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公平的测度:基于多维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评价指标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和受教育者享有同质化教育服务的物质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渠道具有多元性,既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也有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提供的教育资源。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具有公共性,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提供的教育资源具有市场性和竞争性,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看,衡量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基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视角。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指师资条件,物力资源主要指校舍、教学仪器、图书等办学条件,而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以货币表示则是财力资源,即教育经费。因此教育经费是教育资源的综合衡量指标,而师资、校舍、教学仪器及图书等是单独衡量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指标。根据翟博(2006)、王善迈(2008)、孙阳(2013)等人的研究将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评价指标分为三大类,具体如下:

1.教育经费指标

公共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主要包括教育事业费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费。教育事业费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是教育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用于发展社会各种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教育基本建设投资费指用于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它占教育经费的比重较小,弹性较大,无统一标准。根据衡量目标的不同,具体指标如下:

(1)公共教育经费:是衡量教育经费的总量指标,代表着某个阶段,某些群体所享有的公共教育资源的总量水平,但不能反映每个受教育者实际享用的公共教育资源的状况。

(2)生均教育经费:是衡量每个受教育者实际获得的教育经费的指标,代表每个受教育者享有的公共教育资源水平。由于各教育阶段的学校规模大小不等,在判断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时,使用生均教育经费能更好地从教育经费的视角判断教育资源的分配状况。

(3)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与生均教育经费相同,是衡量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指标,区别在于其衡量的是每个受教育者实际获得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指标,是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及其他拨款的平均值,而不含预算外及非财政性教育经费。

2.教师资源指标

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的核心代表,在人力资本市场化环境下教师资源的质量代表了教育资源的既定水平,且关系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资源状况通常使用以下指标衡量:

(1)师生比:是学校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反映了一个教师需要为多少学生服务。这只是从数量上衡量教师资源的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师资源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2)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是专任教师名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和各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反映教师资源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

(3)教师合格率:指符合要求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百分比,是反映教师资源质量的基本指标。

(4)教师优质率:指超出合格要求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百分比,是反映优质教师资源的指标。

3.教育设施指标

教育设施指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间、环境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即教育基建、学校设备和社会教育设施,通常使用以下指标衡量。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反映学生所享用的学习场所的情况,具体指学校用于教学、行政办公用房的面积的生均值,即每个学生平均使用的房屋面积。

(2)危房比:衡量基本的校舍安全状况。在部分贫困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中小学危房,威胁着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这一指标用来反映这一实际状况。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每个学生享有的教育仪器设备资源,反映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对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况。

(4)生均图书册数:指每个学生享有的图书资源,反映学校图书资源对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