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探秘灵长类
话说5600万年前的某一天黄昏,一只小得可以装进杯子里的怪物从树上的窝里睁开了眼睛,伸了个懒腰,准备开始它的夜生活了。它先在树枝上溜达了一圈,吃了点水果,就跳下树来,开始寻找它的“早餐”。肉是一定要吃的,而地面上睡着的昆虫显然也是好找的。吃了几只毛毛虫后,它又吸了点花蜜作为饭后甜点。接下来,它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同伴玩耍或是和天敌捉迷藏。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时间,它的后代的某一种(另外的某一种变成了人)慢慢地变了,越变越大,终于变成了大猩猩。不可思议吧?照这样的变法,再过几千万年或是几亿年,大猩猩如果还能顽强地繁衍下去,它又会变成什么呢?先变成“人”,再变成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大怪物?还是变成别的?听听专家们怎么说吧。
专家亮相:
黄世强(著名动物学家)
周歧海(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研究者)
梁冰(金丝猴研究专家)
张劲硕(中国科学院灵长类研究者)
人类最早祖先是个小怪物
主持人:今天,人们对从猿到人的演化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变成人的这些猿猴又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从什么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呢?
张劲硕:科学家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了5600万年前的特别完整的“人类最早祖先”的化石。他们把这具长30多厘米的化石称为“卡普莱斯茨”。该动物化石向科学家揭示,地球灵长类动物的最早祖先体重仅有100多克,身长35厘米左右,有一条长尾巴,靠吃花果、昆虫为生。
周歧海:对,“卡普莱斯茨”特别有名。它有一口与后代灵长类动物非常相似的牙齿,大拇指上长着坚硬的指甲,其他的脚趾却仍旧是爪子;弯曲的指爪给了它抓握东西或树干的能力。科学家认为,它大多数时间可能都是在树上度过的。
黄世强:这具化石非常“酷”,向旁边生出的大脚趾可以使它攀住细小的树枝,并攫取坚果。对攀在细小树枝上攫取物体这个动作而言,指甲比爪子更有利。但是,“卡普莱斯茨”的两只眼睛仍旧位于脑袋两侧,它的骨骼结构也显示出它并没有后代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跳跃能力;它的一个拇指也刚从爪子进化为有指甲的指头……“卡普莱斯茨”具有的这些与后代灵长类动物似是而非的特点,使科学家相信,它可能正是一种过渡期的灵长类动物,是所有后世灵长类动物最早的祖先。
主持人:这么说,我们的祖先是一种小怪物了?
亚洲德氏猴,爱太阳还是爱星星
主持人:最早的灵长类是日行动物还是夜行动物?
张劲硕:在我国湖南省发现了一具5500万年前的灵长类头骨化石——亚洲德氏猴,有人从这种老鼠般大小的灵长类动物的小眼睛推断出,它是在白天捕食的。这种观点认为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在黑暗中看得更清晰,都长有大而圆的眼睛。而美国灵长类动物学家并不同意亚洲德氏猴最喜欢日光的推断,他们认为亚洲德氏猴喜欢星星,是在夜间捕食的。
进化树上走一走
主持人:在全球4000多种哺乳动物中,灵长类大约有300多种,其中包括各种猴子、猿以及我们人类。按照从原始到较为进化的顺序,灵长类可分为3类:低等的原始猴类、中等进化的猴子、高等进化的猿类。
周歧海:低等的原始猴类包括狐猴、懒猴、婴猴、指猴、跗猴等17个属,30余种,日行性、夜行性均有;中等进化的猴子,包括各种狨猴、卷尾猴等杂食猴类和素食猴类共30个属,近150种,都为夜行性;高等进化的猿类包括长臂猿、合趾猿、巨猿(猩猩类)及裸猿,共5属,15种,均为日行性,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
主持人:高等灵长类肯定是起源于低等灵长类。但是,到底起源于哪种低等灵长类呢?起源时间和起源地义是怎样的?
让化石说话
张劲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化石,是产于埃及的生活在距今大约3500万年前的一些动物的。它们与发现于北美的一种原始的狐猴类在形态上具有许多相似的特点。因此,一些古生物学家坚持认为,高等灵长类起源于狐猴类,而且起源于非洲。
黄世强:中国发现的曙猿是已知年代最早、最原始的高等灵长类。曙猿的一些特征和非洲的早期高等灵长类有很大区别,而和属于低等灵长类的非洲眼镜猴有些相似。眼镜猴类是低等灵长类中比较高等的,拥有一些高等和低等灵长类的混合特征。所以另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高等灵长类起源于眼镜猴类,而且起源于亚洲。结合一些化石上的证据,许多学者推测,眼镜猴类和高等灵长类都起源于一种称为始镜猴类的古老低等灵长类,而始镜猴类与其他低等灵长类的祖先在进化的道路上早已分道扬镳。
梁冰:在高等灵长类起源问题上,始镜猴起源论和狐猴起源论这两大学派一直都争论不休,起源地也相持不下。
主持人:在高等进化的猿类中,大猩猩处于什么位置?
梁冰:高等灵长类
按进化顺序是: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灵长类四大特征
主持人:灵长类和其他类动物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黄世强:现有的灵长类动物在形体上差异特别大。从非洲撒哈拉地区有着碟子般大眼睛的婴猴,到婆罗洲的长鼻猴,再到人类这种遍布全球的两足动物,令人眼花缭乱。不过,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有一个显著的大脑,智商较高;具有用手指抓握东西的能力(它需要一个与其他手指分开的大拇指),眼睛位于面部的前方而不是两侧,指头上是指甲而不是爪子。
张劲硕:这些特征是为了帮助它们捕食昆虫,有人则猜测是为了帮助它们摘取树梢上的果实。还有人认为,这些特征是对抓握和跳跃这两种移动方式的兼顾。但是鉴于早期灵长类的化石大多只是牙齿和残缺不全的遗骸,研究人员很难验证这些假说。
进化路上分歧多
张劲硕:科学家对于最早灵长类动物进化之路目前有3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最早灵长类动物身上,用手指抓握东西的能力和眼睛位于面部前方这两项特征是同时进化的,是为了能使它们捕捉在树干上发现的昆虫。
第二种假设是,用手指抓握东西的能力、眼睛位于面部前方和跳跃的能力这三者是同时进化的,是为了使最早灵长类动物能快速地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寻找食物和逃避敌人。
最后一种观点则认为,用手指抓握东西的能力才是最早进化的,是为了使最早灵长类动物能够吃到矮树上的水果;接着才是眼睛的进化,两只眼睛位于面部前方,可以使它们准确地捕捉到树上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