的情况下,和已经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合作似乎成为“没场景又要上规模”的必选项。
根据蚂蚁集团的信息披露,其微贷业务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实现(见图2-10)。蚂蚁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由金融机构实际放款,截至2020年年中期末,已与约100家银行开展合作。2020年年末,蚂蚁集团旗下子公司小贷公司表内贷款余额占比仅1.68%,361.80亿元,多数贷款已通过ABS证券化实现风险转移。
图2-10 微贷业务中银行如何与蚂蚁集团合作
资料来源:华金证券研究所。
联合还是对抗?前提是将入口优势与银行的金融优势和支付预结算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局面,而不是银行单纯地通过外部企业获得流量客户。其原因一是直接引入流量客户成本较高,二是直接引入的客户相较于培养的客户更易流失,三是易受外部企业控制或终止合作。当然,合作中的“不被动”取决于自己的“本事有多大”。比如,易诚互动董事长、网金联盟秘书长曾硕在访谈中“开出的方子”是:未来的商业银行不再是单纯的引流和吸粉,而是通过开放链接打造闭环的金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