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针灸反射学(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6 针灸刺激输入的环节

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组成反射弧的五个基本环节,缺一不可。但在人为条件下,可能会跳过一些环节诱发反射,如直接针刺到神经干就是其一。

在临床上,通常采用的穴位针灸方法,大多是通过激发体表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末梢输入针灸信息的。然而,也有很大概率直接刺激传入或传出神经干支、甚至效应器引起反应的。有人曾将五百多个穴位在尸体上进行验证,发现58%的穴位分布在神经末梢密集处,而42%的穴位分布在神经干或较大的神经分支上。1967年以来新发现的111个新穴位中,也有98个分布在神经干或较大的神经分支附近。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神经干刺激疗法,更是以直接刺激与疾病有关的神经干为目标的一种方法(参见“3.1.9 神经刺激法”)。经动物实验和上万人次的临床实践证明,在适宜刺激强度下,神经干是可以用针刺、弹拨、注药、埋线和电刺激等不同方法刺激的。刺激时除有即时的触电感发生外,并无一例不良后果发生[20]

周围神经干多数是混合性的,既含有感觉传入神经又有支配运动的传出神经,经常还有自主神经纤维。它是感觉冲动上传至中枢及运动冲动由中枢下达至效应器的联络干线。因此,刺激神经干,既可以通过感觉冲动影响脑的活动,又可以通过运动冲动影响肌肉的活动,还可以通过外周神经与内脏神经的间接联系影响内脏活动,即治疗中枢性、躯体性和内脏三方面的疾病。

触电感是针刺或弹拨到混合神经干时的主要感觉。它的基础可能是在神经外膜与膜衣内存在着类同于压、痛觉感受器的神经末梢。触电感可以向其所支配的区域放射。

那么单独刺到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时的情况会有什么异同点呢?运动神经受刺激时,它所支配的肌肉(效应器)会发生收缩运动,但没有触电感。例如在头面部的面神经点刺激时,只出现面部肌肉的抽动。如刺到的仅是感觉传入神经的干支,则没有肌肉运动,而只有触电感,例如在面部三叉神经各支的刺激点上针刺时,出现的都是向支配区域放散的触电感。因此,当两者同时被刺激到时,则是既有触电感,也可以有肌肉运动。而且,肌肉收缩运动的程度与受刺激的神经干粗细有关。粗大的运动神经由于支配较多的运动单位或肌群,故刺激时的收缩反应强烈,如深刺环跳穴刺到坐骨神经干(混合神经)时,经常有整个下肢的抽搐,伴随强烈的触电感。

当神经干受到的刺激或压迫持续一段时间时,还会在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木的感觉。其例证如坐厕过久时由坐骨神经压迫所致的下肢发麻,或者侧卧睡眠时,有时肘部尺神经受压迫可以引起前臂及手指麻木。当这些压迫解除后,麻木症状在几分钟后会完全消失。临床上也常见一些疾病由于神经根受到持续压迫而导致的手或足部的长期麻木症状,需要手术或针灸治疗才能解除。需要指出的是,针刺治病时,如刺到的仅是感觉传入神经的微细分支,针感可因刺激强弱而变,不一定是触电感,其他感觉如酸、胀、重、麻感都可能会有(参见“2.3.5 针感的性质及其产生机制”)。

脊髓是人体基本的反射中枢所在。神经干刺激疗法有时也把一些脊髓点作为刺激目标,如在第二腰椎以上,下颈段及胸段的各脊椎棘突之间取穴。但因其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容易掌握适宜刺激量,现已很少有人去冒险,而改用只进针到相应脊椎的硬膜外再接通电刺激的简接刺激法或夹脊电针疗法等[23]

临床验证显示,凡分布在神经干或较大神经分支上的穴位,都具有针感强、疗效好的特点。直接刺激神经干的疗法,也对许多躯体性疼痛、运动性疾病以及内脏功能紊乱有很好的效果(参见“3.1.9 神经刺激法”)。显然,这是因为直接刺激神经干时,不仅跳过感受器的环节(当然毫针在刺到神经干前后也会刺激到邻近组织中的其他感受器),缩短了反射弧,而且能输入较强的刺激信息。但是,神经干刺激法也有明显的缺点,因为同一神经干支配区域里的穴位并非都只有相同的作用。即如果都是从粗大的神经干输入针刺信息,就不会有针灸临床上可以观察到的那样丰富多彩的治病效果。与疾病状态下在体表特定区域出现压痛或硬结等反应现象相应,通过激发体表感受器产生的特定感觉或输入的针灸信息也经常有着独特的功效。

骨骼肌的主要成分梭外肌以及牵张感受器肌梭内的梭内肌纤维都受传出神经控制,属于神经反射的主要效应器之一。在大多数具有丰满肌肉的常用穴位上针刺时,它们都可以被刺中。前文已经分析了,梭外肌的牵拉可以诱发肌梭的牵张反射,而梭内肌受刺激时的收缩又可以提高肌梭的敏感性,强化牵张反射。此外,内脏或血管平滑肌,也是神经反射的效应器。在腹部穴位缓慢深刺时,由于胃肠道的蠕动,通常针尖不会刺到内脏平滑肌上。但在躯干、四肢和头面部穴位上针刺时,位于穴位内的血管也可以被刺中。此时,不仅可能刺到控制血管运动的交感神经纤维,也可能刺到血管壁上的平滑肌。传统的刺血疗法更是以刺到穴位表浅处的血管致出血为目标。

血管平滑肌受刺激时的反应与其原有状态有关,原来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可以舒张,而原来舒张的可以发生收缩反应。如偏头痛患者常有疼痛侧局部血管的收缩,此时若针刺患侧太阳穴处的血管放血,可有立即镇痛之功效,其镇痛机制显然与该血管平滑肌的直接刺激有关。由于不论是骨骼肌还是平滑肌都具有效应器与感受器两位一体的特点,效应器受刺激时感受器也可以被激发,而且效应器的反应也可以成为对感受器新的刺激,故实际上很难分清是何者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灸刺激输入的环节既可以是体表的感受器,也可以是神经干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甚至反射中枢和效应器。图1-7显示了针灸刺激输入反射弧的这些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