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伯医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辨温热与湿热

外感温热病虽名目繁多,然就其病因病机来说,不外温热与湿热。杂病虽主要用脏腑辨证,但在发热病中如能初步掌握属热属湿,对于认识病因病机,进一步细辨病位论治,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以下我们对温热和湿热分别从病因病机和论治进行阐述。

1.温热类发热证 温热类的病因,外邪不外风热、燥热、暑热;杂病中多属阴虚之体,伏邪化燥火。温热属阳邪,阳盛伤人之阴。因此无论是外感或内伤,其基本病机均为热盛和阴伤,以及二者的消长状况。若邪热盛于卫气,可有肺胃热炽,阳明热盛与里结腑实之证;津液受伤时,则现肺胃津伤,燥渴便干,无水行舟;如邪热内陷营血,可有气营两燔,发斑发疹,耗血动血,以致心神内闭、痉厥动风的热极实证;如营血亏耗,肝肾阴虚,则有虚风内动,化源衰竭,甚至气随血脱、阴阳离决的虚证。

综上所述,温热类发热,以阳盛伤阴为基本病机。在治法上,祛邪以清热解毒为主,扶正以救阴生津为主。

在论治上,我常采取三个方法,即异病同治、以方系病、以法创方。

现在举例谈谈以法创方治疗温热类发热证。

治温热类发热运用的四个治法,即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化瘀、通里攻下。它们单独使用各有其功效,联合使用更能显示出特殊的功能。

(1)清热解毒 辛凉解表,银翘散;辛寒清热,白虎汤;苦寒清热,黄连解毒汤;清营凉血,清营汤。其都是为排除温热燥火一切阳邪而设的,是祛邪的主力,也是救阴的重要环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解毒、消炎、解热、促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生地黄、玄参、虎杖、水牛角有提升白细胞数量的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如穿心莲、黄连、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秦皮、牛黄等,均能明显的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对器官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如连翘、黄芩、垂盆草、败酱草等可对抗不同因子所致肝脏损害。

(2)养阴生津 温为阳邪,化火最速,极易耗阴伤津,因此我们理解清热解毒是祛邪,而养阴生津即是扶正。所谓“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可见养阴生津的重要性。常用方如增液汤、益胃汤、沙参麦门冬汤、五汁饮,以及石斛、天冬、天花粉、阿胶、龟甲胶等。

(3)活血化瘀 是为热入营血而设。叶氏论“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又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实际上入营已经是斑疹隐隐,证明血液已经受劫,耗血动血,其程度较血分轻些。

温病属血瘀的有内陷心包,瘀阻心窍,出现厥脱者,有文献记载用清瘟败毒饮及血府逐瘀汤,与西医学认为休克是微循环障碍理论相似;温病蓄血,是血热互结,瘀阻体内,用桃仁承气汤;热入血室是外感温热,经水适来,邪热与血相搏结的病变,用小柴胡加消瘀活血之药。现有研究示水蛭活血化瘀功效似肝素,已用于临床。

(4)通里攻下 是治温病退热祛邪的重要法则,所谓釜底抽薪,古人对温病阻断在气分,主要指阳明经腑证。阳明腑证不一定要“痞满燥实坚”具备才用泻法。应当根据“温病下不嫌早”的名言,只要阳明有实热,早下是有好处的。清代名医柳宝诒说:“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他传,故温热病热结胃腑,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现代急腹症,多采用攻下法,意义是六腑以通为顺。

泻下药不仅通大便且可治癃闭,为临床治出血热少尿期、尿毒症癃闭治验所证实。临床治感冒、肺炎,适当加泻药亦可提高疗效。

西医学研究认为泻下有缓解脑水肿及改善神经系统症状的功用。

泻下法有苦寒攻下、导滞通腑、增液攻下、通瘀破结,各有其适应证,当细审其病因。

以上四法,是治温热类温病的主要法则。在气分多采取清热、养阴、攻下三法;入营血则加入活血化瘀法。从整体观察病情,根据热盛、阴虚、腑实、血瘀谁轻谁重,分清主次,依法创方,对症下药,每每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清营汤方义即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三法联合运用,如神昏高热时,加入通里攻下,能达到醒脑开窍之效。

我曾救治石某,男,52岁,发热、纳差、恶心、尿黄已12天。查体:血压130/80mmHg,体温37℃,脉率64次/分,精神较差,神志清楚,皮肤中度黄染,未见出血点,巩膜可见明显黄染,腹部鼓胀,有移动性浊音。根据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重症肝炎。患者舌质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腹部胀满,胁痛。此为湿热蕴结,内陷营分,瘀阻肝胆,胆毒内陷。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通里攻下、开窍醒脑四法联用,选用茵陈蒿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方加减,配合抗热牛黄散,药后患者转危为安。(详见本书医案实录“急黄案”)

下面再举例谈谈以方系病治疗温热类发热证。

邪在卫分,仍以辛凉解表的银翘散为主。凡属温热类发热如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冬温等(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初期,只要具有卫分证的一般特征,用此法此方多有一定疗效。

高热在卫气分,凡属温热,无论内伤外感,我常以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芦根为主,加入石膏、知母、柴胡、黄芩、大青叶取效。若胃家实,银翘加升降散;津液伤,银翘加增减汤。又如普济消毒饮,是李东垣治瘟毒邪犯卫气之方,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用治化脓性扁桃体炎、颜面丹毒、腮腺炎、急性淋巴结炎具有寒热往来、头面焮肿、咽喉不利等症状者有效。此方升麻、柴胡用量宜大。我常加活血药牡丹皮、赤芍,清热的重楼、金银花,减去马勃、陈皮。大黄是常用的,不仅可釜底抽薪,且有活血之功,与升麻、柴胡同用,取升清降浊之效,古方升降散退热有特殊功能,亦同此方义。

邪在气分肺热者,麻杏石甘汤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我院治肺炎的“肺炎合剂”,即此方加金银花、野菊花、柴胡、黄芩、鱼腥草、虎杖、地龙、僵蚕、重楼、贯众等。取麻杏石甘宣肺平喘并加入清热解毒之品,疗效远远高于原方。我院“感冒合剂”药味稍有出入,治风热感冒、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用之均显效。我院儿科单用此二方治肺炎,加银黄注射液,效果不在抗生素之下,退热平喘效果均可靠。

以上是论治温热类邪在卫气的两个阶段,在卫发热恶寒、脉浮苔白;到气就出现壮热烦热、苔黄脉洪大;我在临床运用上归纳是异病同治、以方系病的方法。

邪热入营则用清营汤,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养阴凉血、消瘀作用(解热、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强心镇静止血),是一切温热类邪入营分发热的有效方剂,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川崎病,内科病六淫引动伏邪化火入营血的也有效,如肺心病感染、心肌炎、重症肝炎(加大黄、茵陈)、过敏性紫癜属血热的。方中犀角、生地黄、玄参、丹参有强心作用。水牛角药效基本同犀角,但用量要大十倍。此方治温热入营,烦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数。有研究表明此期病理改变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坏死,凝血系统紊乱,血管壁中毒性损害,故临床上常加活血消瘀药如牡丹皮、赤芍、紫草、桃仁,镇静药羚羊角、抗热牛黄散。

血分证是温热病极期。有研究表明此期中枢神经及各脏器进一步损害,凝血系统紊乱,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报道用清瘟败毒饮加血府逐瘀汤治疗此期,取得好的疗效。余师愚论治斑色紫黑,应加消瘀的紫草、桃仁、红花,这种认识与西医学是吻合的。

清瘟败毒饮由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白虎汤三方组成。主治一切火热之证,大热烦躁,渴饮干呕,头痛如劈,昏狂谵语,或斑疹吐衄,舌绛唇焦,脉数。此方是余师愚治暑燥疫之方,专治气血两燔证。我院用此方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降低了死亡率。

石家庄195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用此方显效,次年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用此方无效,最后辨证证明属湿热型,改用治湿热之方,就出现明显效果。这也说明了辨治温病,分清温热、湿热属性的重要性。

2.湿热类发热证 湿热类的发热,在温病中包括湿温,暑温、伏暑之偏湿者及疫证之属湿热者。在内科属湿热者,病位多在阳明、太阴二经,有的是湿与痰结,有的是食滞化热。病因病机是脾胃不健,湿不运化,或受时令湿热之邪。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湿热的特点:发病缓慢,病势缠绵,初起以身热不扬、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脘痞、不渴、苔腻、脉缓等为主要表现。薛氏说“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故在卫分时间短,而多稽留于气分。

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所以湿热多以脾胃为重心,湿性黏腻,不易骤化,故发病缓而病情较长,湿热在气分可出现湿盛、热盛两种情况。湿为阴邪易伤人之阳,但郁久则湿从热化,故湿热后期,亦多化燥伤阴。

综上所述,湿热类发热,以湿热之邪稽留气分为其基本病机。热得湿而胶结,湿得热而缠绵,故治则以分解湿热为主。

现来谈谈以法创方治湿热类发热。

治疗湿热类发热,常用的有三个治法,即芳香化浊、苦温(寒)燥湿、淡渗利湿。芳香化浊,药用藿香、佩兰、石菖蒲、白豆蔻、郁金、薄荷。苦温燥湿,药用草果、厚朴、半夏、苍术、陈皮、枳实、槟榔;苦寒燥湿,药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龙胆。淡渗利湿,药用薏苡仁、通草、茯苓、泽泻、滑石、芦根、豆卷、川木通、茵陈。此外,甘寒清热,药用石膏、寒水石、金银花、连翘、竹叶。

治湿常用和解法中的清泄少阳(蒿芩清胆汤)、分消走泄(温胆汤)、开达膜原(达原饮),其实这三个和法,完全可以上三法统之,至于湿热酿痰蒙闭清窍神昏者,用菖蒲郁金汤为主。

湿热发热,还要辨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身热不扬,面暗身重,倦怠胸痞,苔腻,脉缓;热重于湿:壮热汗出,面赤口渴,烦躁不安,身重脘痞,苔黄,微腻,脉数。

化湿三法,可根据湿热所在的部位和湿与热的轻重,配合应用,依法组方。但解毒、活血、泻下等法于某些湿温病亦不可少。

治湿之方约二十方,常用药不过三十味,若以三法概括之,不过四五方耳。

接下来再谈谈以方系病治疗湿热类发热证。

(1)湿遏卫气(湿重于热) 病机:湿困肌表,清阳被阻,因而出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湿阻于里,气机不畅,则胸脘痞闷,面色淡黄,苔多白腻,口多不渴,脉多濡缓。

表湿重者,藿朴夏苓汤;里湿重者,三仁汤。

藿朴夏苓汤,药用藿香、厚朴、半夏、赤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豆蔻、猪苓、泽泻、淡豆豉。此方方义是集芳香化浊、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三法于一方,重点是湿在肌表。此方由藿香正气散化裁而出,吴氏的五加减正气散,每方都有藿香、厚朴、陈皮、茯苓,皆以芳香化浊为主。

三仁汤,药用薏苡仁、杏仁、白豆蔻、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此方以苦温燥湿为主,如果加黄芩、黄连则似湿热交蒸的杏仁滑石汤;如果加黄连、栀子、石菖蒲、芦根则似湿阻中焦的王氏连朴饮。主要根据湿在肌表以芳香化湿;湿在中焦湿盛则苦温燥湿,热盛则苦寒燥湿;湿在下焦则淡渗利湿。

(2)湿热郁阻气机(湿热并重) 病机:湿蕴于内,阻闭清阳,上下不通,则胸闷腹胀而呕恶,溺赤。热蒸于内,脾气受困,则发热倦怠而肢酸,舌苔黄白或浊腻,是湿热兼夹秽浊所致。

甘露消毒丹主之。此方芳香化浊,辛开苦降,淡渗利湿,治湿热并重,王孟英极赞扬此方。我在临床治湿热并重诸症,确实显效,常治愈以下诸病。

①肝炎:包括有黄疸与无黄疸,只要湿热并重,随证加减用药。

②湿温:西医学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及一切肠道感染。湿重加薏苡仁、槟榔、厚朴,热重加大黄、黄连。

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脾大淋巴结肿大,湿热症状):湿热并重用甘露消毒丹,湿浊重用达原饮。

④病毒性心肌炎:发热身倦,午后热甚,胸痞不饥,尿黄,舌苔黄滑,脉促(心律不齐)。曾治一农村患儿,患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如上,住院月余,效果不明显,后用甘露消毒丹治愈。

其他还治验肠炎、肾盂肾炎、肺炎辨证属湿热并重,皆为异病同治,均取得可喜的效果。

(3)秽浊阻于膜原(湿重于热) 病机:邪入膜原未归胃腑,膜原为三焦之门户,主一身之半表半里,此病秽浊寒湿郁阻膜原,但内有伏热,故苔白厚腻或如积粉而舌质红,症见憎寒壮热,胸腹胀满痞闷,关键是苔白厚腻。

治法: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用达原饮:草果、槟榔、厚朴、知母、黄芩、赤芍、甘草。

此方是吴又可治湿热疫之主方。我在临床上曾用此方治疗许多疑难重症。辨证关键是苔白厚腻或如积粉。分述于后。

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辨证属于湿热秽浊内蕴膜原者;或寒湿内困太阴,湿浊郁久化热者。症见寒热疲倦头身重痛,腹满纳减,苔白厚腻,两胁胀痛(肝脾大),颈淋巴结肿大。常用达原饮加柴胡、大青叶、重楼。淋巴结大加僵蚕、连翘、夏枯草。

②太阴寒湿夹食滞化热:多见小儿病,病在阳明化燥病邪易去;若寒湿困脾兼食积化热,多因肉腻冷积食积混合造成,则病势缠绵难解。用此方加焦三仙或牵牛子,化热加柴胡、大黄,临床上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结核性胸膜炎:辨证属于寒湿胸痞,苔白腻者。此方加柴胡、夏枯草、丹参、白芥子等。

④病毒性肺炎:属于上焦风温肺失宣肃,中焦寒湿阻滞者。方用达原饮加柴胡、僵蚕、重楼、桃仁或加麻杏石甘汤。

⑤湿温伤寒:辨证属于湿热秽浊阻遏中焦者,症见午后发热,腹胀满,身重痛,苔白黄腻,脉缓。以达原饮加柴胡、茵陈、黄连。胸痞呕吐加半夏、竹茹;便秘或滞加大黄。

⑥冠心病:属于寒湿胸痞,苔白厚腻,用达原饮加瓜蒌、薤白、枳实。

其他临床见到的胆囊炎、肾盂肾炎,辨证凡属太阴寒湿及浊湿入膜原化热者,特征为苔白腻或黄腻或如积粉,均宜此方。

笔者用甘露消毒丹、达原饮,均是“异病同治”“以方系病”。所治疑难诸病,皆从临床实践中得来,存有大量验案,因篇幅所限故从略。

此外提一提蒿芩清胆汤。热邪痰饮郁阻三焦,症见寒热如疟,口苦胁痛,胸痞呕恶,溲赤舌黄,用此方分消上下:青蒿、黄芩、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青黛、滑石。方中亦可加柴胡。

(4)湿热蒙闭心包(热重于湿) 病机:湿热蒙闭心包是湿热酿痰蒙闭心包,病在气分。热闭心包为壮热灼手,湿热型为身热不扬;热闭则神昏谵语,湿热则时有谵语;温热则舌绛无苔,湿热则尖绛有苔。故治法纯热则清心开窍,湿热则清热化湿、豁痰开窍。以菖蒲郁金汤为主,予石菖蒲、郁金、栀子、金银花、连翘、菊花、滑石、竹叶、牡丹皮、牛蒡子、竹沥、姜汁。

苏合香丸、至宝丹也是常用的药物。

综上所述,治湿热根据三个原则,即芳香化浊、苦温(寒)燥湿、淡渗利湿,并注意湿热的偏盛情况。至于治湿温初起三禁(汗、下、滋),要灵活掌握,湿在肌表,亦可用芳香化湿之品,如藿香正气散、羌活胜湿汤。至于下法,如果兼食滞化热,亦可用下法,必须在燥湿的基础上加用泻药。滋阴药不是绝对禁忌,如湿热化燥伤阴可用甘露饮。湿热化燥化火,内陷营血,其病机与温热类基本相同,治法亦可参考。除此之外,湿热每与痰饮食滞胶结在一起,使热不能速退,亦是湿热类发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