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焦虑情绪与强迫症状交互影响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刚刚下楼就觉得自己没有锁好房门,不得不回家检查,可检查了好几次后还是觉得不放心,心里总是想着“我到底锁门了吗”。
从外面回到家,觉得身体沾染了病菌,需要一遍一遍地洗手,哪怕已经把皮肤搓红搓痛,还是认为“不够干净”。
走在街上,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数人行道上的地砖,或是街道两边的电线杆,你明知道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也试着去抵抗,却发现越抵抗就越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已经多次遇到上述情况,就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因为这些正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强迫症的产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焦虑情绪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强迫症会让人陷入反复思虑、反复回忆之类的“强迫思维”,还会引起反复检查、反复询问之类的“强迫行为”。很多时候患者明明不想这样做,却又抑制不住冲动,因而内心会非常焦虑。
为了缓解焦虑情绪,患者会不自觉地实施强迫行为,以求得片刻心安,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自责和懊悔。而且患者会认为强迫症状是不健康的,是对自己有害的,同时也会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因而会陷入更加严重的焦虑情绪中。
由此可见,想要缓解强迫症,减轻强迫症状,就需要减轻焦虑情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停止对细节的过度关注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上。在处理事务时,常会要求“十全十美”,并会严格按照某种特定的程序或仪式按部就班地完成动作,否则就会有强烈的焦虑感。
这种追求细节的强迫症患者,一定要学着放弃对细节的过度关注,转而考虑事情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在处理问题时,可以参考“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把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放在事关整体和大局的问题上,只将20%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完善不太重要的细节问题,这会帮助强迫症患者摆脱细节的禁锢,减少焦虑、紧张情绪。
2.将强迫思维赶出脑海
强迫症患者的脑海中经常会反复出现某些想法或观念,这些想法常常是荒谬的、没有意义的,可患者却无法将它们赶出脑海,并会因为抑制不住思考而感到烦躁、焦虑。
对此,心理学家建议患者要学会对强迫思维主动“喊停”,比如发现自己出现了强迫思维,感觉心智快要被其控制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喊一声:“立刻停止!”这样的“当头棒喝”能够打断强迫思维,还能帮助患者找回自我意识,夺回思维的主动权。
3.试着去“中和”强迫思维
如果你无法叫停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尝试“中和”调节法。就是说,不要试图抑制强迫思维,以免出现“无法自控”的体验,增强烦躁、焦虑的情绪。在这时,你应当注意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暂时放下之前已经发生的事情,多考虑当下和未来的事情。比如,白天的工作做得不够完美,但事已至此,再多思虑也无法改变现状,你不妨在脑海中预想第二天的工作情况,看看能不能消除漏洞,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种做法能够淡化、中和自己的强迫思维,也能帮你减轻焦虑、恐慌、猜疑、不安的情绪。
当然,除了自我心理调适,你还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特别是在出现了明显的强迫症状之后,更应当及时向医生求助,以便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调适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强迫症,让心灵恢复自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