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失控星人自救指南: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恐惧症:内心被恐惧的阴影笼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恐惧情绪,这是一种本能反应和原生情绪,可以促使我们小心戒备或远离危险的事情。

可要是恐惧情绪不受约束,或是经常出现非理性、不必要的恐惧情绪,同时还引起明显的焦虑和一些自主神经症状,就会成为恐惧症。

32岁的曲雯大学毕业后,在某公司担任行政专员。曲雯从小性格内向,少言寡语,没有什么朋友。

上学时,父母对她的管教很严格,不许她过早交男朋友。有时男同学打电话来家里,父母会再三盘问她对话细节,次数多了,她索性不与男生交往,班里同学举行郊游或聚会,她也不去参加。

久而久之,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与人打交道了,特别是上高中后,她一看见男生就感到紧张,不喜欢和他们说话。

这种情况在她参加工作后变得更加严重了。她不敢在人多的场合发言,总觉得人们都在用怪怪的眼神盯着自己,或是在背后议论自己的“笨拙”;她还很害怕和年轻的异性交流,不敢和对方发生目光接触,有时视线不小心相遇,她就会感到非常难堪,不知道眼睛该看哪里才好。

最近几年,亲戚、同事为她介绍男朋友,她也总是找借口拒绝见面。实在躲不过了,勉强去见面,她又会表现得目光躲闪、手足无措,让自己和对方都觉得十分尴尬。

经过几次失败的相亲之后,她更加不愿和陌生人见面了,上班时也很少和同事沟通,平时独来独往,成了大家眼中的“怪人”。

她的父母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心,苦苦劝她去接受心理咨询,可是她一想到要和心理医生面对面交谈,就觉得十分恐惧,怎么都不肯出门……

发生在曲雯身上的,其实是一种名叫“对视恐惧症”的心理障碍,属于恐惧症的一种,主要表现是害怕和人对视,总是认为别人在盯着自己看,由此会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身体也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不知道该做出何种反应。

为了消除负面情绪和身体不适,患者常常会采用回避交往的方法,尽量减少与人目光接触。他们其实也知道自己的恐惧、焦虑情绪是不合理、不必要的,可就是无法对其进行控制,以致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工作和生活。

除了对视,让恐惧症患者感到害怕的事还有很多,由此也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恐惧症,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患者特别害怕来到社交场合,或是与他人沟通交往。每到这种时候,患者就会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情绪,害怕自己紧张的表现会引起他人异样的眼光,从而会引发尴尬场面。

对视恐惧症其实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社交恐惧症还有害怕脸红的“赤面恐惧症”、害怕面部表情会引人反感的“表情恐惧症”、害怕当众发言的“公开演讲恐惧症”等。

2.特定恐惧症

特定恐惧症是对特定事物或特定场合产生强烈的、不合理的恐惧情绪。比如,有的患者特别害怕登上高处,这种情况被称为“恐高症”;有的患者在电梯、地铁等密闭空间里会感到十分恐惧,这被称为“幽闭空间恐惧症”;此外,还有动物恐惧症(害怕某种动物)、黑暗恐惧症(害怕黑暗、夜晚)、尖锋恐惧症(害怕尖锐锋利的物体)、气流恐惧症(害怕空气流动)等多种类型。

3.广场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患者会对类似广场的场所产生恐惧情绪,比如,他们会对广场、旷野等开放的场所感到恐惧,还会对人群聚集且难以散去的场所如商店、公共汽车站、剧场等感到恐惧,因而会回避去这些场所。

在恐惧症患者看来,回避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方式,可以让他们暂时逃脱恐惧情绪。可越是回避就越是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懦弱,还会引发自责情绪,在下一次面对让自己恐惧的对象时也会更加难以忍受。

因此,恐惧症患者应当鼓起勇气,直面让自己害怕的对象或情境,这种做法也被称为“系统脱敏疗法”。患者可以先从“想象脱敏”开始锻炼,即让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想象让自己害怕的事物,在感到恐惧、紧张时就要停止想象并放松全身,然后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对想象的事物不再感觉恐惧。

完成了想象脱敏的训练后,患者可以进行现实训练,即面对一些真实的、让自己恐惧的对象。当然,这种训练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以便让患者逐渐适应,避免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在进行“系统脱敏”训练的同时,恐惧症患者还应注意调整不合理的认知,如告诉自己“我是可以战胜这种处境的”,这会让自己树立起自信心,有助于减轻恐惧,减少想要逃避的冲动。

此外,恐惧症患者还可以进行社交技能训练,让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表现趋于自然,内心的恐惧、紧张情绪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