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长风唤醒恨天人 密谋起义摧枯朽
李彧既然是被派去湖北,照理应该直接参与武装行动,而眼下保卫战打得炮火连天,他怎么有时间回到津洲来?
原因嘛,很复杂,也很简单。李彧因为年轻直率,对一些倚老卖老的同盟会员,不甚敬重,难免遭到冷落。在湖北,他应邀出席广州起义失败原因分析会,说了经过调查得出的实情,惹恼了同盟会南方支部一位副部长。过后,同盟会有什么重大活动,都没通知他参加,后来甚至将他彻底闲置起来。李彧知道在湖北待不下去了,要求调回广州,获准。武昌兵变爆发,湖北军政府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李彧只能望空嗟叹,为自己因怄气导致未能参加起义而后悔。
他向南方支部要求回陆丰,策动推翻清朝地方政权的起义,被告知东江同盟会已经安排别人去了。
几天前,李彧接到母亲生病的家书,加上心里一直牵挂着万岱源,就选择段冀虎学艺结业那天,和他一起回到津洲。
此时的海陆丰,早已暗流涌动,武昌兵变的消息传开后,更是群情激昂,就等一声雷鸣。
四月下旬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东江分会以香港总公司的名义,在港岛加紧秘密活动。分会长陈炯明,为洗脱广州起义怕死不出兵的指责,精心策划,调动布置人力,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从而立威服众,重塑形象。
陈炯明,1878年生于海丰县联安乡白町村,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八岁赴省城就读广东法政学堂,三十一岁任广东咨议局议员,期间加入同盟会,系当时海陆丰举足轻重的人物。
1906年2月,陈炯明与海丰籍青年钟秀南、钟景棠、马育航、陈达生、陈演生、陈月波等,一起创建了反清组织正气社。次年,以正气社为基础的海丰同盟会成立,隶属于孙中山总部领导。
随后,陈炯明与马育航、钟秀南等一同宣誓加入“暗杀团”,准备刺杀水师提督李准、广东将军凤山等军政要员。
同盟会掀起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日甚一日。陈炯明将自己的堂兄表弟、族亲挚友作为左膀右臂,派往各县,宣传革命道理,揭露清廷昏庸无道,发动民众揭竿起义,建立共和政府。
1911年9月25日,广州教忠初级师范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马柳庭即将毕业之际,接到香港总公司(东江同盟会的掩护名称)的来信,遂向校方请假,只身来到香港。翌日,他在总公司与邓铿、钟秀南会面。两位领导人要他与联络员钟作新一起到香港湾仔机利臣街22号候命。
9月28日,陈炯明在总公司接见马柳庭,边抚弄大胡子边对书生气十足的马柳庭面授机宜。稍后,邓铿向他下达了密令:“今晚搭乘开往海丰县凤仪港的火轮潜回陆丰,召集同盟会员,大力发动民众,征用枪械,伺机举兵响应惠州起义。起义经费自行筹措。此系命令,不能违抗。”然后授予马柳庭同盟会会旗一面和两枚小型炸弹,以及启动资金“广毫”两百元。
当晚,马柳庭将同盟会令旗秘藏于棉枕内,将两颗鹅蛋大的炸弹,分别藏于竹篓内装着玉兰树苗的泥土里,躲过了官差的搜查,安全回到陆丰县城东滘镇。
次日,马柳庭换上一身常服,潜往玄沄卫,准备与同盟会安插在玄沄镇担任区巡警局长的罗觉庵会面,却因他出差县城而不遇,遂召集隐伏于玄沄卫防军中营的营长刘介臣、哨官邹品三,以及驻防军中的海陆丰籍士兵,在玄沄镇上帝教堂秘密召开会议。他们均为上年发展的同盟会员。
会议部署了玄沄起义当日的行动:在南坛圩组织五六百民军向玄沄城发起进攻;在玄沄港海面安排数十艘渔船,遍插革命军旗帜虚张声势;由刘介臣营长届时率领所部与巡警在城内作为内应,听到联络信号鞭炮声,即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
次次日,马柳庭返回陆城,找到罗觉庵并将整个起义计划告知他。
是晚,马柳庭通过亲戚关系,会集拔贡生陈洪畴、绅士王廷桢、邹席珍和天主教传道员蔡麟书等于一室。
歃血宣誓后,马柳庭将同盟会会旗展示于众,并告知诸位:“此次赴香港,奉同盟会之命,回陆丰举事,推翻清廷政权,汝等当担起大任。”众人听后情绪高昂,纷纷为筹饷招兵起义献言献策,并成立了起义组织机构司令部,推举马柳庭为临时司令。
陈洪畴当即写信一封,交给马柳庭,嘱曰:“吾亲兄陈子和,拥有南坛圩至玄沄城外一带民间武装数百人,可持此信约其一同起义。”王廷桢亦挥书一封,嘱马司令带给博善圩富绅林导纯,便可筹集钱款作为起义经费。
商及秘密招兵一事时,邹席珍胸有成竹地说:“让各乡首领挑选壮丁应募,渠道有二:一是原洪门会党所统属的本部基本兵,二是由各乡族‘祖尝’支付饷粮的子弟兵。二者经招募、训练即可派上用场。关键是要说服各乡宗亲族长,让其将储备于乌红旗械斗之兵力,用在救国救民上,陆邑幸矣。”
兵员招募在各位革命党人努力下,进展算是顺利,在短短十多天的时间内,共组织民军五百余众,筹措到枪械一百余支。经分片组成三个中队,由中队长负责组织训练。
不过,香港总公司中有人担心文质彬彬的马柳庭,在派系错综复杂的陆丰难以服众,遂又增派广东法政学堂毕业生曾小苏、林蕴川回陆丰,协助马柳庭开展工作。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陈炯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回东江地区,组织民军起义,光复惠州。陈炯明和马育航潜回家乡,召集在惠州府辖下九县一州(俗称“十属”)开展活动的同盟会骨干,敦促他们乘势而起,加紧民军训练,随时准备为一举推翻清政府而战。
湖北革命军与清军在武汉的拉锯战,吸引了清军绝大部分主力,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义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10月25日,火烧眉毛的清政府为防广东兵变,急派一品大员凤山赴广州,出任镇粤大将军。陈炯明等接到密报,秘密策划暗杀连环计,其中用炸弹阻杀一计,胜率居首。重任落在革命党人李培基兄弟身上。李培基,海丰人,仅十六岁,母亲徐慕兰,其妹徐宗汉是黄兴的夫人。凤山忌惮遭行刺,行踪诡秘,连两广总督张鸣岐也没告知。
凤山一行在广州天字码头上岸,乘八抬大轿沿偏僻小路赴将军府。李培基接报,赶往其必经的街道,上了商铺二楼做好准备。凤山座轿进入伏击圈,三颗添加毒剂的球形炸弹,顺着窗口的木板不偏不倚滚了下来。轰隆隆几声巨响,凤山血肉横飞丧了命,李培基等安然脱身离开现场。
10月26日,陈炯明与时任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教务军官)的邓铿,返回香港,在湾仔召开东江同盟会各县代表会议,由九县一州代表汇报起义筹备情况,选举产生领导机构,研究起义具体事宜。
出席会议的州、县代表有四五十人。其中海丰县的代表为邓轸(邓铿之父),钟秀南、钟景棠兄弟俩,刘镜清和游克桢等人;陆丰县的代表为罗觉庵、曾享平等。
会议推举陈炯明为起义总司令,林激真为总参谋长,邓铿、严德明等为司令,马育航、钟秀南负责筹划军需粮饷。会议还根据陈炯明的建议,制定红、黄、蓝三色军旗,旗面中间绣一“井”字,寓意“天下九州,井田可复”。同时还规定了起义军的纪律。
陈炯明、邓铿运筹帷幄,对东江“十属”斩木揭竿做了周密部署,并宣布了“十属”领导指挥起义的负责人名单。
邓轸与刘镜清,被派往海丰,他们将联络陈月波、陈演生等策动起义;罗觉庵和曾享平被派回原籍,在陆丰组织扩大同盟会,指挥民军推翻清政权,策应惠州起义。
至于攻克惠州城的重任,当然落在陈炯明和邓铿身上。
陈炯明对光复惠州十属,建立共和政府充满信心,唯一担心的是“玄沄卫”海防军会发起反扑。玄沄卫,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建置,属广东都司统辖,为全国三十六卫之一。清朝废除卫所制度,康熙三年(1664年)改设玄沄卫为玄沄镇,派总兵官镇守,但当地人仍习惯称其玄沄卫。
玄沄位于陆丰县城东南面,港湾地形独特,如螃蟹两螯拱卫,且海礁错列,有“一夫当关”之险,是潮、惠两州的门户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时下的玄沄卫总兵李梦说,统辖左、中、右三个营及一座炮台。中营驻玄沄镇卫城内,右营驻津洲,左营及炮台分别驻海丰县捷成、鲘门,共有绿营官兵两千五百多名,统驾兵船三十多艘。玄沄镇卫城内,设有总镇署、游击署、守备署和石桥场盐务署,兵强马壮,枪械配备精良,是一个不易攻破的坚固堡垒。
陈炯明认为,要保证惠州起义成功,必先克服拥有重兵的玄沄卫之敌,才免承受广州和潮汕两路清军东西夹击的压力。故陈炯明一再叮嘱罗觉庵、曾享平:玄沄卫城高墙坚,是光复陆丰乃至惠州的拦路虎,汝等当勠力为之。
曾享平和罗觉庵对攻取玄沄卫信誓旦旦,但陈炯明还是很不放心。
深受孙子兵法影响的他,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因此,他更希望通过游说、策反的办法,瓦解玄沄卫。秀才出身的马育航了解他的心思,献策道:“我曾听陆邑同窗说过,李梦说任广东南韶连镇总兵时,与时任连州阳山县县令的李举人交往甚密,因疼爱李举人之幼子李彧,素欲认其为义子。李彧曾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口齿伶俐,智力过人,何不派他前往游说李梦说,让其顺应潮流,反戈一击,为共和立功。”
陈炯明大喜过望,一听李彧因母亲病重请假回家乡,即派钟作新送手令去津洲,让李彧火速赶回东滘,向陆丰同盟会报到,协助马柳庭等共谋起义大计,而“至要之职分,乃择选机缘,潜入玄沄城,策动李梦说归顺革命军”。
李彧对这些当然毫不知情,他正在东玥小筑为万岱源梳理辫子呢。
万岱源听李彧说“武昌起义爆发”,“新国号诞生”,好像被打了一剂强心剂,热血澎湃。他扭头责问夏文珮:“你为何不将这些及早告诉我,为何不拿报纸给我看,害我成了井底蛙。”
夏文珮委屈地说:“你不是要赶我回玄沄吗?再说津洲的报纸让官府给扣下了,到哪儿买报纸去?”
李彧上前为夏文珮解围,说:“我和段冀虎就是活报纸,万大少爷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千万不要埋怨夏小妹。”
阿琪端上四盅盖碗茶,万岱源摆摆手让她放下茶盘,人先下去。
段冀虎上前拥住万岱源,说:“看你一切还好,压在我心里的那块石头落地了。我口拙,安慰的话就不再多说了。李彧此次回来,除了看望你,还有重要的事要跟你商量。”
万岱源一听要商量要事,朝夏文珮摆摆手,让她也下去。
夏文珮不肯走,说:“我已经是大人了,又不是听你说事,凭什么赶我走?”
李彧被她逗乐了,说:“我们要谈的内容是绝密的,弄不好会掉脑袋,你能保证守住你的嘴巴?”
夏文珮立刻严肃起来,举起手掌,发誓道:“我以人格和生命保证,绝不对外人泄露片言只语。”
李彧说:“那好,允许你列席旁听。”
回过头,李彧神情凝重地对万岱源说:“武昌一役,震惊中外。孙中山先生为创立共和政府,曾领导同盟会和觉悟的民众,向清王朝发起一次次进攻,而武昌起义是个好开端,革命浪潮即将席卷大半个中国。清王朝垂死挣扎,封建军阀还在为儿皇帝效忠,但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革命一定胜利。你不能置身其外,应该成为一名推翻没落政权的斗士。”
段冀虎说:“近朱者赤,李彧已经介绍我加入同盟会。我们希望你走出痛苦,抖擞精神,跟我们并肩作战。只要齐心协力,起义军很快就能让那个坐金銮殿的儿皇帝,彻底滚蛋。”
万岱源瘦削苍白的脸腮泛起潮红,深陷的双眼也焕发出熠熠神采。他把辫子往后一甩说:“今日听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也如惊雷贯耳。我这病,有了好药引了,不用再求医问诊了。你们现在都是革命党人,我真能跟你们并肩战斗?”
段冀虎一拳砸向万岱源的胸脯,又突然停下了:“这么说,你已答应加盟同盟会,一起为共和而战了?”
万岱源倏忽看见文君和舒尧的遗像,激情瞬间凝成了冰,犹豫地说:“我,家仇未报,何以为共和而战?”
李彧站起来,绕着圆桌走了一圈,说:“古人云,先国后己,卑让也。又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哎,我差点忘了一件事。听家父说,镇上的人都在议论,说白虎鲨绑架你,是我哥李沛引的路,而且他已经畏罪潜逃。尽管我和他是亲兄弟,但如果真有此事,李沛确实为虎作伥,我会大义灭亲,亲自把他押送官府,让他受到严惩。”
万岱源拍拍鼓凳请他坐下,说:“我相信你的为人。但还没弄清真相之前,我等不能因怀疑而冤枉一个人。我们不说报仇的事了,继续探讨加入同盟会的事。”
段冀虎拍拍胸膛,说:“我们三个是肝胆相照的朋友,都把道义放在亲人前面。岱源,我再问你一句,你是否愿意成为革命党的一员,一起共谋起义大计?”
万岱源挺起胸,斩钉截铁地说:“如能推翻清政府,我义无反顾,赔上性命也愿意。”
李彧握住万岱源微微颤抖的手。“天下兴亡,纵为匹夫也须肩承。欢迎你加入同盟会。”李彧从西装口袋拿出一张纸,递给岱源,“这是同盟会总章,你坐下来,认真看一看。”
夏文珮悄无声息地绕到万岱源身后,跟着看了起来。
“好!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我拥护。”万岱源激动得站了起来,“同盟会国内五个部,国外还有四个部,真没想到。交纳入会捐一元,太少了,我交一百元。”
“等等,得先履行一下加盟仪式。”段冀虎说。
李彧摘下鸭舌帽,露出一头短发,把夏文珮惊讶得吐了吐舌头。
“万岱源先生,我作为你加入中国同盟会的介绍人,段冀虎作为见证人,现在依照程序对你问询。你对同盟会总章,是否承认并遵循?”
万岱源神色庄重地说:“我承认并遵循同盟会总章。”
李彧叫夏小妹拿来笔墨纸砚,对万岱源说:“下一个程序是加盟人填写盟书,我念,你写。如果你能做到,就签上你的姓名。”
万岱源写好盟书,签上姓名和立盟时间,印上指纹。
李彧又说:“请万先生起立,举起右手,按盟书内容宣誓。我和段冀虎监誓。”
“立具盟书人万岱源当天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盟,任众处罚!”万岱源宣誓完毕,眼里滚动着激动的泪水。
李彧与段冀虎上前握住他的手:“由衷祝贺你,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的同志了。”
万岱源从方柜里拿出一封银圆,说:“李彧同志,这是我的入会捐,一百元,请收下。”
李彧接过掂了掂,说:“这是岱源同志的心意,我们收下后将上交支部长,再由同盟会南方部发给你党员执照。”
夏文珮一个双脚齐跳,蹦到李彧面前,满脸严肃地说:“我也要宣誓当党员,做你们的同志,入会捐一元我先交了。”说着,她塞给李彧一块鹰洋。
段冀虎抢过鹰洋还给夏文珮:“你还小,等读完书,我们会欢迎你的。”
李彧刮了一下她的鼻子:“同盟会是有不少女同志,秋瑾、何香凝、徐慕兰、徐宗汉,都是女中豪杰。你人小志气大,我喜欢。陆丰揭竿起义是迟早的事,你可以先做些宣传、发动工作。”
夏文珮闹着要现在宣誓入会,万岱源气恼,叫阿琪吩咐轿房备轿去玄沄。阿琪没到轿房又折回,禀报有人找李少爷李彧。
来人就是钟作新,陪他来的是李府管家。
李彧看了陈炯明指派他游说李梦说的手令,不敢怠慢,立即带上段冀虎,搭乘载客工友的脚踏车,赶去县城。
马柳庭司令见到风尘仆仆的李彧,很高兴,打算将他留在身边当参谋。可陈洪畴急了,伏在马柳庭耳边悄悄说,此人眼神藏而不露,面静而不急,是有城府的人,怕日后不会听命于你。马柳庭遂借口津洲也是海防重镇,只有先破津洲,才能断了李梦说退路,故指派他回津洲,策划揭竿举义。事成后,再去游说李梦说。
李彧明明看见马柳庭读了陈炯明手令,脸上还挂着笑,怎么转眼间就变出另外一副面孔?那个陈洪畴跟他嘀咕了什么闲话?但马柳庭没把他留在县城,而是将光复津洲的任务交给他,说明对他还是信任的,遂欣然领命,和段冀虎连夜赶回津洲。
武昌起义快一个月了,清军的反扑越来越疯狂。形势逼人,陆丰同盟会在县城召开了秘密会议。曾享平传达了香港会议要义,对整个陆丰的形势做了分析,认为玄沄卫兵强、将勇、城坚,要一举拿下,必先攻占津洲、博善、吉安,围扼东滘,从而达到断其侧翼的目的。众人一致赞同他的主张。
马柳庭接着对各地举事做了部署与分工:由罗觉庵负责组织玄沄民军和发动海防军起义;由陈子和与李彧指挥民军克复津洲,然后率部协攻玄沄卫;由曾享平策动指挥博善民军起义;由曾小苏、林蕴川攻打吉安等圩集,再与曾享平联合围困县城。各地举义时间定在11月10日。
前来参加秘密会议的李彧,一听增派陈子和当津洲起义的指挥长,心里难免有些不悦。
经过近些日子的宣传发动筹划,津洲举事已经势在必得,就等一声令下。现在派一个四十八股盟主来当指挥长,明显是想架空他。陈子和是靠乌红旗械斗起家的封建把头,恶事没少做,能服众吗?但为了起义大计,李彧没提反对意见。他认为马司令或是考虑到他还有另一秘密任务在身,才让他当了副指挥长。
回到津洲,已是华灯初上。李彧不顾疲劳,让段冀虎通知几个新近发展的同盟会会员,假装散步,到少帝围的大胆山上开个碰头会。
大胆山,是津洲境内唯一一座平地凸起的小山,东临汀江,西挽湄溪,南临大海,犹如叱咤风云的将帅,迎风而立。树木葱郁,巨石林立的山上,耸着一座古塔“甲秀楼”,宛若将帅背着的宝剑。甲秀楼二层门口有一副对联,写着“书云大手笔,镇海小神山”。这十个字,为山与塔增添了悠深意境和磅礴气势。而山腰,还有一座巍峨石亭叫“进食亭”,侧旁一条雕栏石径从山下直达山上。
月亮还没上来,只有星光熠熠。举目四望,一片苍黑的屋脊,仿佛一只只扑棱着翅膀的鹞鹰,正要引吭高歌,冲上云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座山原叫待渡山,山下渡口,大小渡船穿梭往来,十分繁忙。只因南宋末年行朝君臣南逃,来到津洲,看中这里地势险要,就在山下安营扎寨。少帝赵罡与赵昺登山远眺,看见前来勤王的宋军船队缓缓驶来,惊魂稍定,胆气俱增,便信口称此山为大胆山。这一御赐封号一直传承至今。而大胆山所在的社区,也从此改称少帝围。
段冀虎与周剑雄、胡见凡、刘巽才来到山上,个个心潮澎湃。
周剑雄也是李彧在县城读高小学堂时的同窗,现为少帝围吴氏私塾学堂的教席。胡见凡是基督教传教士,毕业于李朗神学院,是周剑雄的结拜兄弟。他曾在好几个乡村教堂传道,不久又被玄沄镇初小学堂聘为教员,两年后又重回教堂当传教士。
刘巽才加入同盟会,是李彧特意安排的。巡检司署和城守营房,就在未石城内,要进攻这两个地方,城内必须组织起一支武装力量,作为内应。而组织指挥这支队伍的人,非刘巽才莫属。
一阵寒暄之后,众人在大石头上坐下。李彧向大家传达了县同盟会秘密会议要义,力劝大家服从“指派陈子和为指挥长”的决定。接着,他就动员更多青壮年加入民军,猎枪、火铳和其他兵器是否人手一把,土雷制作了几颗等情况,请相关负责人做了汇报。
段冀虎说:“有些上了年纪的大叔,只观望不参与,怕惹祸。”
李彧应道:“可见宣传没有深入人心,单靠我们这几张嘴不行。在不惊动衙门的前提下,要让更多民众知道,武昌起义已经攻占总督府和半个武汉,消灭清军大批主力部队,并建立起第一个革命政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清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和镇压各省的起义。”
周剑雄信心十足地说:“虽然时间紧迫,但不少民军的训练还是挺容易上手的。各社头的宗兵,不少人习过武,或参加过乌红旗械斗。一到晚上,我把他们集中在祠堂里,先宣布纪律,再讲打仗的基本常识,然后搞演练,还是像模像样的。胡见凡发动的主要对象是教民,家里大多没有兵器,去铁器铺也买不到,准备明天到外地采购一些。”
段冀虎接过他的话说:“眼下各地都在准备起义,估测很难买到,还是由我和家人、伙计,夜里加班,每晚锻造十几把刀镩,应该不成问题。”
刘巽才一拍脑门喊道:“乌红旗械斗后,好些大刀蛇矛收缴后锁在祠堂里。只要我拿到钥匙,保证未石城的民军没人空着手。而且,我有个亲戚在城守营队当民军,我让他去兵械库弄几杆枪或三几个炮弹,事成后再重赏他。”
周剑雄问起义时间。李彧答:“得跟指挥长商量后才能确定,关键是同志们要不辞辛苦,争分夺秒把准备工作做扎实。”
碰头会结束,大家分开回到各社,向起义骨干分子布置新任务。李彧独自去了万家大院。
李彧夜间频繁来访,门房、丫鬟全都笑脸相迎。自从他与段冀虎探望大少爷后,少东家简直变了个人似的,不但从悲伤萎靡中走了出来,还加强健身壮体,一大早就起来舞棍弄棒,而且三餐饭量大增,体力也日渐充沛。
万老爷与龚夫人露出了笑脸。卧床数月的大儿子,像吃了灵丹妙药,脸色红润了,说话响亮了,不但每天都要看报,还经常躲在舒尧的书房看书。他们猜不透李彧和冀虎是用什么“神力”,使儿子重新振作起来。心存感激之余,对李彧常在他家进进出出,有时还带一些后生哥来东院看望岱源,不但全无介意,还吩咐用人要殷勤款待。
镇上传开武昌起义的消息之后,万泰安心中的疑团似乎有了答案。他揣测这帮后生一定会在津洲搞出大的动静来。他有时想走进书房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可是阿琪总在门口守着。阿琪一咳嗽,岱源就会马上出来,扯一些商贸的话题,询问二弟三弟生意做得怎么样,然后送阿爹回内苑歇息。万泰安最疼爱也最信任岱源,他从来不给家里惹祸,加上刚刚经历过一场劫难,万泰安只好打消要岱源说出实情的念头。
万岱源的二弟岱玮和三弟岱仰做生意回来,也会过来问候大哥,陪他说说话,可最近经常吃闭门羹。
岱玮为人诚实沉稳,不耍奸不使诈,在生意场上是一把好手,对大哥十分敬重,大哥要他做的事,不管多难他一定办妥。
这次,李彧提出民军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虽然可以在人数上、气势上压倒驻防清兵,但缺少几支像样的钢枪来充场面,唬住敌人。李彧列出清单,希望岱源设法买回几支奥匈帝国生产的曼利夏步枪,和一千发子弹,还注明步枪每支近七十银圆。
岱源私下说服二弟,让他背着父亲从账房支取六百大洋,去香港托人购买枪支弹药。可是,岱玮已经去香港四天了,还没回来。
三弟岱仰带着一盒阿胶片,来卧室看望大哥,见大哥好像有心事,就嚷嚷要大哥说出来,他好为大哥分忧。
岱仰比岱源小五六岁,其实也到了婚娶的年龄。可他在外面游荡懒散惯了,心有些野,脑子也常常缺根筋。生意场上,父亲不敢放手让他独当一面,只让他送送货,收收账而已。没经受过挫折和磨炼的他,不知挣钱艰辛,花起钱来比谁都大方。父亲想为他定一门亲事,好让他多一份责任心,从而改掉好玩懒散的毛病,可他一再拒绝。仆人暗地里叫他“甩手少爷”。但岱仰嘴甜,很会讨人欢心,母亲又偏爱他,事事顺着他,使他的心更不安分了。
兄弟俩喝过工夫茶,岱仰问大哥:“你最近气色好多了,又跟李彧来往甚密。爹曾问我,你怎么一下喜欢交友了?我就说,年轻人合得来,话又投机,多聚聚对大哥有好处。爹听了我的话,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岱源说:“大哥要完全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生意上的事,你要替大哥承担起来,爹的压力才不会太大。你要记住,三分生意,七分做人,你要脚踏实地多向二哥学。再说商场如战场,要多动脑筋,善于抓住商机,更重要的是要讲诚信。”
岱仰敷衍地笑一笑,说:“大哥的教导我记住了。我的月例钱花完了,请大哥把下个月的先预支给我,好吗?”
阿琪进来禀报,李彧先生来了。岱源本来不想给三弟钱,又怕他在李彧面前没面子,就从床头柜拿出十块大洋,正准备再劝他几句,岱仰一声“谢谢大哥”,抓过银圆就走了。
李彧在沙发椅上坐下,看岱源有些焦急的样子,就知道枪械还没到手,安慰他别急。他简要告诉岱源,县同盟会秘密会议精神,津洲各社头起义筹备进展情况。夏文珮在屏风外探头探脑,岱源拿起靠枕要砸她,李彧却叫她快进来。李彧开门见山地说:“如果让你把书院的同学组织起来,秘密开展推翻清政府的宣传工作,你能胜任吗?”
夏文珮心里乐开了花,举起手又要发誓。
李彧叫她坐下,拿起毛笔和纸张,把他刚构思出来的童谣《稀奇》写下来。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些资料给她,教她如何印制发放传单,为起义营造声势。
两天后,一首童谣在津洲城传开了,小孩会唱,大人也跟着哼:
稀奇真稀奇,
三岁幼儿当皇帝。
金銮殿,金交椅,
摇来摇去哭啼啼。
顺民心,听民意,
快快下台吃奶去。
换新天,犁新地,
创立共和勿迟疑。
除了童谣在传唱,一大早起来,还发现门里门外、街头巷尾,有许多传单,净写着清朝政府腐朽无能,邑人要拥护武昌兵变,举义光复津洲,等等。
这一招果然灵验,民众猜测已有大批革命党潜入津洲,胆子一下壮了,被邻居好友一动员,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报名当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