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吃了拖延症的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越拖延越纠结,小心进入等死模式

1.布里丹毛驴效应——别让优柔寡断害了你

罗曼·罗兰说:“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犹豫不决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拖延,我们拖延的是直面心中那个选项的勇气。

情景再现

王佳各方面都很优秀,从小到大她都是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唯独犹豫不决的性格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连早餐吃什么这样的问题,她都会犹豫半个小时之久。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由于成绩优秀,通过考核后,同时被两家不错的公司录取了,结果她竟然由于没法决定去哪一家,导致两家要求的到岗时间都错过了。

目前王佳在一家文职公司工作,虽然她的工作态度一直都很认真,工作完成的质量也不错,但由于她犹豫不决的性格,总是会耽误一些事,给领导带来麻烦,所以平时还是没少挨领导的批评。这种性格让她很困扰,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病例分析

王佳有能力做好事情,但就是由于决断力太差,拖延了许多工作,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后果。在很多问题上,我们总是无法果断地做出选择,很难下定决心,而这些问题的起因就是取和舍。之所以难于取舍,是因为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出现了“布里丹毛驴效应”,导致难以做出抉择。所谓“布里丹毛驴效应”是由大学教授布里丹提出的,是指决策过程中产生的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在这个著名的实验中,面对两种喜爱的食物却无法抉择的毛驴最后活活饿死了。

事实上,有很多人生中不起眼的抉择,都可能是转变我们事业轨迹的重大时刻,这些微小的抉择影响了我们人生的方向。至于取什么舍什么,往往取决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会犹豫不决呢?主要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或者不明白做某件事情的目的。所以一些时候,我们的选择往往看似非常随意。

历史上有句古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毛驴效应出现的缘由之一,正是因为违背了这条古训,想得到鱼,又想得到熊掌,其行为结果是鱼和熊掌都得不到。这种思维与行动方式,表面上看是在追求完美,实际上是贻误良机,是在可能与不可能、可行与不可行、正确与谬误之间错误地选择了后者,是最大的不完美。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这些抉择往往与事业的发展关系密切,所以我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结果,因此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不会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在多数情况下,陷入“毛驴效应”的人在面对某种趋势时,往往会再三比较哪个好哪个坏,这样一来,就会陷入复杂的思想挣扎之中。这类人大都不能独立思考,没有清晰的目标,总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这样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不能有效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随时随地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否定自己的计划,就会使决策出现无限期的拖延,也就是所谓的犹豫不决。

他们总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懂得把眼前的机会抓住了,把手头的事情办好了,就意味着成功。其实,与其在那里好高骛远地谋划,绞尽脑汁地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方案,无法抉择,还不如面对现实,抓住机会,竭尽全力,把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办好。

拖延对抗术

性格过分犹豫的人迈向失败的过程,通常是缓慢的,他们往往担心一个过错就导致彻底失败。幸好,要改正这项缺点却能够很快实现,拒绝“布里丹毛驴效应”,我们只要遵循下面几点就可以做到:

排定优先级

这个办法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对性格过分犹豫的人而言,就没那么容易了。首先,列出你将要面对的问题,然后找出一两个最重要的,需要马上做出决策的事情。圈选出来后,给自己设定一个收集资料的时间限制,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到。重点在于随时提醒自己:就算做出的决策不好,也比完全不做决策要好。

做些不一样的事情

过分犹豫的人往往都过分谨慎,对于陌生的事情会提高戒备,而放下戒备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些从未做过的尝试。假如你从未走在工厂的地板上,那就去走走看;假如你从未加入会议的争辩,那就试试看。等你发现这些新鲜的事也没那么可怕时,就已经跳出过分谨慎的条条框框了。

面对内心最深的恐惧

过分犹豫的人总是下意识地否定心中“最糟情况”的想象。当你刻意留心你的恐惧,就能削弱它的影响。把它说出来,不要逃避心中担忧的最糟状况,这将有助于刺激你采取相对的行动,避免陷入“毛驴效应”之中。

陷入“毛驴效应”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它,并走出它的圈子,“毛驴效应”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纠结,越来越拖延,最后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我们必须坚决拒绝“毛驴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2.你那么纠结,就在于选择太多

有个问题值得大家好好考虑一下:可供选择的余地越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太多的选择并不只代表着你拥有更多的自由,也意味着你很可能在过多的选择面前迷失方向,最终因选择造成的拖延而迷失初心。

情景再现

郭思婷是一名优秀的外企员工,重点院校毕业的她,目标一直是考取日本国立大学的研究生。为了这个目标,她放弃了工作三年的岗位,苦学日语,毅然加入了赴日考研的行列,不过赴日学习之前,必须要先发研究计划书过去,获取对应大学教授的批准才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郭思婷虽然决定考研,但是并没有想好进入什么领域,所以她一共投递了10所心仪的大学,然而可笑的是,居然没有一封投递书通过审核,原来,她投递的日本国立大学的教授之间都互相熟悉,互相之间什么学生投递过研修书基本都清楚,而她选择一次性投递给这么多教授,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毁声誉。最后出于无奈,她只好选择了名声很小的一所日本二流大学进行就读,实在是非常可惜。

病情分析

郭思婷由于选择太多,最后导致了无奈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郭思婷一样,时常会有很多选择,然而这些品种繁多的选择有时候却恰恰成了困扰,让人纠结,无从下手。

我们都有过去小商店里买一支牙膏却面对摆满货架的各种牙膏品牌和种类无从下手的经历。先不说各种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牙膏品牌,光是某个品牌的牙膏就有各种不同口味,针对不同人群的清洁要求的款式:防龋齿、美白、口气清新或者更健康的防过敏。各种牙膏售价不同、口味不同、颜色不同,若是真要细细分析比较,恐怕得挑到商店打烊。

让我们无从下手的不只是选择过多——还有每种选择背后涵盖的海量信息。经过社会科学家研究证明,商品选择和信息过多,会让我们错误地认为选错带来的风险很高,但实际上事情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糟糕。我们之所以如此认为,是接纳信息过度的结果。过多的选择和信息会让人们对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产生误判,这种误判大多时候又会把小的问题复杂化。就比如买牙膏这样的小事。

有社会学家指出,网络会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一次简单的网页搜索可以得到成千上百个结果,信息量给足了,可我们不得不从大量的搜索结果中苦苦筛选需要的页面。

我们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完美之选。当人在做决策时,不仅仅想要得到,而且害怕错过更好的选择。通常我们悔恨最多的,其实是分析对比每个微小信息所花费的时间,这会导致我们产生挫折感和疲劳感,削弱我们的决策能力。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选择太少,而是因为我们选择太多。选择多了,反而一事无成。走的路大多太杂,反而到不了目的地。正所谓“自古华山一条道”,在工作上也是如此,看上去不错的公司很多,机会成千上万,但是真正想成功,必须精挑细选其中的一个。

拥有大量的抉择,就相当于无法抉择。选择的可能性越广,越容易对自己的选择持怀疑态度。当你面前只有一条道路时,你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你面前有多条道路时,你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机会越多,越容易迷惑自己,越容易让真正的机会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悄悄溜走。

拖延对抗术

针对选择太多造成的拖延问题,美国的盲人讲师Sheenalyengar,为我们针对性地做出了四点解决方法:

精减

少就是多,我们在抉择的时候,干脆放弃一些没用或用处不大的东西。演讲者在这里举了宝洁的例子,当宝洁把海飞丝的品种由26种降低到15种的时候,它的销售额反而上升了10%。这对一个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决定,减少品种,意味着生产线减少,成本自然降低,同时,减少了品种后的销售额上升,企业的净利润自然高了。

具体化

将选择具体化,才能更加融入现实、便于执行。因此我们在做选择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这项选择所要达成的具体标准以及实现它的具体方式。比如我们想要提升自己,仅仅一句“我要变得更好”的口号是不够的,我们要明确要在哪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用时多久,通过什么途径等等,只有明确了这些具体的内容,才能让我们的选择和计划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分类

将选择整理分类,能帮助我们看清它们的区别。其实将很多选择分类后会发现,我们能承受的类别比选择多。同时,也要避免一些无用的分类,毕竟分类是为了方便我们更快地做出选择,而不是加剧我们选择的难度。

从简入繁

面临一连串选择时,不妨从最简单的选择开始,形成自己的选择顺序,一个轻松的开始,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参与。

这四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选择,而从选择中获益的关键是对选择挑剔一些。对选择越是挑剔,越能掌握选择的艺术,避免过多的选择让我们无从下手,从而带来拖延的烦恼。

3.纠结要不要做一件事?去做!

当你在纠结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去做的念头。既然想做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就像约翰·菲希特说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情景再现

孙静怡毕业后来到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实习,在过完一个月的业务培训之后,公司分配给孙静怡一个简单的家装设计任务。唯一的困难,就是听说这个户主是个很难缠的人,给的费用不高,但是对设计却很挑剔。

孙静怡之前在学校专业上很下工夫,对于专业性的问题她并不担心,唯独在人际交往这一块,她很不在行,因为她一直是个内向的姑娘。公司留下客户的联系方式后就全部委托她来交涉了,结果她因为那些无谓的担心,始终都不敢主动去联系这个客户,直到最后客户找上门来投诉,领导出面劝解这位客户,并派了另一位设计师来做这个方案,才解决问题,结果事后,孙静怡不仅挨了骂,工作也丢了。

理论链接

孙静怡的胆小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她缺少一位优秀员工所需要的大胆执行力。在职场中,行动力是决定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他们每当要付出劳动或要做出抉择时,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

在圣西尔军校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悠久传统,就是遇见军官问话,只能有三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没有任何含糊其辞,甚至考虑的时间。而这是保证迅速行动的前提!

一位社会学家曾分析过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有一个显著的共同优点就是他们不喜欢把事情拖到明天,而喜欢立即解决掉。他们会谨记工作期限,并清晰地明白,在所有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今天。

这位社会学家认为,一个总能在“今天”完成学习任务的人,其所具有的价值和潜力不可估量。

现在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作业明天写吧,工作明天再完成,单词明天再背吧……”

一个连今天都放弃的人,哪有能力和资格去说“还有明天”呢?人要学会的不是去设想还有明天,而是要将今天抓在手掌里,将现在作为行动的起点。

对我们来说,规划这个东西,并不需要天天想,也无需天天做。只要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性格特点有个基本判断,规划的方向很容易找到。难的是一旦规划的目标确定了,如何去实现。是天天用这种自我幻想式的成功麻醉自己?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实现?是天天守着空洞的理想沾沾自喜,还是冷静下来从点滴的琐事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只要认清了这件事情,相信我们是完全能够脚踏实地去行动的。

拖延对抗术

要知道,那些首屈一指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办事言出必行。这种能力有的时候甚至会取代智力、才能和社交能力,来决定你的工资范围和晋升速度。行动习惯,也就是立即把思想付诸行动的习惯,这对完成事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有几个方法能让我们培养立即行动的习惯。

拒绝完美主义

如果想等条件都完美了再开始行动,那很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开始。因为总是会有事情不是那么好。或是错过时机,行情不好,或是竞争太激烈。现实世界中没有完美的开始时间。必须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并把它们处理好。

机械地发动创造力

我们对创造性工作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认为只有灵感来了才能工作。如果想等灵感来,那么能工作的时间就会变得很少。坐以待毙,倒不如机械地发动我们的创造力马达。如果你需要写点东西,那么强制自己坐下来写。落笔,灵机一动,乱写乱画。通过移动双手来刺激思绪,激发灵感。

学会立即切入主题

我们在开会前一般都会做些社交活动或聊聊天,独自工作者也是如此。在真正开始工作前你多久会检查一次邮箱或看一次手机呢?如果不避开这些让人分心的事情来开始谈正事,那它们会花掉你很多时间。一旦开始谈正事,学会立即切入主题,这样你就会变得更有创造力,而且别人也会把你当精英看。

先顾眼前

把注意力集中在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上。不要烦恼上星期应该做什么,也不要烦恼明天可能会做什么,我们可以左右的时间只有现在。如果过多思考过去或将来,那么我们将一事无成,毕竟很多时候,预期中的事经常是不会发生的。

当我们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不要等别人来催促,立刻执行。只有让别人看到你认真做事的态度,才会获得尊重。成功人士不会总是让别人来催促他们做事,如果你想加入他们,那就该习惯立刻行动。

4.别让梦想只停留在嘴上

你说你想学画画、学摄影、学游泳,还想去北欧、南美。你的梦想很多,也很美,但它们都仅仅停留在你的嘴上,有人说:“只说不做,或以说代做,最终都是虚妄。”我想说的是,你说的越多,做的就越少,停在嘴上的梦想会逐渐沦为空想。

情景再现

年底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李帆说起了几个同事搭伙自驾去西藏的事,好友们听过后都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李帆借着这个机会把自驾去西藏的想法在朋友们面前提了出来。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立马表示支持,并愿意一起去旅行。

随后他们便开始商量出发的日期,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把最终出发的日期定在了明年的四月份。年后,朋友们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私下里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用来商量自驾游的相关事宜。刚开始微信群很活跃,今天这个人发一条旅行路线,明天那个人发一个必备物品清单,但随着“明年四月”的临近他们发的内容渐渐变了。昨天这个说自己长期出差,可能到时候去不了,今天那个又说最近太忙要退出。出发的日子到来时确定要去的已经一个不剩了。

现在他们又在讨论把自驾西藏的计划安排在秋天,但这个计划在一拖再拖之下最终还是被搁浅了。

理论链接

现在,很多人的嘴里都带着说不完的梦想,今天看到别人的马甲线很漂亮,说自己也要健身,也要塑形;明天看到别人在网上发出的文章阅读量持续飙升,表示自己也要做一个自媒体达人;过了几天听说某个朋友去哪玩了一趟,心生羡慕,决心也要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梦想都很美好,他们逢人便说,但说来说去,这些梦想没一个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当梦想最终没能落实的时候,行为人通常给出的解释不是没时间就是物力和财力不足。很多人都会把梦想过于理想化,这其实是一种“梦想过度粉饰”的行为,他们不根据切身实际,主观地给梦想设定了一个较高的预期值。在高预期值所产生的压力下,一些人会因为恐慌而产生逃避的行为。最终梦想会在拖延中被搁浅。

而另一部分人则在高预期值的鼓动下产生了一种完美主义心态。这些人认为,要达到预期值就必须把一切都尽可能地做到最好。他们会全方位地展开实现的准备活动,在准备中他们层层把关,处处留心,这种极度严苛地准备工作会把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无限延长,直到他们把准备工作本身当成了梦想实现的过程,最终梦想也会在无休止的准备工作中被淡化。

行动都需要一种执行力来推动,梦想也不例外。很多梦想之所以最终只在嘴上说说,却不真正地付诸行动,就是因为执行力被消耗掉了。很多人在行动之前都会给梦想留出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时间或缓冲时间,但正如《左传·曹刿论战》里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个长的准备时间或缓冲时间会一点一点地把行动力消耗掉。

再加上梦想本身大都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梦想的行动需要行为人有足够的执行力支持,当执行力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消耗殆尽,而当初设定的行为时间又到来时,行为人所剩余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支持他去行动,最终梦想会因此而夭折。

拖延对抗术

下面的这些方法能帮你把梦想从嘴上转移到手上和脚下:

用小的行动打开整体行动的突破口

很多时候,一个完整而庞大的梦想执行计划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人在庞大的梦想面前会产生一些无力感,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着手才好。为了减弱这种恐慌感和无力感,你需要用一个小的行动作为整体行动的突破口,让小的行动来消除梦想给你带来的恐慌感和无力感。

此外,行动也是有惯性的,一个行动所产生出的行动惯性会促使行为人进行一系列的连带性行动。因为小的行动存在的阻碍也比较小,所以更适合做整体行动所需惯性的源头,用小行动所产生的惯性来推动一连串行动的发生会使梦想的执行更为顺畅。

量化任务执行目标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相对模糊的任务执行计划也会给梦想的最终实现造成困扰。比如,一些打算业余自学英语的人常会制定下这样的计划:每天6:00起床,读英语。类似于这样的任务执行计划就太过笼统,读的英语量没有定下一个具体的数字,朗读的时长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

一个合理的任务执行计划不仅要对具体的时间点做出明确的规定,还要在时长和具体任务的数量上定下严格的标准,比如:每天6:00起床,半个小时读完一篇某某参考书的文章。

缩减准备期限

为了避免长期准备所导致的行动力消耗,缩减准备期限是最直接的拯救梦想的方法。缩减准备期限,一方面可以在时间的限制之下,削减不必要的准备工作,让整个行动更为精简,更为直接,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保持行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相对较短的准备期限还可能起到增加行动力的作用。短期的准备,其实相当于你已经处在一种较为高效的行动中了,这些准备类的任务会让你变得兴奋,而近在眼前的最终行动时间也会让你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要去行动的欲望,行动力因此而被提升了。

停在嘴上的梦想最开始也许能装饰你的形象,但如果你不能最终把它落实,当初你被梦想装饰起来的样子会变得如花了的妆容一般丑陋可笑。

5.因为害怕失败,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在面对陌生的领域时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害怕的程度或轻或重,因人而异,这本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如果你因为害怕而拖着迟迟不肯开始,你将错过很多成功的机会。

情景再现

看到身边不少朋友都开了自己的小店,一直都有开店愿望的李梦琪心痒了。她现在是一名国企员工,工作稳定,薪资福利也很好,但她并不是一个喜欢这种安逸工作的女孩,她想开一家咖啡厅,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装修,做自己喜欢的产品。

一次李梦琪的一位朋友要转让自己的咖啡厅,她很想借机盘下来,然后辞职专心做一名咖啡厅老板,但她却担心万一小店经营失败,会对她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她虽然很想盘下这间咖啡厅,但她对咖啡的了解并不多,她不懂怎样来选择咖啡豆,也不懂怎样研磨、冲泡才能让咖啡的口感更好。她自身也没有什么创业经历,她害怕自己难以应对各色各样的顾客。除此之外,她更担心辞职后自己没有了稳定的收入,自己的生活会变得很拮据,万一开店再失败,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就这样,她在害怕失败的恐惧中迟迟做不出决定,最终错过了朋友转让店铺的机会,心里怀揣着开店愿望的她仍旧在国企里面日复一日地工作。

理论链接

很多人都会像李梦琪一样,因为害怕某件事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而拖着,迟迟不肯行动,但他们又不肯明确地放弃这件事情,因而采取了“拖延”这种暧昧的行为,但拖延只能延缓他们的失败却不能让他们获得成功。

比如你喜欢一个女孩,对方对你也不反感,但你却因为害怕被拒绝而迟迟不敢去追,最终女孩有了男朋友,你却追悔莫及。发现一个好的商机,很符合你的要求,你很想做,却因为害怕失败而迟迟没有行动,最终商机被延误,看到别人借着这个商机赚得盆满钵满,你陷入了悔恨。

其实,很多时候导致失败的不是行动中的困难,而是那些一遇到困难就不敢去行动的拖延。在很多行动中,时机这一因素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你因为害怕而拖着迟迟不敢行动就很可能把最佳的行动时机错过,导致最终失败的结果形成。

很多喜欢拖延而迟迟不肯行动的人所害怕的并不是失败的后果,而是担心失败会暴露出自身的短板。这些人大都对自己的界定不够客观,往往自视过高,他们也会因此而制定一些高标准的目标。高标准目标所包含的困难度与他们自身有限的真实能力之间存在的落差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恐慌感,但为了维护自己优秀的形象,他们会采取“拖延”这种不开始也不放弃的模糊态度来确保不失败。

另一方面,很多行动都伴随着一些风险,事情自带的风险性会随着事情本身困难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较为困难的事情所具备的高风险会给人带来更多的压力,悲观的人会在这种压力之下把事情的困难程度主观地放大。困难在被放大之后又会进一步地对行为人造成压迫,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这种恶循环的作用下,很多人就会用拖延来躲避行动所带来的压力和恐慌。

拖延对抗术

很多时候,导致你拖延的就是恐惧感本身,下面的这些方法能帮你消除恐惧,摒弃拖延:

罗列失败的后果,并写出应对的方法

事情之所以会给人带来恐慌感是因为事情自身的困难程度以及相对抽象的失败后果综合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恐慌氛围。人在面对这些并不明确,仅仅是一种氛围的恐慌时就会产生逃避的心理。

罗列失败的后果首先就是一种变抽象为具体的过程,当你在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罗列失败可能产生的后果时,当初那种神秘的氛围也在随着你罗列出的条目的增多而逐渐淡化,当你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后果都清晰地罗列出来时,当初失败的神秘感也会随之消失。

此时你会发现眼前这些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可能并不怎么可怕,它们有的完全没必要担心,有的即便是发生了,也有很好的应对方法。之后再写出解决方法能帮你进一步地提升自信心,促使你不再拖延,立马去行动。

重新定义失败的后果

如果你恰巧是那个自视过高的人,也为自己定下了一些并不符合自己能力的目标,不要为自己的这些行动感到羞愧或后悔,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另一个方面看,在行动中暴露出自己的短板,也是一种好事,它可以让你找到进步的突破点。

可以说在追逐高目标时,你所暴露出的短板与遭遇的失败,能时刻提醒你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样的心理会让你不再苦苦维持自己美好的形象,而会选择大胆地去行动,大胆地去暴露自己的不足。在行动中你会面临挫折,也会获得进步,直到当初制定的高目标不再过高。

不管你在害怕什么,你都要明确一点:拖延不行动的成功几率为零,任何行动的成功几率都要远远高过它,如果你真的想做成一件事,行动永远都是最好的选择。

6.试过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你那么喜欢吃鱼,要不我教你做鱼吧,最简单的清蒸鱼,很容易的!”

“哎呀不行,不行,我那么笨,一定学不会的!”

“都没试一下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

是啊!都没试一下,我们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

情景再现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位叫费迪南的国王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吩咐王子们先后通过那条大路,然后把一封密信尽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费迪南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一个说:“我是爬过那块巨石的。”一个说:“我是划船过去的。”也有的说:“我是从水里游过去的。”只有小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难道巨石没有拦你的路?”费迪南问。“我用手使劲一推,它就滚到河里去了。”“这么大的石头,你怎么想用手去推呢?”“我不过试了试,”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就动了。”原来,那块“巨石”是费迪南和大臣用很轻的材料仿造的。自然,这位善于尝试的王子继承了王位。

理论链接

小王子说他不过试了试!让人不禁感慨,当我们直面人生中可能遭遇的许多问题时,缺乏的不正是这种试一试的精神吗?尝试不一定成功,放弃就一定失败!曾几何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阅历与日俱增,但经历了太多成功的喜悦之后,渐渐开始拒绝失败,害怕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于是,我们习惯于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不敢轻易去尝试突破。

敢于行动是勇于自我挑战的表现,一切有益的尝试就等于有所作为。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新时代,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时候在应聘会场上,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销售这工作我可做不了,我不会说话!”A连忙拒绝道。

“你们这个行业需要经常学习,我的记忆力太差。”B为难地解释着。

“做这份工作,需要人脉,我没有资源。”C也说得振振有词……

即使逃避的话有无数句,但汇总起来也就一句:我不想尝试是因为我不具备某种条件。生活中有太多人,他们为了“安慰”自己,总是给自己找很多理由,以此来让自己心安理得,得过且过。可是,这样的“懒惰”心理,让他们早早放弃了自己。他们享受了安逸,却失去了生命的精彩,以及挖掘自己潜能的乐趣。

这也是社会上80%的人在为20%的人创造财富的原因。因为成功者没有条件,会创造条件,而失败者只会为自己开脱,不寻求改变。

培根曾说过:“世界上有很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每一次机会的来临都是一个神秘‘大礼包’,你只有勇敢地捅开了它,才会发现深藏其中的奥秘。”

你的每一次尝试,都会为你的成功带去一个机会。所以,对待每一件事都不要轻易说“不”,只有做了,你才会知道其中的奥秘,才会发现这件事情并不是高不可攀。而轻易放弃的人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借口,因为他缺少尝试的勇气。

筑起一道无形的墙,也许可以保护自己,但是也隔断了通向成功的路。很多时候,试着推一推,拦路的“巨石”就可能轰然倒塌,前面便是坦途一条。

拖延对抗术

研究表明,行动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成功的可能性,凡事只有亲自尝试后才能知道是否可行。为了变成行动派,我们必须学会多做少说的原则。下面的这些方法能帮你提升行动力:

终结愚蠢的联想

我们不敢去做一件事,很多时候的原因是喜欢胡思乱想,自欺欺人。就拿看恐怖电影来举例,胆大的人看的时候虽然也一惊一乍的,但是过后就忘记了。而胆小的人看了以后则会牢牢记在心里,独处的时候就会不断联想。终结这种愚蠢又虚无的联想,相信科学,你会发现看恐怖片反倒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提醒自己,没什么大不了

不敢尝试的人,一般都是那些遇事很容易失去分寸的人。有时候,遇到事情必须要学会自我安慰,要富有短暂的阿Q精神,要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让自己知道有些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有心理安慰了,就不害怕了。

见识决定胆量

不敢尝试,还是因为畏惧,畏惧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地走出去,多交交朋友,多在社会上走走,见过世面后自然就胆子大了,胆子大了就什么也不害怕了。

做个“自恋”的人

自信能让胆量得到提升,假设我们足够自信,甚至到了自恋的地步,那我们肯定会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会是一个团体中闪耀的存在。提高自信的方法很多,最常见就是坚持照镜子,面对镜子中的自己不断鼓舞,提升胆量。

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能否成功,所有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尝试,只有跨出第一步,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不是正确的,错了马上回头,对了就继续坚持,这样我们就能慢慢养成言出必行的习惯了。

7.快刀斩乱麻,迅速摆脱纠结

艾略特曾说:“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创造的。”与其在纠结中苦苦拖延倒不如快刀斩乱麻,用行动去梳理杂乱的思绪。

情景再现

陈佩文是金融大学的毕业生,刚毕业,他就拿着父母给他的一笔钱投入了股市中,陈佩文性格稳重,虽然之前并没有亲自操作过,不过有一支股票他已经在学校就观察了很长时间,在得到父母的资助后他马上就开始了实操。

起初整个股市大盘走势都很好,他投入的这支股票也非常坚挺,他自己很清楚是他所学的金融知识让他“慧眼识股”,不过,一段时间后他买的这只股票的涨势开始呈现了缓和的趋势,经过详细分析,再加上扎实的金融知识,陈佩文明白此时最好尽快抛售,但他却陷入了犹豫之中,他害怕被套牢,但是也担心万一刚抛掉就开始涨停怎么办?犹豫了好几天之后,陈佩文还是选择了不抛出股票,比起一点点亏损,他还是更想赚大钱。

可是谁知道,两天后,他这只股票竟然开始了疯狂的跌停模式,而这时候再想卖出已经为时已晚,陈佩文后悔莫及。

理论链接

懂得快刀斩乱麻,是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具备的根本要素之一。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犹豫不决的时候,有的人会在买香蕉还是买橘子时纠结再三,其实只要各拿一半不就行了吗?有的人会在先做哪件事时犹豫不决,其实只要丢个硬币,正面先做哪个反面先做哪个不就可以决定了吗?

在平时的工作中,在一些业务解决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可能不会像生活琐事一样,在决定的时候需要这么及时,但是依然存在果断决策的问题,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只会让自己错失良机。更严重的会导致功败垂成。

工作中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工作的失误和损失,就是由于当事的员工不能及时决断,该汇报的没有汇报,该纠正的没纠正,导致出现糟糕的结果。犹豫不决的性格,是应该坚决消灭的。

那些习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较懦弱。性格过于软弱,很大原因上是惧怕担责,害怕出现意外情况,没有勇气面对事实。于是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难以作出最终的决定。

他们很容易在别人的言论中迷失方向,遇到与别人意见相左的情况,往往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表达自己的态度,总是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不仅为自己内心的斗争所困扰,而且还经常为别人的意见所困扰。因为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做出决定,所以优柔寡断的人便习惯于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且过分依赖别人的意见。善于聆听,本是一个优点,但是过分地依赖别人的想法,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

没有主意的人,让他马上做一个选择都非常难,何况让他雷厉风行呢?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缺少斩钉截铁的作风,很难闯出一番事业。历史与现实都证明,很多时候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强硬的手腕才行。而优柔寡断的人,恰恰缺少这一点。

一个优柔寡断、不懂得取舍的人,往往会在拖延中反复挣扎。学会快刀斩乱麻,迅速摆脱纠缠,是我们抛开拖延症,在学习和职业路途上取得成功的利器。

拖延对抗术

说到雷厉风行,最好的标准就是军人了,要养成雷厉风行的习惯,我们可以参考军人的标准:

令行禁止

部队讲究令行禁止,就是说命令一来就行动,禁令一出立刻停止。可能习惯了慢节奏去做事的人体会不到这点的好处,但假如把这点用在处理家务这样的事情上,那么拖拖拉拉的习惯就会离我们远去了。

眼里要有事情做

这句话虽然是形容在领导面前或者家人面前表现出勤奋的样子,但可能到了做自己事情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勤快了,这样的思想是不可取的。好不容易养成的优点一定要保持下去,动脑子去抓住周围的工作或者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还没有解决,然后让自己行动起来。

学会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技术特别顶尖,比如职业赛车手,五星级厨师,即使是这样专业的人也是需要提前准备的,他们也害怕自己的工具因为保养不善而抛锚,做一件事前,充分的准备可以节省时间,同时提高效率,避免遇事无法决断,造成犹豫不决。

学会自律

人不怕在有人管着你的时候努力,但是很多人却习惯了非要最后关头才开始行动,所以一定记得要时刻提醒自己,拖延症就是养成这样性格的天敌。

养成雷厉风行的个性,能帮助我们解决拖延症带来的困扰,让生活和工作都保持高效运转,这样我们离成功也就能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