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遐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大猩猩会变成人吗

人在“鲤鱼跳龙门”

主持人:在前面,我们谈到了大猩猩和人的共同祖先最早的样子,也知道了灵长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但人和其他灵长类的重要区别是什么呢?

长臂猿

黄世强:人类有旁生的大拇指、前视的眼睛、能直立行走,而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完全具备这3点。

主持人:那么,人和其他灵长类是在什么时候分化的呢?

梁冰:真正的猿类到渐新世晚期才出现,出现不久就迅速演化,种类众多,分布广泛。猩猩科是最接近人类的一类动物,包括现在的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等。

主持人:为什么会出现人呢?

黄世强:到底为什么会出现人这样的高等生物,其实还是一个谜。高智慧人类的出现其实是非常偶然的事。

进化成什么样,谁说了算

主持人:人的进化是一个特例,这个我们知道了。在人具有的3个特征中,哪个是最先进化,从而使人类与猿猴区分的呢?

张劲硕:科学家从一具距今5600万年的化石推测,灵长类动物最先进化的是攫取物体的大拇指,然后眼睛开始向颅骨正面进化,最后才有了直立能力。

主持人:现在我们了解了灵长类动物的很多知识,再来说说,它们在几亿年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进化成和人一样的高智能动物?

黄世强:产生智能是有风险的。再说,高智能的生物也不是唯一的。

主持人:从整个灵长类看,是不是进化得越大,越聪明,也越有生存优势?

周歧海:很多物种根据本能适应环境。发展随环境变化,不一定要发展智能,要有适应生存的能力,才能延续下去。存在有合理性就行。

黄世强:达尔文的进化论讲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适者”不一定是“优者”。例如古代的大蜻蜓虽然大而有力,反而演化成现在的小型蜻蜓。只要生物的条件适合当时的生活环境,能够繁衍,基因就可以被保存下来,而且继续演化下去。

梁冰:现生的灵长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环境,常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树上。不少低等灵长类改善了它们跳跃和攀爬树干的能力,而猕猴类则趋向于在树枝的端部用4只脚行走。这也是一个适应辐射现象。

变了,变了,变成啥

主持人:灵长类在体型上的进化趋势是什么样的?

张劲硕:小型猴最早被进化出来。应该是越进化越大吧。狨科是最低级的猴子。越往小变就越容易灭亡。

主持人:猴子的低级和高级是怎么分的?

梁冰:体型小的进化少,小型猴更原

始。

主持人:灵长类的尾巴会怎么进化?

周歧海:树栖的尾巴很重要,地栖的尾巴在地上没有那么重要。猴子大都有细长的尾巴,只有美洲卷尾猴科的卷尾猴、兔猴、吼猴和蜘蛛猴才有缠卷尾巴的本领。而最灵巧的就是蜘蛛猴,它们用尾巴来调节体温。大猩猩几乎都是地栖的,它们没有尾巴。也许以前它们是树栖的,但是慢慢的,它们发现果实熟了就掉到地上,没必要上树去采食,于是进化成地栖的。看来,灵长类动物从低等到高等,尾巴是慢慢进化掉的。

一切都是偶然的

主持人:使用工具是不是大猩猩进化到人的必经之路?

黄世强:使用劳动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被认为是起决定作用的进化标志。生活在南美洲丛林的卡普什猴,会运用常规石器工具收集食物,而且表现异常熟练。但是卡普什猴是一种巴西小型猴类,成年者体长大约在45厘米左右,拖着一条和身体等长的大尾巴,应该是低级的。为了在干涸坚固的土壤里挖掘出可食用的昆虫幼虫和植物根茎,它会用一只“手”紧握一块拳头大小的锤状石块,在硬地上用力捶打数次,同时另一只“手”会快速拨开凿松的土壤,从碎土中挑选出可食的植物茎。它们的石块工具种类繁多,而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猴子使用石块收集食物的行为几乎相同。

周歧海:这种使用工具的本领,可能是偶然发现并被记住的,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展出的智能。大猩猩的进化也一样,几亿年后也许会变成庞然大物,也许早就灭绝了,也许还是现在的样子,也许真的变成了人。

主持人:看来大猩猩2亿年后会怎么样,真是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