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清华企业家创业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刘强:打造AIoT芯片的逆袭之旅

“因为山就在那里。”当有记者问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冒着生命风险攀登珠峰,乔治·马洛里如是说。而对于深耕微处理器领域20余年之久,仍将持续在这一领域耕耘的君正创始人刘强来说,一直葆有初心、始终站在最前沿的缘由或许亦是因为,将国产CPU做成赚钱的事业,这个梦想一直在心中。

2009年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右五)到访君正留影(右四为刘强)

孜孜求学路 从计算机到CPU

在山东这一孔孟之乡长大的刘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高考时以高分进入清华大学。

尽管进的是机械系,但进了清华后开始接触到计算机的刘强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清华大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攻读双学位的机会。刘强由于成绩出众,在1990年获得了攻读计算机系双学位的资格,亦为今后的一系列发展埋下了伏笔。在那时,修双学位所要求学的课程既多且难,但刘强也都以顽强的毅力以及实力一一啃下。

毕业之后,顶着“优秀毕业生”称号的刘强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博连读,攻读的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编译技术。而就在这一大平台上,为他日后进军半导体埋下了种子。

因中科院声名在外,国内外合作项目很多,刘强在攻读博士期间就开始参与诸如与摩托罗拉和日系厂商等合作的一些外包项目,深入接触到计算机体系架构、编译器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特别是在2000年到2004年间,刘强作为技术带头人,还参与过国内首颗嵌入式CPU——方舟一号的开发。当时中国在CPU领域基本一片空白,而刘强的团队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之后,成功设计出自主CPU,主攻网络计算机市场,其时北京市政府也在大力进行推广普及,但在当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环境不成熟,加上内部理念的不同,最终折戟沉沙。

但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刘强在这些年的开发中对CPU底层体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失败只是证明这条路走不通,而办法总比困难多。

心有不甘、内心一直想把国产CPU发扬光大的刘强在2005年重整出发,组建队伍创立了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下称“君正”)。

成功、失落、重振、蓄势

尽管初出茅庐,但君正的第一炮却打得稳而准。

创立君正时,刘强即把公司的目标设定为研制国产CPU并实现产业化。尽管当时,方舟、国芯、龙芯等国产CPU产业化之路黯淡,但低调的刘强心无旁骛,埋头研发,采用MIPS指令集自主开发了嵌入式CPU内核,实现了性能、功耗和成本的多重突破,尤其是功耗方面比同类产品低一半左右;此外,成本也极具优势。

公司在2005年7月成立,到2006年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率先在指纹识别市场打开局面,2007年在教育类电子进入高需求期之际,又顺势拿下了包括步步高、好记星、诺亚舟、文曲星、快易典在内的教育电子前五大品牌,急冲锋稳了。

在立足之后,君正气势如虹;2008年,推出支持Real解码的芯片进入PMP(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市场;2009年,依靠高性价比和低功耗优势抢下了电纸书市场江山。当时,电纸书市场刚刚兴起,因提前布局加速开发,君正成功抢夺了Marvell、飞思卡尔等一众大厂的“地盘”。

“为何君正会杀出来,因为大多数核都是License的内核,如果没有独特的设计,很难开发出差异化的强大产品。而君正获得的是架构授权,可以自主设计内核:一方面,君正在产品定义上对标三星、飞思卡尔等国际厂商,不惧竞争;另一方面,在市场应用上追求务实,在正确的时间点,推出正确的产品,以正确的策略进入正确的市场。”刘强对这些成绩以云淡风轻的话语带过。

在市场连战连捷之后,君正开始雄心勃勃地进入CPU的“主战场”——平板电脑市场。公司推出了安卓平板方案,并与富士康合作生产的平板销往美国,彼时平板正热,在美市场销量也节节攀升,一个季度就出货了上百万台,其芯片出货量也从2006年的3万颗急速暴涨到2010年的1100万颗以上。光环加身,北京君正顺理成章地在2011年5月31日正式登陆创业板,在国内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新的隐患也在此时冒头,从君正不停地腾挪应用也可看出市场的残酷性,没有永远不变的“驱动力”,唯有快速调头和随需而变,否则成为“前浪”难以避免。

意想不到的挑战接踵而至,君正的命运走向“反转”。

刘强提到,当时平板刚刚兴起,MIPS核与安卓兼容没有太大问题,之前谷歌应用都采用Java,但为了提升效率问题,谷歌允许C和C+在安卓下编程,这导致了兼容性问题的产生。君正在2010年7月发现其平板电脑的搜狗输入法不能用了,后台显示出现的是Arm代码。君正没有轻言放弃,开发了二进制编译器MagicCode,可动态地将Arm代码转换成MIPS指令,但这样转换之后性能损失严重。纵然其自主设计有诸多优点,终敌不过“生态”二字。在兼容性问题兜转几年之后,刘强痛定思痛,在2012年果断地断臂求生,退出了平板电脑市场。

回首这些年,刘强直言这应该算是君正的至暗时刻,IPO之后营收却持续下滑。处于十字路口的君正将何去何从?

毕竟是一支理想远大、久经战场磨炼的队伍,短暂的尴尬和失落之后,君正的核心团队沉下心来冷静面对困局。一方面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不断提升CPU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又投入重兵研发AI相关技术;另一方面,持续关注产业形势和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并逐渐聚焦以安防监控为主要应用的视觉芯片市场。2016年,随着一系列视觉芯片的研发成功,凭借性能、AI算力、开发环境、超低功耗以及安全等诸多优势,实现了“全垒打”,在市场一炮而红,成功打入海康萤石、小方、小米大方、TP-Link及海外的安可、WYZE等品牌,实现了出货量的连年翻番,君正营收也再创新高,股价也开始一路高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布局视觉芯片开始,君正就意识到AI技术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力量研发。对CPU体系架构和内核研制的掌控能力帮助君正实现了其独特的AI技术。君正团队在CPU架构上扩展了面向AI应用的专用指令集(Domain Specific Architecture,DSA),以此为基础实现的AI算力引擎兼具灵活性和高效率。同时,君正研发了AI开发平台和各种主流算法,为客户提供了从芯片到平台再到算法的完整方案,奠定了在市场纵横捭阖的基石。

就像浪花要陈陈相因才能形成浪潮一样,君正掀起的多波浪花也谱写了传奇。刘强分析说:一波是快速成长期,每年在特定市场有所斩获;二波是起也平板电脑,败也平板电脑;三波是在AI浪潮中全面应对,在AIoT领域过关斩将。无疑,这些年的跌宕起伏也让君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蓄势到达了一个新的顶点。

经过多番市场与技术的洗礼,君正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梯队化产品布局,在自主CPU、视频编解码、图像处理、AI引擎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火力全开的核心技术。无疑,君正的蜕变之路亦折射出国内经历了从复读机、MP3、MP4、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安防监控、AIoT的变迁和洗礼,随着半导体业成为大国博弈焦点,唯有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才是正道。而没有疑问的是,半导体产业没有弯道超车的讨巧,考验的是有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冷静和坚持。

清华的互助 未来的赢面

在半导体业打拼,资本、并购与整合缺一不可。

君正切入智能视频芯片领域是在2016年,也是在那一年的6月,君正迎来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资产重组,试图以120亿元并购知名图像传感器芯片公司北京豪威。但这次因为监管政策原因最终没有成功。

在资本市场沉寂了一年半后,君正突然在11月9日晚发布了收购北京矽成的公告。当时间来到2020年,君正终于完成了对矽成的资产交割,在2020年6月将北京矽成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

刘强展示君正产品(2010年)

此次强强联合也为君正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能:一方面,北京矽成拥有存储芯片、模拟与互联芯片,结合君正自身在嵌入式CPU和AI领域的优势,形成“计算+存储+模拟”的技术和产品格局,有利于公司布局和拓展各产品线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北京矽成拥有全球化的市场资源,客户多为国际一线品牌客户。重组之后,形成了“海外+国内”并进的市场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规模,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及互补效应。

而效果也立竿见影。据2020年君正报告显示,其存储芯片业务贡献营业收入约15.25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七成。

这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清华校友。刘强提及,在收购过程中,77级的陈大同、85级的潘建岳和79级的武平学长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方面是提供了牵线搭桥的机会,另一方面在资金的整合和助力上也出力甚多,为君正的“蛙跳”提供了新的跳板。

此外,清华校友会一众成功人士的品格和价值观,也深深地影响了刘强,让平时爱钻研历史的刘强更加谦逊和务实,也拥有了更大的格局和视野。

“如果说前20年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后20年应该是君正发挥能量、创造更大价值的征程。君正将通过定位、人才和资源的整合,充分信任、兼收并蓄的管理机制,团结敬业的价值观,助力未来不断的进取。”刘强谈及此豪气十足。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2005年创立君正时,刘强立了一个Flag:将国产CPU做成一个赢利的事业。如今的君正收入和利润快速成长,这份赢利的事业显然将“赢”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