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先想明白自己,再多理解别人
很多时候,负面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想不明白”。虽然常常写书,但是我自己最大的毛病其实也在这里,常有好友说我“会讲很多道理,但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在情绪管理与沟通方面,我只能和大家多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但是自己也算是学生,得用一生的时间去摸索、探询、学习以及修行。
很多问题,很多事情,想要想明白,无非就是先想明白自己,再多理解别人。我的朋友小薇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年轻的时候是个记者,以采访社会新闻为主。有一次,她接到线索说,有个知名人士自己住着豪华大别墅,但是将自己年迈的母亲送进了养老院,并且极少去探望。得到这个线索的她非常兴奋,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选题,豪华大别墅和容不下自己的母亲这两者之间的落差,足以成就一篇好稿子。于是她非常细致地进行了采访,对方也承认,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母亲,确实将母亲送到了养老院。听到这里的时候,她就非常鄙视对方了,后来对方说了些什么,应该是解释了送母亲去养老院的原因,她就没有再仔细听了。
回去后,她兴冲冲地写了篇稿子,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被疯狂转载,很多读者看完无法理解,痛骂这位名人是个不孝子,甚至有人到他公司门口拉条幅指责和质问,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正在她得意的时候,总编把她叫去了,指出她写的这篇稿子不妥,希望她能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给对方出个道歉声明。她当时一听很恼火,甚至质问总编是不是收了好处,帮着那位名人讲话。总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见她怒了,并不生气,给她讲了自己的故事:
总编和夫人两个人经济条件都非常不错,但是他的父亲也在养老院。为什么呢?因为家里有个孩子马上要高考,老人却得了老年痴呆症,常常有各种小毛病,腿脚也不好,保姆已经无法照看周全,需要到养老院接受专门的康复训练和专业的照顾。所以他们就把父亲送去了养老院,和那位名人的母亲在同一家,医疗条件和护理条件都是首屈一指的。
总编说:那位名人40多岁,一直未婚,家里就他一个人,请钟点工做卫生,他常年天南海北地工作,家里别墅常常是空荡荡的。他的老母亲也患有多种疾病,已经瘫痪在床,在家请保姆护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送到专业的养老院,让专业的人来进行康复治疗和陪护,对老人的健康更有益。最关键的是,老人怕孤独,一个人在大房子里害怕又孤单,跟保姆也没有话讲,不如在养老院,几十个老伙伴一起,热热闹闹,挺好的。
朋友当时听完,觉得挺羞愧的,她想到自己年迈的父母,现在身体还算硬朗,但是过几年呢,如果年纪大了也开始患病呢?她和先生都是记者,拿着一份微薄的薪水,孩子刚上小学,每天两个人围着孩子转,为了照顾孩子和辅导功课,家里鸡飞狗跳,两个人已经感觉疲于奔命,力不从心,加上都需要常常去外地采访,每次出门至少一周。目前尚能基本维持平衡,但是一旦家里有一个老人出现状况,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如果两个老人生病了,就只能把两个人都送到养老院;如果一个老人去世了,另一个生病了,那么也只能把另一个老人送到养老院。这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那些送不起养老院的家庭,基本是搭上整个家庭的时间,在苦苦支撑。
她想了想自己的情况,对那位名人的安排,就有些理解了。在第二天新闻打版前,她手写了一个致歉声明和解释说明,将这件事做了说明,并向对方道歉,请求消除影响。
随后,她在总编和这位名人的帮助下,策划了一个专题,讨论的就是当今社会的养老问题,以及各类新型的养老办法。稿子对社会现状摸得很透彻,专题做得很成功,年终记者节的时候,这篇报道还在省里拿了个大奖。
这个故事,说的是以己度人,也就是共情。
还有一种方法,是面对解不了的结时的一种“笨方法”。
老张是我们朋友圈知名的职业经理人,毕业后就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了十来年,一直是中层。公司副总退休了,按规定将会找个人接替他的位置。有传闻说公司将会在六位总监中晋升一位,大家都很期待。论资力,论专业能力,论人缘,论管理经验,大家都觉得非老张莫属,但是偏偏最后时刻宣布人选的时候,并不是他,而是从对头公司高薪挖来的一位。这让大家大跌眼镜,议论纷纷,同情的眼光都投向了老张,老张自己也很尴尬,难免觉得郁闷和委屈。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公司内的最佳人选,新来的副总没多久也知道了,立刻将他视为最大的威胁,多次在会议中故意针对他。
这种事除了和朋友讲讲,也不能和公司的熟人吐槽,但是朋友又不太理解他们公司的情况,也只能空洞地安慰一下而已。约有半年的时间,老张整个人都是沉默的,甚至有了离职的打算,觉得扛不过去了,心灰意冷。他一直在反复纠结这件事,想老板是怎么想的,想对方是怎么想的,当然也想自己要怎么解决这件事。最终他的结论是——不再去想这件事,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他说:“我觉得自己可以放下这件事,我OK了,我可以当成没有发生过,这件事影响不了我。”然后这件事就像真的没发生过一样,他都坦然了,别人也慢慢不说什么了,反而对他更加钦佩,配合度更高了。再面对对方的刁难和针对的时候,他试着去理解对方:如果我站在他的角度,面对一个理论上的最大威胁,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宽容大度,是否可以放下提防心?他想,自己可能也做不到,于是也理解了对方。想明白后,他一边退一边藏,收起了自己的锋芒,积极主动地配合对方工作,全心全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尽心尽力地配合他的工作,最终让那位副总感受到了他的诚意,放下了对他的提防,态度渐渐缓和。
反而这位新来的副总没能适应这个公司,待了不到两年就走了,临走时,向老板推荐了老张接替自己的位置。
人生难免遇到想不开、解不开的事情,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再多理解别人,想开,体谅,然后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