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STEM+课程,让普通孩子的童年拥有别样精彩
俗话说,世上万事万物皆为因缘聚合,教育之事,概莫能外。学校因为学生而存在,教育要回归本原,关注人的发展,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践,也就是源于孩子,为了孩子。
一、缘起:让最普通的孩子有不一样的体验和精彩
古北路小学是一所普通公办小学,学生中有近60%的来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了让每个孩子更自信快乐地成长,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校课程,并逐步形成了“儿童诗画、机器人、快乐小实验”等科技、艺术校本课程,咕咕诗社、咕咕画苑、创新实验室和机器人工作室已经成为区域特色品牌。
但同时,我们也在思索: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不是越多越好?如何为普通百姓的孩子铺设成长之路?如何关照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应当给予学生怎样的学习体验?我们期待:在课程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团队合作、探究未知的过程体验与学习结果同样重要……
我们发现:STEM课程理念与我们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为我们提供了探求课改实践的新路径。STEM+综合课程的建设,既能把我校已成特色的科技、艺术校本课程有效融合,又能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二、实施:在STEM+课程实施中撬动学与教的方式变革
学校以“自信乐学,差异发展”为课程理念,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了学校课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和构建了STEM+综合课程,以课程关照学生成长,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
(一)打破学科界限,统整设计STEM+课程方案
我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专业特长,融合各类资源,开设了各类拓展课程。伴随着对STEM+课程理念的逐步了解,老师们在原有的学科优势基础上,改变了以往不同学科单打独斗的现象,根据兴趣相投的原则,组合成团队,通过学习研讨,基于学生学习成长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与兴趣出发,共同设计STEM+课程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更有品质的学习资源,拓展了更为宽广的学习时空和学习渠道。
(二)教学方式的优化,STEM+与基础课程有效融合
受STEM+课程的影响,教师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索与STEM+的融合,对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交叉的领域,编写了《STEM+与基础学科整合一览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如:在四年级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破学科界限,把教学地点搬到了实验室,通过滴水实验,引导学生在滴管操作、量筒刻度观察中感受并认识容量单位,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初步了解了测量容量的工具与方法,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探究和“动手做”的研究结果使数学学习更生动,让学习更有意义。
(三)以GBB创新实验室项目为载体,扎实推进STEM+课程的实施
我校GBB创新实验室是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重点项目,在项目推进中,我们开设了GBB快乐小实验课程,将课程学习设计为一个个基于真实问题的小任务、小项目,引导学生去开展主题探究。学生使用工具,搜集、分析数据,并设计、测试和改进解决方案,与同伴交流研究成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经历中,实践体验,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在“吸管乐器”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以“制作吸管乐器”为任务,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孩子们各尽其责,积极搜寻相关信息,了解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探究着吸管发声音调与长度的关系,一起讨论如何将吸管的振动组成有规律的美妙音阶,大家分工合作,绘制设计图、动手测量,对如何让吹出的声音更响亮、使乐器外形更美观等问题多次尝试、不断改进,制作出“吸管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三、感悟:以STEM+课程实施拉动师生乐学善思的引擎
(一)STEM+课程为学生播下探究创新的种子
STEM+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创新制作的机会,为创新教育拓展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有关知识,并将STEM+课程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郑同学,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外来务工者,郑同学在STEM+课程的学习中,各方面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他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过关斩将,勇夺金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生们在全国、市、区小学生创新大赛和科技艺术竞赛中,屡屡获奖,为学校争得荣誉,自己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看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我们由衷地高兴。
(二)STEM+课程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人
课程的开发,给教师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教师由课程执行者转换为课程的设计者和践行者,借助于STEM+课程的研发、实施,老师们开阔了自身的课程视野,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资源,更注重与各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他们更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的看法,洞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孩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有别样的精彩,这就是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追求教育优质发展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