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划痕
沙拉披警局会议室的灯光略显昏黄,光线在墙壁和桌面上留下了些许斑驳的阴影,天花板上的老式灯管偶尔发出轻微的嗡鸣。
长桌四周摆放着几张旧椅子,椅背的油漆已经磨损得露出木头的纹理。
桌上堆满了褶皱的案件资料,还有胡乱散放的监控画面的照片。
空气中夹杂着陈旧文件的霉味和冷却咖啡的苦味,角落里一台老旧的风扇缓缓转动,发出吱吱的声响,却没有带来多少凉意。
陈冰靠在椅背上,一手拿着报告,目光在文字和监控图片间游走,沉默不语。
另一只手缓缓翻动纸页,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会议室内显得格外清晰,甚至压过风扇的嗡鸣,让所有人不由屏住呼吸,等待他的开口。
陈冰手上的动作突然停下,翻动报告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缓缓将报告合拢,目光从桌上的资料扫过,像是在确认某些细节。
助手见状,连忙开口,语速比平时快了些许:“死者的死亡时间推定为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
结合法医检测的尸僵和尸斑状态,以及室内空调恒温环境的影响,实际误差不超过半小时,目击者的时间描述与此基本吻合。
在卧室窗台附近提取到一枚完整鞋印,41码,经分析属于成年男性的运动鞋鞋底纹路。
通过鞋印深度和脚印形态判断,凶手体重大约在70公斤左右。
结合鞋印的长度及现场步幅间距推测,凶手的身高约在175厘米到180厘米之间。”
助手抬头看了一眼陈冰,见他没有开口,继续说道:“窗台外的爬痕和磨损痕迹与鞋印主人的攀爬轨迹吻合。
室内鞋印分布集中且单一,未发现其他协同作案的痕迹,也未见反向脚印,初步排除多人作案的可能。”
陈冰听完,眉头几不可察地微皱,目光没有离开桌上的资料,像是在等待更详细的信息。
助手将一张失窃物品清单放在桌上,补充道:室内翻动痕迹集中在卧室抽屉和衣柜,失窃物品包括现金和首饰,总价值约两十万泰铢。
现场没有其他物品丢失,凶手目标很明确,只对贵重物品感兴趣,其他地方没有留下可疑痕迹。”
陈冰依旧沉默,拿起桌上的一张监控截图,目光停留在画面角落中的灰色面包车上。
车身一道细长的划痕映入眼帘,他用指尖轻轻点在划痕的位置,开口问道:“这道划痕,是什么时候留下的?”
助手稍显意外,迅速翻看记录补充道:“根据监控视频的画面分析,这道划痕在车辆第一次出现时就已经存在,初步判断应该是在案发前造成的。”
陈冰将照片放回桌面,眼神微冷:“这道划痕很新鲜,查一查案发地点附近是否有障碍物,比如墙壁或地桩,看看有没有撞击痕迹。凶手如果用这辆车逃跑,很可能留下直接证据。”
其中一名警员皱眉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不过,这辆车案发时间前后两次出现在现场附近,但它没有驶入巷子,而是始终停在巷口,停留时间也很短。”
陈冰听后,抬头迎上那名警员的目光,“你觉得,他为什么不把车开进巷子?”
警员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可能是巷子太窄,不方便停车?或者,他担心被监控拍到?”
陈冰点了点头,语气笃定,“没错,但仅仅害怕监控,他没有贸然把车开进巷子,说明他不仅清楚监控的具体位置,还对监控的盲区范围和逃跑路线有详细规划。
但这还不是全部。从室内翻找痕迹显示,他清楚目标物品的位置,根本不像是盲目翻动。这说明什么?”
助手接过话,试探性地表示:“说明凶手不仅踩过点,还对被害人的情况有具体的了解?”
陈冰表示肯定,并继续解释道:“这种熟悉程度,说明他可能是附近的常住居民,或者他的职业让他经常出入这片区域,比如送货、维修、快递等工作。
如果再深入推测,他甚至可能与死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否则,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作案。
查一查这辆车的完整行动轨迹,尤其是案发前后两小时的动向。
注意它的停留地点,这可能是他整理赃物或处理证据的关键场所。
同时,扩大排查范围,看看死者的社交圈、经济纠纷,以及这片区域内是否有其他类似的犯罪记录。”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划痕,补充道:“结合划痕的位置和特征,我推测可能是近期形成的。查一查附近修理厂,看是否有车辆修复记录。如果他在案发后修过车,这将是我们直接锁定嫌疑人的突破口。”
会议室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种临近真相的压迫感。
助手稍作思考后,果断下达指令,“沙瓦,带上两个人负责追踪这辆车案发当天的完整轨迹,尤其是案发前后两小时的停留点。确保每个监控画面都对得上时间点和位置。”
他转身看向另一名警员:“巴差,你和技术组对接,查清附近修理厂的维修记录,重点筛查近期修复过车身划痕的车辆,找到符合特征的就立即汇报。”
最后,他目光扫过其余几名警员,语速略快却清晰:“帕萨,你和西提去周边走访,问问附近的住户,看看是否有人目击过案发时间段内的可疑车辆或人员活动,特别是这辆灰色面包车的动向。”
警员们闻令而动,纷纷整理手头资料,脚步声接连响起,离开会议室。
走廊上,低语声随着脚步声回荡。
一名年轻警员抱起一摞文件,低声嘟囔了一句:“如果修理厂真有记录,这案子还真是破得太快了……”
旁边的警员感叹道,语气里透着一丝兴奋和不可思议:“你才知道?陈组长刚才那推理,细到离谱,完全不给人反应的时间。”
“重点是他说得滴水不漏,一点破绽都挑不出来。跟着他办案,压根没时间走神。”
“就凭一张截图和一道划痕,就能锁定线索……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有人压低声音问道,脸上的表情既震撼又钦佩。
“这还用问?”年长警员拍了拍其中一人的肩膀,“这是眼力,也是脑力。他看得比我们多,想得比我们快。所以……跟着他多学点东西吧。哪怕能跟上他一半的节奏,都够用了。”
几人脚步匆匆,却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了一眼会议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