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数字化转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1 内部问题

无论是个人、企业、行业还是国家,快速成长后往往会留下一些“后遗症”。保险业也不例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

1.产品同质化严重

国内保险市场体量庞大,复业后又是从零开始,增量空间广阔。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保险市场的企业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市场空间大、经营难度小、风险比较低的业务上,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业务同质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产品同质化。当市场增量空间足够时,同质化并不是问题。但是一旦增量空间不足,企业就会陷入过度竞争的漩涡。实力强的企业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来脱颖而出,而大部分企业则通过抢夺资源和提高费用来竞争。

以寿险为例,产品同质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险种同质化,设计和运营相对简单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风险同质化,主流保险产品都是面向20~50岁人群,且偏爱标准体;三是责任同质化,为了容易扩大规模,产品聚焦于大众需求,责任也都大众化;四是费率同质化,各家模型相似、要素相同,费率很难有差异。

2.社会形象偏负面

在引入代理人和电话销售机制的初期,由于治理跟进不及时,销售方式和考核手段往往简单粗暴。按号段呼出、熟人推荐、引导消费以及销售误导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保险逐渐被打上“骚扰”“骗子”和“杀熟”的标签。

此外,保险条款通常较复杂,消费者很难有耐心将其读懂,若发生理赔就容易产生纠纷。久而久之,导致人们对保险产生了“保险无用”“买易赔难”的印象。

3.企业经营成本高

综合成本率是保险公司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2020年,国内财产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达到100.9%,寿险公司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中小型寿险公司同样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保险公司经营成本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运营效率低下。有人曾经使用2018年前后的数据,从效率角度比较了国内与欧美保险业的情况。在财产险方面,国内的综合赔付率约为55%,企业普遍亏损;而欧美的综合赔付率超过70%,企业仍然盈利。在寿险方面,国内的寿险从业人员数量约为美国的5倍,但保费规模只有美国的一半。

其次,风控能力较弱。国内非标准体保险承保率并不高,但保险平均欺诈渗透率达10%~15%,车险更是超过20%。由于风控能力不足,保险公司不敢承保高风险的项目,对于本不应赔付的损失又难以有效控制。

最后,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产品和服务没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提高中间商的费用是开拓市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