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谈起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卡尔·马克思
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想要深入细分生产力的构成,或探究到底是什么方向的生产力提升从根本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我们需要从历史发展中寻找答案。
2011年4月,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报告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反响。新西兰学者昆廷·阿特金森论证了这一源说,并推论人类语言出现的时间大约在15万年前。在研究成果公布后,争论接踵而至。直到现在,人类语言起源仍是未解之谜。因为语言是如此重要,所以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前仆后继地去探寻它的起源。
语言,不仅是人类社会中功能强大的一种技能,还是联结和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信息的强大工具。当人类开始使用语言来传递情感、组织行动、传授经验时,有价值的信息开始以语言为承载流动起来。
根据已经发现的证据:大约260万年前,人类开始打制石器帮助自身生存;大约2.8万年前,人类发明了弓箭;大约1.2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狗。
人类不断找寻高效的生产工具,这也融入了人类的基因中。直到现在,我们都在为实现自身的目标,努力打造更高效的生产工具。
大约4万年前,人类开始在墙壁上作画。西班牙尼尔加洞穴中的壁画,被考古学家认定为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壁画作品。
信息从语音延伸到图画,多模态开始出现,信息可以离开人类本身而存在,并可以随着时间穿越到现在。
大约80万到20万年前,人类开始巢居,使用木头、大型动物骨骼搭建居所,以兽皮、草皮覆盖做顶。大约7.2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兽皮制衣。大约2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陶泥制作陶器。大约1.2万年前,编织物出现。大约1万年前,人类发现铜,开始使用铜制品,例如生产能够提高生存可能性的物品——铜针、铜锥等。
大约1.2万年前,人类开始栽培水稻。大约1万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的人类驯化了牛,起初目的在于获得牛肉、牛奶和牛皮,渐渐地,牛开始作为畜力使用,提高了农业耕作的效率。
动力能源与种植养殖的应用,推动人类开启农业革命。
大约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最早将野猪驯化为家猪。大约公元前6000年,出现了早期的酿酒工艺。大约公元前5000年,人类开始冶炼金属铅,中国出现原始农具。大约公元前4700年,出现了冶铜技术。
青铜器材料的使用,大幅提高了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动力能源的使用效率,物质开始丰腴,大规模生产物品逐步成为可能。
大约公元前4000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的物品出现剩余,氏族社会土崩瓦解,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开始形成,物物交换应运而生,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出现,物品不再与人锚定,具备了货币流动的基础。
大约公元前4000年,人类发明了车轮。大约公元前3000年,造船技术显著发展,在埃及出现了带有横帆的帆船。
交通工具的改变,极大地提升了人和物品的运转流动效率,拓宽了物品交换的范围。
随着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曾经只能靠口语传递的信息,可以通过文字承载了。
音、图、文信息交织,可以向不同对象传递,信息流不仅打破了时间的束缚,也突破了空间的界限。
至此,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围绕自身与生产工具的物品生产、物品交换、信息传递均已产生。
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进行了三次巨大冲击,使农耕世界不断浴火重生。由于农耕世界的价值生产远远高于游牧世界,游牧世界逐渐融入农耕世界。人、物的技术发展使生产的物品足够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人类开始有时间思考哲学问题。
大约在公元前400年,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接连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中国的孔子在思索人与人的关系;老子在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在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人类今后几千年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初级阶段转向高级阶段。
信息脱离环境、人类行为、物品等客观事实而独立存在,生成式信息的价值愈发突出。
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不仅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也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重大发展,间接推动了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的机器大生产使物品生产规模有了极大的扩大,169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确立了现代金融业的基本组织形式,提升了物物交换的效率。
虽然机器大生产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但以人力、畜力和水力为主的动力能源难以满足价值生产的需求。1785年,瓦特研制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强的动力,迅速得到推广,大幅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进而带动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指数级增长。
更重要的是,机器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人们想方设法地改造交通工具,以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和原料,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动力的使用,表明人类开始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价值生产效率和流动效率。
进入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1876年,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投入使用。19世纪70~80年代,发电机和内燃机相继出现,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电器开始代替机器,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高价值工具和物品被发明生产出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诞生,使煤气和汽油成为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主体,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得到迅速发展,人和物的流动效率显著提升。
1901年,意大利人古列尔莫·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报系统,跨越3400千米,从英国向加拿大发出电报,人类向无线电技术前进。1915年,人们利用无线电技术,在美国与法国之间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通话。
当无线电系统强大到足以广泛传递信号的时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同时接收信号。很快,无线电信号不再只传递声音,也开始传递图像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信用活动为中心的银行垄断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加强了资本积累和集中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能和化石能源的驱动下,商品的价值生产范围扩大,效率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信息流和资本投资也突飞猛进地发展。
进入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原子能转入民用,极大地提升了电力的使用。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1958年,美国国防部组建了一个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提上ARPA的研究日程,这项任务要求所有终端之间能够互相通信。1966年,该任务完成内部立项,ARPA将其命名为“ARPANET(阿帕网)”。1969年,阿帕网正式启用,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网络时代”。
1981年,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诞生。20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各地的电话网络开始相继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纵观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清洁能源,成为石化能源的替代品,同时推动了农业生产,改进了医疗手段,成为交通运输的充足动力。更重要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使信息生产、传递和信息消费呈爆发式增长,信息的重要性显露无遗。
回顾人类发展历史,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从动力能源到化石能源再到电能、原子能,机器大生产推动物品的集中高效生产,汽车/火车/舰船/飞机提升人流与物流的速度与范围,电视节目/电影推动信息创造与生产,电话/电报/互联网推动信息高效流动,资金不仅支撑了物品的生产和需求的实现,也构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人类的发展,以科学技术为重要手段,以能源使用的突破为基础,以人本身为核心,创造工具提升生产效率,生产物品满足需求,生成信息扩展认知,利用资金实现目标。
在能源高效使用和科技发展的支撑下,人、物、信息和资金成为社会构成的4个基本要素:人的要素涉及生理健康与心理建设;物为满足人的需求产生,包括用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工具、用于消费价值的商品及围绕生产和消费产生的事件;信息既涉及客观存在,也涉及主观生产;而资金推动了人、物、信息的相互循环和交换。
4个基本要素存在于时空之中,必然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也会主动改变自身所在的时空。
从时间上看,我们现在仍能读着千百年前的文稿,看着千百年前绚丽的壁画,感受先人所要传递的信息;我们会面对千百年前的文物惊叹不已;我们也会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创造的物品传递下去。
从空间上看,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或从一个所属转移到另外一个所属;信息和资金也会在空间中有所转移。
当4个基本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转移,形成4种流动方式,即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这样的转移,总会是从势能高的时空,流向势能低的时空。
推动势能形成的核心要素在于价值生产与增值,即从高价值时空向低价值时空流动。流动性越强,说明价值越大,生命力越强。
在整个过程中,人是价值消费或价值满足的核心;物是生理价值的承载;信息不仅承载了心理价值,也承担着消除物与人、物与物、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作用;而资金主要承担了因价值交换与流动而产生成本的角色。
物和信息均需要产品和服务承载,组织或企业把产品和服务、人、资金连接起来。4个基本要素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
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组织人来生产价值,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传递给需要这些价值的人,以供他们来消费。而价值消费又推动着价值生产的不断扩大,从而形成完美的价值流动闭环。
这样的价值流动推动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步入价值流动的世界,探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