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在一万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对器物就有了原始的质量意识,对当时生产的器物也进行极简单的检查。1771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上第一个工厂在英国建立,开始有了质量管理的萌芽。但科学研究质量管理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质量管理理论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并伴随着人们对质量内涵的认识、理解的不断变化而丰富起来的。质量管理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科学等内容;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应用和发展,它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对于各国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已得到充分的证实。
研究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差不多每隔二十几年,在解决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发生重大的变革。按照质量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实践中的特点,质量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继承并创新,先后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和精益质量管理阶段等多个阶段。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又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质量理论,如科学质量管理理论、质量抽样检验理论、可靠性理论﹑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和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等。质量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但在20世纪中叶在日本得到继承并创新,在这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日本制造”得到飞速发展并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在众多国家中被广泛地推广应用。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也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我国质量管理理论发展从最初的引进、学习,转变为借鉴、融合和自主创新,并出版了许多国内外相关教材和专著。然而,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与系统架构尚未有清晰的界定,系统研究质量管理思想史的著作很少。以史为鉴,可以明理,可以知兴替,可以更好地开创未来,因此,结合时代实践,系统研究质量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进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书从以下创新视角撰写质量管理思想史,以期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和要求。
一是紧密结合相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任何质量管理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解决所处时代各类质量管理问题应运而生的,本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研究质量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演进,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
二是纳入中国质量管理思想。目前关于质量管理理论发展和演进的研究,以西方为主,将中国质量管理的思想起源、理论与实践研究融入世界质量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很少。
三是历史回顾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本书既有质量管理理论思想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也有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回答了质量管理理论从何而来、如何发展、向何而去的系列问题。
四是文献梳理与研究评价相结合。本书不是简单地梳理质量管理思想史,而是基于实践应用导向,分析质量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原因、理论贡献与局限性,并试图探索质量管理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七章。
第一章为质量管理总论,主要梳理整个质量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史,阐述质量管理的内涵、研究边界、拟解决的问题和基本思路。
第二章为质量管理思想溯源,主要研究质量管理思想发展的逻辑,对国外及中国古代质量管理思想进行溯源。
第三章为质量检验阶段相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阐述泰勒科学质量管理思想、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标准管理、“标准化之父”惠特尼的标准化工序管理思想和福特标准化质量管理。
第四章为统计质量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了质量统计控制学派开创人休哈特的学术观点,精选质量抽样检验理论、可靠性理论、旧质量管理七大方法和新质量管理七大方法进行阐述和评价。
第五章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了代表人物朱兰、戴明、克劳士比、石川馨、田口玄一等的质量管理思想,精选质量认证和管理体系以及卓越绩效模式进行阐述和评价。
第六章为精益质量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精益生产的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和评价。
第七章为前沿命题与未来发展,主要结合时代背景,介绍几个典型国家的质量战略。此外还介绍了质量竞争力理论、宏观质量管理理论、魅力质量理论、绿色质量管理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等,并结合未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对质量管理理论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及其他的质量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和评价。
撰写并出版本书将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质量管理理论,研判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促进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谨向相关文献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学生邱晗、谢宝佳协助搜集相关资料,感谢余来文博士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本书既是一部学术专著,又兼具工具书功能;既可以为进行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信息索引,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质量管理相关课程的教材。本书致力于将作者长期从事质量管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感悟融入其中,并试图对质量管理思想的研究有所创新,但由于质量管理思想史涉及内容浩如烟海,作者水平有限、篇幅有限,因此书中中国元素还不够丰富,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22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