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选择:马克思主义人的生命本体论新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交互关系态存在

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交互关系态存在可以表述为,人的生命“结构”决定人的生命“选择”,人的生命“选择”决定人的生命“结构”,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表现为人的生命“结构”与人的生命“选择”的“双向决定”的“二重性统一”。

人的生命“结构”决定人的生命“选择”。可以这样说,人的所有生命“选择”都是在一定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下,人的生命“结构”运作的结果,都是人的生命“结构”所做出的,都是人的生命“结构”运筹和决策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的生命“结构”是人的生命“选择”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人的生命“结构”是人的生命“选择”的组织基础和前提。在一定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下,人的生命“结构”能够调动其各个构成要素——各种生命力量(见图5-4),系统整合,运筹对策,并产生行为“选择”,以回应环境(自然与社会)。一般而言,在一定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下,有什么样的生命“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选择”。人的生命“结构”不同,人的行为“选择”必然有差异。在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人的行为“选择”的差异主要是由人的生命“结构”的差异造成的。第二,人的生命“结构”是人的生命“选择”的动力来源。人的生命“结构”是一个有序的动力系统。人的生命“结构”的整体蕴含动力,整体内的各种生命力、各种生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命“结构”与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都蕴含动力,给人的生命行为“选择”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在一定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下,人的各种行为“选择”都是由人的生命“结构”所蕴含的动力所推动的,也都是由人的生命“结构”所蕴含的动力所决定的。人的生命“结构”不仅为人的生命“选择”提供了动力,也为人的生命“选择”提供了动机。在一定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下,人是否做出生命“选择”,做出何种生命“选择”,何时开始生命“选择”,何时结束生命“选择”,归根结底决定于人的生命“结构”所蕴含动力的系统运作。在一定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下,人的生命“结构”为人的生命“选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动机。第三,人的生命“结构”的发展变化决定人的生命“选择”的发展变化。人的生命“结构”作为人的生命“选择”的组织基础,其发展变化必然会引起人的生命“选择”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在环境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人的生命“结构”的任何发展变化都能引起人的生命“选择”产生相应改变,而人的生命“选择”的任何发展变化也都能在人的生命“结构”中找到相关原因并得到解释。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行为“选择”的质的差别和巨大进步,归根结底是由他们的“朦胧破晓”“雏形初具”和“系统完形”的生命“结构”的质的差别和巨大进步引起的。人的生命“结构”的发展决定了人的生命“选择”的发展,人的生命“结构”的发展历程决定了人的生命“选择”的发展历程。

人的生命“结构”决定人的生命“选择”,同样,人的生命“选择”也决定人的生命“结构”。人的生命“结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的生命“选择”长期积累的结果,人的生命“选择”的发展是人的生命“结构”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选择”是人的生命“结构”生成的基础。从整个人类来看,人的生命“选择”是人的生命“结构”生成的基础和条件。人的生命“结构”与动物的生命“结构”有一个根本区别——动物的生命“结构”是自发形成的,而人的生命“结构”是人的生命“选择”长期积累的结果。人的生命“结构”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以人的生命“选择”的进步为基础和条件的。刘文英先生曾对“原始思维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归因分析。他认为,原始思维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意象—动作”运作阶段、“意象—意象”运作阶段、“意象—概念”运作阶段。在“意象—概念”运作阶段后期,人的思维结构开始达到简单的概念运作水平。推动“原始思维结构”进步和转换的基本因素是“制造工具”“社会交往”和“语言”的运用。他指出,原始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原始人工具性的行为方式、在制造工具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制造工具的生产实践,是原始思维最深刻的客观基础”刘文英.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新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78-83.。而“制造工具”“社会交往”和“语言”的运用均属于人的生命“选择”范畴。人的生命“选择”是人的生命“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从个体来看,人的生命“选择”是人的生命“结构”生成的基本方式。人的一生的生命“结构”都是在生命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生命“选择”逐步建构的,也都是他的生命“选择”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人的生命“选择”就没有人的生命“结构”,也没有人的生命“结构”的发展和跃升。事实上,人通过生命“选择”建构自己生命“结构”的活动从婴幼儿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从出生之日起,婴幼儿就通过耳目口舌身这个高度灵敏的“高保真”磁头主动进行全方位扫描的行为选择,搜集各类外界信息,存储于大脑,逐步建构自己的感觉、知觉和知识结构;主动通过“手舞足蹈”的行为选择,逐步掌握时空、韵律和节奏,建构自己的形象思维;通过“咿呀”学语的行为选择,逐步掌握母语的词汇和语法,建构自己的逻辑思维;通过学习和日常待人接物的行为选择,逐步探知世界的奥秘和行为准则,开始建构自己的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和反省力;主动通过辨析经验和教训的行为选择,开始用理性的力量规范和整合自己的需要、欲望和情感世界,使自己的生命“结构”趋向成熟和完善……稍大以后,他们进入学校,又开始了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行为“选择”和训练,以便更加系统而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生命“结构”。可见,在生命遗传的基础上,是人的生命“选择”建构了人的生命“结构”。在一定意义上,人的生命“选择”的差异决定了人的生命“结构”的差异,人的生命“选择”的水平决定了人的生命“结构”的水平。第二,人的生命“选择”是人的生命“结构”自我超越的基本方式。一般而言,人是通过“内向行为选择”实现生命“结构”自我超越的。在外界环境(自然与社会)压力下,人能够产生两类生命“选择”——“外向行为选择”和“内向行为选择”。其中,“外向行为选择”指向环境(自然与社会),产生改变客观世界的行为;“内向行为选择”指向自我,产生改变主观世界的行为,即改变自我原生命“结构”。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类行为选择是交互转换进行的。如果“外向行为选择”成功,则可能进行“内向行为选择”,以便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原生命“结构”;而如果“外向行为选择”失败,则更可能进行“内向行为选择”,以便深刻反省教训,改变和超越自己的原生命“结构”。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发展良好的人大都能够进行“外向行为选择”与“内向行为选择”,并使之交互结合进行,不断超越自己的原生命“结构”。人的生命“选择”是生命“结构”发展和自我超越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没有人的生命“选择”,人的生命“结构”的发展和超越不可能实现。第三,人的生命“选择”是实现人的生命“结构”自由的基本方式。自由是“类生命”的美好憧憬,而实现这一美好前景的基本方式是人的自觉的生命“选择”。马克思认为,只有在人类社会的高级阶段,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才能真正实现“类生命”的自由。恩格斯说:“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未能预见的作用、未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越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越加符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1-422.毋庸置疑,实现历史结果与预定目的相符合和“类生命”自由,都必须靠人的生命“选择”,也只能靠人的生命“选择”。人的生命“选择”是实现上述美好理想的基本方式。马克思更进一步深刻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而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体现为人的自由的自觉的“选择”。人的“类生命”只有通过自由的自觉的生命“选择”才能实现自由。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自由的自觉的“外向行为选择”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通过自由的自觉的“内向行为选择”改造和完善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生命“结构”走向自由和无限。离开人的生命“选择”,实现人的生命“结构”的自由和无限只能是一句空话。

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是人的生命“结构”与人的生命“选择”交互决定的“二重性统一”。人的生命“结构”决定人的生命“选择”,人的生命“选择”决定人的生命“结构”,并且两者反复交互决定,无限进行。也可将其称为“双向决定”的“二重性统一”。这种“双向决定”的“二重性统一”还有多种表现形态。如:相互渗透,相互规定;相互支撑,相互限制;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等等。

在这里,还有必要进一步指出,不仅在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内部存在“双向决定”关系,而且在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外部——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与“社会结构”之间也存在“双向决定”关系。人是类的存在物,必然生活在“社会结构”之中。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去主动适应、建构或改造“社会结构”,以便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结构”空间。而“社会结构”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去积极引导、建构和改造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推动其进步、发展和自我超越,以实现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对“社会结构”的自觉认同、遵从和支持。这是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外部“双向决定”关系,可简要表述为,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决定(适应、建构或改造)“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决定(引导、建构或改造)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并且两者也是反复交互推动和结合,无限进行。

无论是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内部(“结构”与“选择”之间)的“双向决定”关系,还是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外部(人的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双向决定”关系,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人的行为选择实现的,也只有通过人的行为选择才能实现。行为选择是实现上述两个“双向决定”关系的基本方式,离开人的行为选择,上述两个“双向决定”关系都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