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07 15:40:45
封面
版权信息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编委会
总序
一、导论:怎样破译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
(一)人的生命本体论:从“二元论”到“二重性”
(二)中外学者对人的生命本体所做的探索
(三)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共时态存在
(四)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历时态存在
(五)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交互关系态存在
(六)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属人特性与功能
(七)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前提性理论启示
二、“结构选择论”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
(一)“结构选择论”的理论基础
(二)“结构选择论”的知识借鉴
(三)“结构选择论”的思维方式
三、人的生命本质:实践主体
(一)人的实践生命
(二)人的现实生命
(三)人的主体生命
(四)人的“二重生命”
四、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
(一)人的生命本体理论的若干模式
(二)“结构与选择”概念及其规定性
(三)“结构与选择”的整体规定性
(四)“结构与选择”的内在关系
(五)“结构与选择”的功能
(六)对两种“生命本体论”的评析
五、人格结构
(一)人格概念
(二)人格结构理论的若干模式
(三)人格结构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四)人格的基本结构
六、人格需要力
(一)人格需要力概念
(二)人格需要力结构
(三)人格需要力的特性
(四)人格需要力的功能
七、人格判断力
(一)人格判断力概念
(二)人格判断力结构
(三)人格判断力的特性
(四)人格判断力的功能
八、人格行为选择
(一)人格环境力
(二)人格行为选择
九、人格结构形成的历程与成因
(一)人类人格结构的形成历程
(二)个体人格结构的成长过程
(三)人格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四)人格结构形成的原因
十、类群结构与选择
(一)普遍“类群”概念的空缺及其危害
(二)类群的概念及种类
(三)类群结构理论的若干模式
(四)类群的结构
(五)类群主体力
(六)类群文化力
(七)类群行为选择
十一、类群价值“高势位”建设
(一)类群价值系统概念与内涵
(二)类群价值系统的结构、特性与功能
(三)类群价值系统“高势位”建设概念与依据
(四)类群价值系统“高势位”建设的目标
(五)类群价值系统“高势位”建设的“马魂、中根、西鉴”方针
(六)类群价值系统引领多元价值观的方式
十二、“完整人格”建构
(一)先秦时期的人格多样化局面
(二)中国传统儒家理想人格模式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格模式的演变
(四)当代中国理想人格模式与副现代人格
(五)当代中国人格的四个层次及其规定性
(六)对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