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身体里的“将军之官”
◇ 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按照当时朝廷的职务划分将人体的内脏器官进行了“人文化”的职务排名:“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按照这一形象的排名,肝脏在十二大脏器中的地位仅次于君主和相傅,是身体的统帅,负责谋划、思虑,管理和指挥身体各器官的运作。
《黄帝内经》中对肝脏在身体里的地位排名相当精准,现代医学也证实,肝脏是人体内部最大的内脏器官,也是最大的消化腺体,人失去了肝脏不能存活。它具有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合成凝血物质、调节血容量、解毒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因此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 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结果惹恼了天神宙斯,宙斯派人将他用粗大沉重的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峭壁上,并派出一只凶狠的鹫鹰每天用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奇怪的是,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鹫鹰吃去多少,不久就又重新长出多少。这个肝脏可以再生的事例,并不是“神话”里独有的,我们普通人身上也有。
与身体其他器官相比,肝脏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生长机制:它是一种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器官。当肝脏受损后,肝细胞就会不断地尝试修复受损的部位,这就是为什么肝移植可以只用捐献者一部分肝脏就可成功的原因。实验证明,把老鼠的肝切掉一半后,老鼠仍能照常进食且健康地活着,检查其肝功能指标往往正常。经手术切除75%肝脏的老鼠于3周后便能恢复原状。
肝脏的再生功能还表现为:受损的肝组织剩余细胞表现为增生,而不是代偿性肥大。肝脏再生过程受到精确的调控,一旦达到与自身相适应的理想体积,肝细胞的复制就会受到抑制。因此,一些肝病发展到晚期的患者,通过健康的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可以重获生机。在手术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肝脏的体积有机会恢复到原先的90%以上。而对于肝脏捐献者也是这样,一般经过3~6个月后,原先捐出去的那部分肝脏就会长出来。如果捐赠人不饮酒、不吸毒,或者没有患过严重的传染病,即使一个60岁人的肝脏也可以移植给一个18岁的年轻人。
不过,肝脏的修复功能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下去,如果肝脏长期反复出现损伤(比如酗酒或长时间服用伤肝药物等),最终会导致肝脏的“动能”消耗殆尽,一次轻微的损伤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肝脏疾病爆发出来。
◇ 患病早期无明显症状
肝脏患病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发展到中晚期就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如身体的凝血功能变弱、长时间感觉身体疲劳乏力、全身出现水肿等。
引起肝脏损害的因素很多,但肝脏对这些因素不具有相应的反应性,因为肝脏有再生功能,所以很多肝脏疾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很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只有到医院检查时才会发现。比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些最常见症状(眼睛发痒、疲劳和眼干),就很容易被忽视。只有到了肝病的晚期阶段,患者才会注意到与肝硬化相关的特定症状,包括恶心、体重减轻、肿胀、意识混乱、皮肤和眼睛变黄等表现。
肝脏虽然有再生功能,但也不会“永葆年轻”。即使排除了各种损害因素,肝脏的功能在老年阶段也会开始下降。
人体各器官正常情况下衰老退化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