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阴阳割昏晓

阴阳无处不在,在天地草木之间,在日月山川之中;阴阳穿梭于四季,朝霞带露,花蕾含苞。

大学第一学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其中有一章是阴阳学说,讲述阴阳的原始含义是针对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这让我想起了读中学时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望岳》中的一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其中“阴阳割昏晓”这一句诗使我对阴阳概念的理解加深了: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同样的天气在山两侧形成了拂晓和黄昏两种不同的景观。

钟情于古诗词的我,读到古诗词中出现的“阴阳”二字,便联想起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写的《九歌·大司命》中有一句:“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作者想象自己高高地飞,缓缓地飞,乘着天地间的正气,驾驭着阴阳二气的变化。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阴阳之大,包罗万象。

阴阳可大可小,大可分天地,小可见草木。唐太宗李世民写过一首《初夏》诗词,其中有一句“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意思是绿叶深浅参差,朝霞夕阳或轻或重,美不胜收。树叶浅色为阳,深色为阴。初夏,由春入夏,百花开始凋零,鸟儿也开始迁徙,绿叶深浅参差,朝霞夕阳或轻或重,美不胜收。看来阴阳无处不在,绿叶的深浅也藏着阴阳的变化。

张伯端是北宋内丹学的集大成者,他写的七言四韵十六首其一: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

初开缘叶阳先唱,次发红花阴后随。

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强嗤。

诗词用阴阳在草木生长中的变化,阐述万物不离阴阳,说明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宋代诗人陆游在《连日作雨苦热》中写道:“天地一气尔,阴阳司阖开,郁蒸以为雨,回薄以为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讲道:“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古人从云雨的变化中,看到阴阳的相互转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诗人的诗词中,也说明阴阳在古代是一个常用的词汇。陆游在《扫除小园未竟归卧》有一句“阴阳常代谢”,说明自然界在阴消阳长中生生不息。

扫除小园未竟归卧

竹叶扫仍落,莎根锄更生。

阴阳常代谢,今昔各施行。

勋业须时至,衰荣忌力争。

径归差省事,高枕听蝉声。

img

阴阳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在四季更替,在日升日落,在花开花谢,在晨鸟夜莺。

阴阳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中,《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讲“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就人体部位来说,人体的上半身为阳,下半身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化活动是生命运动的内在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升降出入是气化活动的基本形式。阳主升,阴主降。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所以阳虽主升,但阳中之阴则降;阴虽主降,但阴中之阳又上升。

金末及元代著名道士、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尹志平写过一首《贺圣朝·夜深人静》。

夜深人静,披衣闲坐,琴听无弦。罢高谈、逸论默通玄。任龟息绵绵。阴阳升降,冲和四大,骨壮神全。抱元初一点行功圆。看歌舞胎仙。

作者夜深人静披衣闲坐,想听琴却没人弹。不去想那些高谈阔论,静心体会道法。在龟息功中潜心、潜息、真定、出定,让自己的气息自然地收放绵绵,阴阳二气自由升降,冲和四大,身体健康、神采奕奕,守护元气,行功圆满,就能感受到体内丹田中仙气舞动。

阴阳无处不在,从天地到草木、从四季到早晚,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小时候就经常听外婆说,去太阳底下晒太阳,那里阳气胜;晚上不要外出,外面阴气重;穿衣服要护住后背和腰……正是这些从中医理论中所获得的朴素的生活经验,使她老人家一直身体健康地活到八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