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传韵:新媒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新媒介环境特征与教学的关联性

(一)新媒介环境的特征

1.直观性

新媒介能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位感受到刺激,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能在动态中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交互性

新媒介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并且使互动的过程更加灵活。“互联网+教学”,通过人机交互模式、人工智能等,使师生由线上分离变为线上互动结合,问答交流的体验得以实现,新颖的教学形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模拟性

新媒介环境下,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个模型,通过模拟将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丰富多样的实验操作,且安全性也得到极大提高。在扩充知识的同时,既解决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4.针对性

很多网络课程体现为不同的内容、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不再是让所有的学生接受同样的学习内容。新媒介环境能更广泛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习内容呈现得更具针对性,更合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造性特征更能得到充分表现,学习方式也更加个性化、细微化,使学习过程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而作为教师来说,更应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并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迪者。

5.再现性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习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或者较难的重点内容可以进行重复观看,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既拥有了学习选择权,同时也解决了教师重复讲解的老问题。

6.创新性

“互联网+教育”体现的是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整体或部分的持续创新,使教育教学过程发生质的变革。网络开放创生了新的优势,聚集网络技术资源,拓宽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学习的平台。同时,“互联网+教育”能够打破原有的各种学习结构,实现优化重组,使师生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二)新媒介环境带来的教学优势

1.有利于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板演等开展教学活动。而新媒介环境下,教师可更多地利用声、光、影等特技效果,牢牢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加便捷、有效,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显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同时,通过操作课件的方式,使得课堂进程更加紧凑、有序,教学内容伴随课件的演绎得到逐渐推进,教学结构更加明晰,教学过程张弛有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丰富教学形式

以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慕课为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意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与以往观看视频的网络教育不同,慕课是一种更为完整的教育模式,它有与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任何人都能免费注册使用,具备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可以在线与老师交流,完成定期布置的作业及考试,有序进入到下一环节,最终拿到课程毕业证书。这种教育模式无疑很好诠释了互联网建立和发展的核心理念——联结和共享。

4.有利于因材施教

新媒介环境下教学手段的便捷,使教师有条件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然后通过新媒介功能运用,给不同层面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状态来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只需宏观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即可。

5.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媒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把自己要讲的内容通过PPT、小视频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改变以往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同时,促使教师不断主动学习新媒体的运用技术,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喜好,让兴趣引领课堂教学。

6.有利于探索不同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更适合不同知识点的教学模式和传授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较好实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目标。

(三)新媒介环境下教学策略的转型

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促进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型变革。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推动下,信息技术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创想力,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化、多元化、立体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的角色应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互联网+教育”实现了对现代时间与空间的突破,使学生在接受学习信息的方式、时间、空间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传统的学校教育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单一层面的有形空间和时间,它正在被一个更广泛的“虚拟的”的无形时间和空间所补充,并以强大的力量冲击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交互式学习”等,已对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发起了挑战。因此,推进新媒介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既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也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转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应用与有效整合,不少教师主动追求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与完善,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并存的教学;从教内容到教方法的兼并;教学设计重点由教学内容转移为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成果从课堂教案变为教学单元过程;等等。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在课堂上圈画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媒介环境下,不再以教师能否把教材讲解清楚、分析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而是要求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备课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浸润于学习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习得知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则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力更能得到有效激发。如我校“妙懂课堂”AR移动地理教室的配备,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与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深度融合为结合点,研究新型课堂教学下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建构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妙懂课堂”AR移动地理教室包括教具和学具,配合使用专属教师授课软件、创意教具和学具,将知识难点转化成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内容。通过AR立体讲解、三维动画解析、地理竞赛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快速记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深度学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通过学生“具身学习”体验,构建深度学习模式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它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性质,包含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等,具有广泛性。但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经验,教师的“教”往往变得深奥难懂。AR移动地理教室则通过精致、直观的动画呈现、交互式的行为体验操作,能够帮助学生较快理解初中地理的难点知识。通过数字化学习来建构新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促使学生进入有意义的深度学习状态。

2.通过数字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随着新中考方案的推行,对学生如何在真实情境下有效解决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妙懂课堂AR移动地理教室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场景,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

3.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新媒介环境下,AR移动地理教室提供了更为生动、直观、有趣的地理学科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升教师对技术课堂的深度整合运用,进一步关注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行动研究能力,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