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基于时光益读乡村公益图书馆的社会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乡村儿童阅读现状及其推广意义

一、当前乡村地区阅读现状与困境

1.当前乡村儿童阅读现状
(1)乡村阅读量始终与城市阅读量存在差距

从阅读量来看,乡村居民阅读量依然较低。2022年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58本,图书阅读率为68.5%;乡村居民图书阅读量为3.76本,图书阅读率为50.0%,城乡居民的阅读量存在较大差距。乡村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且忙于生计,对阅读的理解有限,投入的时间也较少;此外,乡村的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剩余的主要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老年人受身体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读书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缺乏有力的管教,部分沉迷于手机,也不会主动阅读;同时现有的硬件设施并不能满足这两类群体的需求,资源配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因此乡村阅读量始终与城市阅读量存在差距。

(2)乡村儿童阅读资源相对匮乏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0~17周岁)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但睿乐生教育集团(RenaissanceLearning,Inc.)发布的《孩子们在读什么(2022年版)》显示,在2020—2021这一学年中,美国447万名从幼儿园到12年级学生的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28.6本。

从《国外全民阅读法律政策译介》中可以详细考察到美国儿童阅读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推广项目,美国儿童阅读推广体系起步早、相对成熟,社会公益意识强,能够覆盖偏远地区和城市贫困社区,大部分儿童在学龄前受益,为小学二年级迅速攀上阅读量的顶峰做好了准备。对比来看,我国数量庞大的乡村儿童缺少学龄前阅读量的足够积累,进入小学之后才得以打开阅读视野,阅读量随兴趣、识字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全民阅读,家庭和学校对阅读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及童书出版的上升发展态势,都促使儿童阅读环境急剧变化,激发了我国学龄后儿童图书阅读的热情,这就需要我们更为关注乡村儿童的阅读资源和阅读质量。乡村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乡村阅读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乡土特色的阅读推广方式等等都是乡村儿童阅读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汇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

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农家书屋是目前覆盖最广的,从2005年的试点实施,到2019年已基本实现农家书屋在行政村的全覆盖,但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农家书屋只是摆设,所提供的书籍类别和书籍质量与受众对象并不适配,利用率不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家也在推进数字时代农家书屋的更新。许多学者指出农家书屋要顺应时代潮流,将科技与阅读相结合,普及数字化教育,缩小数字化鸿沟,方便居民使用,但具体措施学者们还未明确提出,需进一步探索。除政府主导的农家书屋外,也有由社会力量共同资助的图书馆和个人独立出资的图书馆,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默默无闻。

从农家书屋的管理上来看,存在管理不善等问题。尽管农家书屋都张贴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大多数农家书屋的管理岗位为地方村干部兼任,一人身兼多职,自身工作比较庞杂、繁忙,而看管书屋又无任何补助和报酬,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主动开展工作的热情,对于书屋的运作并不上心;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工作态度较差,对待村民的问题不耐烦,不按照开放时间值班,直接影响村民阅读的积极性,部分贫困村落更是存在书屋无人看管的现象,使得农家书屋渐渐处于被搁置的境地。基础管理工作都不到位,围绕阅读开展的推广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3)乡村公共阅读服务能力尚不能匹配

随着心理认知和识字能力的发展,儿童阅读呈现鲜明的阶段性变化,这是儿童分级阅读概念的理论基础。婴幼儿时期到小学低年级,儿童以绘本阅读为主,年龄越小文字量越少,情节也越简单,需要家长陪伴阅读。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极为重视,小学教科书中增加了拓展阅读栏目,开阔了儿童的阅读视野,如教育部编版的小学《语文》设有“快乐读书吧”栏目,每学期推荐4本左右儿童经典图书,如果家长或学校图书室能提供相应书籍,教师能指导学生按此步调阅读,那么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乡村儿童,每学期都能保证人均8册左右的图书阅读量。事实现状是,乡村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入园前儿童缺少组织化、体系化的阅读框架。乡村的公共阅读设施虽然一直在建设发展,但面向低龄儿童的优质绘本资源并不丰富,文字类童书较多,且相对于硬件设施的发展速度,乡村公共阅读服务能力尚不能匹配;乡村低龄儿童家庭也少有藏书。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中国0~8岁儿童的图书阅读量为10.33本。绘本文字量少,朗读一本书仅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10.33本书背后隐藏着城乡儿童阅读量的巨大落差。2022年春节期间,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乡村儿童阅读的田野小调查”,调查反馈,有学龄前儿童的乡村家庭基本没有绘本,仅有少量内容质量平庸的简装图画书。由于绘本价格不菲,收入低的乡村家庭特别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才能保证低龄儿童拥有足够的阅读资源。

2.乡村儿童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乡村儿童阅读环境不佳,阅读兴趣欠缺

创设阅读环境,主要指的是为乡村儿童创造一个不受地方和时间限制的阅读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阅读体验。阅读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儿童阅读欲望、培养阅读态度、养成阅读习惯,让儿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喜欢阅读、亲近书本。

阅读环境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都是提升乡村儿童阅读水平的前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乡村儿童的阅读场所、阅读设施等硬件环境并不理想,有的儿童甚至没有几本合适的书籍,翻来覆去地阅读容易造成“阅读疲劳”,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与硬件环境相比,阅读陪伴、阅读引导等软环境更为重要。现状是,由于祖辈与儿童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且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方式落后,他们不能承担起陪伴、引导儿童阅读的责任。祖辈们意识不到课外阅读对于儿童课内学习具有的重要作用,更意识不到阅读对于儿童性格塑造、素质提升、情感丰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儿童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2)亲子阅读环境的缺失,缺乏正确的阅读指导

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更是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开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但是乡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认识到了阅读对儿童的重要性,但他们一般只对功课、升学即对考试的分数有要求,极少考虑为儿童的阅读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乡村儿童通常生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家,其中绝大多数的隔代监护人为小学文化甚至从未上过学,无法尽到教育的责任,致使家庭教育弱化。如果学校和相关单位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乡村儿童即使进行课外阅读,也难以采用正确的方法,他们只会简单浏览,而不会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3)“微阅读”的盛行易引发“碎片化阅读”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大部分乡村儿童完全根据个人喜好度过课余时间。由于缺乏自制力和有效监督,他们大都以自由活动、看电视、听音乐及利用智能手机玩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打发时间,很少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此外,乡村儿童由于课业负担重及教育辅导缺失,没有额外的时间阅读书籍。同时,手机阅读和网络阅读等“微阅读”逐渐在他们中间盛行。乡村儿童会利用手机进行“微阅读”,其在丰富的微阅读文本中,往往是还未及时消化和理解文本的内涵、意义,就被后面的文本信息所覆盖,熔断思考,引发走马观花式的碎片化、浅显化的“浅阅读”的隐忧,同时还极易接触到不良文本,使阅读变味或异化。

二、进行乡村儿童阅读研究的价值

1.丰富针对乡村儿童阅读领域的研究

与日益丰富和不断创新的阅读推广活动相比,我国相关儿童阅读发展总结报告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201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是全国首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1)。2018年,亚马逊中国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首个针对中西部资源薄弱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2021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KaDa儿童阅读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0年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该报告体现了儿童数字阅读付费化、低龄化、数字化趋势。截至目前,其他全国性的儿童阅读报告寥寥无几,针对乡村儿童阅读的更是屈指可数。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乡村儿童阅读的研究并不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大众对其关注有限,且研究力度不足。本书希望能抛砖引玉,进一步丰富针对乡村留守儿童阅读领域的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提升针对乡村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能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条件。

本书调查了部分乡村公益图书馆所在地的儿童阅读情况,分析乡村儿童阅读行为、偏好、效能,探讨与研究乡村儿童阅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面向乡村儿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开拓新的服务模式建言献策,同时以期为持续促进当地乡村儿童的阅读活动奠定基础,帮助乡村儿童快乐阅读、健康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能为我国其他乡村地区开展适合乡村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借鉴。

2.探索乡村儿童教育培养模式

由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完成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202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仍然高达1199.20万人,这些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学习和生活只能由祖父母辈或者其他亲戚照顾,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缺少亲情,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旺与发展,如何让乡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阅读是“少儿阶段终身学习”的开始,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内容是儿童增长知识、愉悦心情、通向成功之路的最佳途径。乡村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黄金年龄段,当他们处于知识新陈代谢飞快的世界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新知识,满足自身阅读需求,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乡村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夏令营等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塑造乡村儿童的心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针对性地了解乡村儿童的阅读需求,改善乡村阅读环境,不仅关乎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3.助力各界协同破解乡村儿童课外阅读之困

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也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阅读能够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指引儿童成长的方向。只有全面提升少年儿童阅读水平,才能使民族文化素养扎牢根基,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夯实基础,“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既定目标才能在“十四五”时期落到实处。

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实际课外阅读量、时间和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普遍缺少家长的陪伴等均是乡村儿童阅读所面临的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自然需要学校、家庭、老师、儿童的合力,也需要政策和公益机构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各界协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乡村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丰富乡村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乡村儿童的学习成长。本书为有关部门和组织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对“文化扶贫”“乡村振兴”“全民阅读”等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乡村儿童的阅读需求,以及探索积极有效的乡村文化信息服务供求均衡的实现机制,不仅在乡村儿童研究方面具有数据参考价值,也在国家乡村文化信息服务政策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开展乡村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

1.开展乡村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能力是儿童认知、想象、表达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对儿童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早期阅读可以为儿童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阅读推广方面,公共阅读空间极具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在家庭和课堂之外,图书馆、书店、绘本馆、大型书展等公共阅读空间是营造儿童阅读环境的重要场所。这些公共阅读空间中有充足和优质的阅读资源供儿童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二是环境优势。与家庭环境相比,公共阅读空间中有着更加浓厚的阅读氛围,能够帮助儿童自觉进入阅读状态。三是人才优势。乡村儿童普遍缺乏城市儿童习以为常的“亲子共读”体验,也很少受到悉心的阅读指导和正向的代际影响。公共阅读空间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一定保障,能更好地为乡村儿童提供阅览服务,帮助儿童在阅读中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

从上述可见,公共阅读空间在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方面优势突出,做好这项工作对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及为国家培养人才等方面意义重大。

2.开展乡村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必要性

由于低龄儿童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处于形成阶段,此时儿童对社会中很多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公共阅读空间能够通过舒适的阅读环境以及丰富的阅读资源助力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不断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

首先,阅读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只有阅览群书才能博知,阅读可以让儿童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在物质生活之外建立自己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时阅读还能塑造儿童的气质,并且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基。其次,阅读能够满足儿童智力快速发展的需求。美国神经生物学家莉丝·埃利奥特在她的著作《0—5岁: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中强调0至5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这段时期,如果注意培养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能够加速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成熟,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儿童在持续阅读过程中会得到语言方面的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掌握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的方式不断获取知识,接纳新事物,实现自身学习的进步。最后,阅读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书籍中的世界是广阔无限的,充满想象、好奇与机遇,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儿童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梦想无穷。

通过阅读,丰富儿童内心思想并能够帮助儿童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陶行知主张“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其创造力,使其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乡村儿童阅读推广是乡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一个基础环节,聚焦少年儿童阅读品质整体提升,将会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注入持久的动力。

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目标

1.直接目标:培养乡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儿童阅读推广的首要任务和最直接的目标。进行阅读推广是希望更多的儿童能够从中受益,能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提升。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重,这个时期给予儿童什么,儿童就会相应地接受什么。德国的相关阅读专家认为,如果儿童到了13岁或15岁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那这一生就很难再从阅读中寻找到乐趣。因此,把握好这一时期,遵循儿童阅读兴趣的形成规律,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将一些优质图书介绍给儿童,让儿童自然而然地去接触阅读,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这一时期的阅读推广可以着力于绘本阅读和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儿童与家长一起阅读、一起分享交流阅读过程。

2.最终目标:促进儿童阅读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儿童阅读推广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儿童阅读文化,促进文化发展,形成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尽管当下社会对儿童阅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儿童阅读的整体情况以及阅读的文化氛围还不够好,主要原因就是还没有建立起普遍的有共识的儿童阅读文化。阅读文化是社会活动中相关阅读现象和阅读规律的总和。文化结构由内而外一般分为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对应在儿童阅读文化中分别是儿童阅读理念、儿童阅读制度、儿童阅读环境和儿童阅读行为。从这四个层面上看,我国儿童阅读文化的建立还任重道远。为此,社会各界应该形成合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不断优化儿童阅读文化的生态环境、拓展儿童阅读文化的多元内涵、更新儿童阅读文化的价值理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儿童阅读、了解儿童阅读、参与儿童阅读,共同构建起科学良性的儿童阅读文化。让阅读真正融入儿童的生活,使阅读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儿童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1)佚名.《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发布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父母影响居首位[J].当代图书馆,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