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兰中小学课堂观摩研修的365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 序

芬兰教育的传奇或神话一直在世界流传着,从未曾停过。

当教授问我“为何又是芬兰教育”时,我的回应是:“总要有人先将这个传奇或神话暂停下来、一起好好思考,然后相互诘问,‘为何又是芬兰教育?’”

“若今天不试着面对与处理这个议题,那么,我们还是会被随之而来的另一类教育学习淹没……”我好像又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社会学之眼在来回转动。

于是,接下来就如同第一篇“为何去芬兰?”作为这个故事的起头。

2018年,我天天蹲点于芬兰一所公立中小学进行研究,我与当地师生一起上下课、参与他们的节庆、观察他们如何上课等,从早到晚,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

或许我从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是的,当我看到我所熟悉的课堂生活以另一种我可能也做得到的方式呈现时,我非常投入,也不断鼓励并反省自己过去的教学。

2019年初,我暂时离开芬兰、回到家乡,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立体学习地景——芬兰赫尔辛基一间学校的现象为本学习”研究。我想,我可能暂且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我们要的恐怕不是芬兰教育,而是立体学习!”

“未来教育应以师生为核心的共构课程,而且无惧于师生的彰权益能!”

然后,我也更加确认的是——所有的行动都应该朝向“做重要且有价值的事”!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篇:第一篇“为何去芬兰?”提到自己到芬兰研究的动机,同时简介芬兰新课纲;第二篇“芬兰教学现场观察”分享我在芬兰中小学蹲点365天时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正式/非正式/其他课程的观察与纪录。

于此,我特别感谢硕博以来三位指导教授:硕士班指导教授潘慧玲院长、博士班指导教授刘美慧主任及赫尔辛基大学贾里·拉沃宁教授,感谢老师们信任我可以做到;感谢所有良师益友的鼓励与教诲;感谢远流出版社和陈总编辑莉苓的支持与鼓励;感谢“千里马计划”和“奖励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候选人撰写博士论文”对此论文的补助。有大家鼓励,我已是非常幸运。

2019年末,意外地收到指导教授的恭贺—博论获得2018年田培林教授和贾馥茗教授的两个优良奖项!无疑地,这对一再练习“如何做改善生活的研究”与“学习做跨文化研究”的我来说是莫大鼓励,感谢大家的肯定与厚爱,我会更努力。

最后,感谢亲爱的娜娜酱陪伴我在芬兰度过每一天做研究的日子,回想起我俩刚抵达赫尔辛基时对雪地行走的困顿,到后来能在严寒气候下玩雪、安全行走,我突然也很好奇我俩在芬兰这一年“长出”了什么能力。还有,谢谢我的先生吴俊龙始终以爱为名、守护我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