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冲突和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性中的“向善力”与“向恶力”

政治民主主义、经济繁荣、技术革新等,无法解决人类的这些基本矛盾。

无论民主主义制度多么健全、经济多么欣欣向荣、技术革新多么日新月异,都无法完全解决人生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弗洛姆弗洛姆:艾瑞克·弗洛姆,德裔美国心理学家,被称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也说过同样的话。

弗洛姆甚至把“与善与恶的素质”,作为他的名著《人心》的副标题。想必就是在传达人类既拥有向善的力量,也拥有向恶的力量。

我认为,人类在心中有希望时会向善,在绝望时会向恶。

恨,既非良性存在,也非恶性存在。

问题在于人在什么样的环境(背景、状况)中生存。

尼采的思想,在德意志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对比中形成。

一件事情,我们说一次往往觉得意犹未尽,所以要接着说第二次。第一次说的是场面话,第二次说的则是真心话。

两者兼而有之以后,人才会感到满足。第一次与第二次互为补充。

读卡伦·霍妮的著作,你会看到其中有一句话叫“‘期待’的暴君”。

“期待”是希望之中,而暴君则是不希望看到的。即作为一句话,“‘期待’的暴君”本身是矛盾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期待”过多,会使人内心失去活力。

如果总是被别人说“应该这样那样”,会导致人内心崩溃,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反之,如果完全放弃“期待”,也同样会导致人内心崩溃。

人类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把“社会性期待”与“本能冲动的满足”这一人类内在矛盾整合起来,才能活得像个人样,进而精力充沛地活着。

人类自诞生的一瞬间,就拥有了两种倾向。

“追求冒险的倾向与追求踏实的倾向、独自承担责任而追求独立的倾向与寻求保护和依赖的倾向之间左右为难。”

无法脱离这种左右为难的窘境,说明心理上有未解决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先哲们尚未指出的重大问题。

人类生下来就有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其实本身就充满矛盾。

依赖心理寻求“对对方的支配”和“来自对方的约束”。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的矛盾。

正如弗洛姆所说,人类“在追求冒险的倾向与寻求保护和依赖的倾向中左右为难”,其中一方的依赖心理充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