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Backs和《万有百科大事典》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理科,自然会想读一读科学类的入门书籍。当时讲谈社的BlueBacks[6]丛书已经占据了书店的一角,深深吸引着我。这套丛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都筑卓司所著的《空间真是弯曲的吗——谁都能懂的广义相对论》4一书。这本书的封面用了萨尔瓦多·达利的《地缘政治的孩子望着新人类的诞生》这幅充满神秘色彩的画作。
这本书里写着“在引力的作用下空间变得弯曲”“一旦进入就再也出不来的宇宙洞穴”等离奇古怪的事情,简直就像达利的画一样奇妙。可是这些内容又并非信口开河,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谁都能懂”,副标题中的这个说法倒是有些名不副实,我这个小学生完全理解不了广义相对论,可是我也从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外有一个奇妙的世界,我们能够运用科学的力量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有宏伟的理论来解释这个超出日常生活的世界,这些理论作为已经确定的知识存在着。
当时我陪祖母去附近神社祈福时,总是向神明祈祷说:“请保佑我看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了理解科学理论去向神灵祈祷,这真是相互矛盾,却也体现了我想弄懂广义相对论的迫切心情。
BlueBacks系列中另一本由都筑卓司写的书《麦克斯韦妖》5也充满了物理学的魅力。书中阐述了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原因,这种通过理论来证明某种事情不可行的方法让我大开眼界。另外我从这本书中学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也能运用在物理学上。
通过阅读都筑卓司所著的科普书籍,我了解到物理学的定律具有普遍性,从宇宙的诞生到遥远的未来,这些定律都是永远成立的,我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魅力。
上小学前我的祖父去世了,由此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在反复回顾祖父去世时的情形后,我认为所谓死亡,就是永不醒来的安眠。祖父去世了,我依然活着,如果我死了,失去了意识,世界也必定运转如故。想到这些,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也正因此,我迷上了物理定律的普遍性。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物理定律能够解释从我出生前到遥远的未来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具有普遍性的定律,我们可以认知这些定律,我认为这十分美妙。
还有一套书也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小学时它大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这就是小学馆出版的《万有百科大事典》。6正如这套书的别称“分门别类看日本”,它没有采用百科全书中常见的五十音图索引的排列方式,而是按照学科领域划分排列。其中的“美术”“哲学、宗教”“日本历史”“世界历史”“物理、数学”等卷的内容读来引人入胜,与其说我把它当作百科辞典来用,不如说是当成书来读。
上文中回忆在自由书房的阅读时光时,曾提到表示浏览书籍的“browse”一词,其实这也是浏览器“browser”的词源。我上小学的时候并没有互联网,百科全书是为数不多的综合性信息来源之一,当时我打开的就是百科全书这个“浏览器”。我在读百科全书上某个词条的时候,也总是读一读它相邻的词条。有时会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词条,拓宽了我的知识,这种浏览方式在网络搜索引擎这种集中于一点的检索方式下是难以实现的。
提到百科全书,我想起了2019年去世的默里·盖尔曼。他是20世纪物理学领域的大师,因在基本粒子的分类及相互作用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我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公室正是盖尔曼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曾经和盖尔曼共事过的研究人员有时会来给我讲讲他的逸事。据说盖尔曼小时候就熟读《不列颠百科全书》,所有词条都谙熟于心。同事们在午餐的时候聊天,有时会就某个词条问盖尔曼:“《不列颠百科全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这时盖尔曼不仅能把那个词条全文背诵出来,还能想起前后词条的内容。
我也曾反复阅读《万有百科大事典》,可还达不到盖尔曼的水平。如果《万有百科大事典》也像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不列颠百科全书》那样,按照五十音图顺序来排列,恐怕我连熟读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