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四 麻杏石甘汤合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感冒案
郑某,男,44岁,2017年3月27日就诊。
主诉:发热4日。
患者因近4日体温波动在38.5~40℃而入住广东省某医院急诊科留观治疗。刻下症见发热,恶寒,少许咳嗽,无咽痛及鼻塞等症状。血常规、生化检查、尿常规、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接诊医生给予补液退热处理,发热反复。
2017年3月28日13时查房:患者仍发热,体温38.5℃,恶寒,头痛,服退热药后汗出,少许咳嗽,痰少,口干,烦躁,二便调,舌红,苔黄微腻,脉浮滑。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感冒。
辨证:外寒内热。
治法:外散风寒,兼清里热。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栀子豉汤。
生石膏40g(先煎),麻黄9g,苦杏仁10g,甘草6g,栀子10g,淡豆豉10g。1剂,水煎服。
2017年3月29日11时二诊:患者仍头痛,体温37.8℃,多汗出,无恶寒,稍咳嗽,口干,二便调,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有力。故予白虎加人参汤。
处方:生石膏40g(先煎),知母18g,甘草6g,人参(生晒参)9g。1剂,水煎服。
后查看患者,当天晚上热已退,身体轻松,无明显不适。后再无发热,病愈出院。
按语:本案患者症见高热,恶寒,头痛,口干,烦躁,舌红,脉浮。其中发热、恶寒、头痛、脉浮均为典型的太阳伤寒证的表现,烦躁、口干、舌红为内有实热之象,辨证为外寒内热,以外散风寒兼清里热为法。
本案患者已发热4日,最高体温达40℃,一诊时,患者已有明显太阳兼夹阳明证的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说明病在太阳,而现口干、烦躁则病在阳明。因患者汗出而烦躁,故不宜用大青龙汤;脉浮滑有力,又与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之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象不符。思前想后以麻杏石甘汤二阳并治,栀子豉汤清热除烦,用药后显效。
二诊时,患者服用上方后已无恶寒,无表证。已有身热、汗出、不恶寒的阳明外证表现,加之汗多、口干,虑其津液耗伤,故拟白虎加人参汤,无奈医院药房无粳米,未加。
初学中医,每读及名家医案,多见“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之词,常思是否有夸大疗效的嫌疑。然经方看病,只要辨证准确,虽未必“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愈确是常见,古人诚不我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