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与纪律无关
英语课上教学到“打电话”这个环节,安排孩子们同桌之间模拟练习,然后交流。
轮到亮(化名)的时候,他神情凛然地起立,有些过于正式与严肃,开始了和他同桌的对话——同桌是个乖乖的女孩子燕(化名)。
燕:Hello,this is Yan.May I speak to Liang?
亮:Sorry,wrong number.This is Zhou Jielun speaking.
亮的句子有些断断续续。燕卡壳了,可见这会儿的对话与刚才在座位上两个人练习时候的对话大有出入。全班孩子听得“周杰伦”三字就哄然大笑。一边笑,一边个个双眼发亮地盯着我,颇有期待。亮更是肃然地站立着,笔直地、恭敬地,也很试探性地。
如果是十年前,这样一个同学的“语出惊人”,将会遭到全班孩子基本一致的谴责。教师可以很清楚地在孩子们眼里读到他们对捣蛋鬼的愤怒与对课堂教学的担忧——担忧教师生气因此影响正常的上课。如今的课堂上,教师绝对不要指望这样的一句话会引起孩子们的“公愤”,大多数孩子乐滋滋地等着看“好戏”。
十年前的我,或许真会把学生这样的言行理解为“捣乱”。如今的我,却明白这只是渐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他们太喜欢自己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了。
我依然微笑着,接上去一句:The singer Zhou Jielun's English is very good.Maybe this Zhou Jielun is not that Zhou Jielun.They just have the same name.(歌手周杰伦的英语非常好。也许这个周杰伦不是那个周杰伦。他们只是有相同的名字。)
孩子们再次哄笑,亮也微笑,很冷峻的模样。
在笑声中继续我们的英语课。
我课后并没有去找亮谈话。很多时候教师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教师并不理解为孩子是在捣乱,那么事后的循循善诱也是多余。理解,懂得,这样即可。
接下去几节英语课是单元复习与测试,亮的表现一如既往,并不突兀。这个孩子有些进入青春期的模样,微微地桀骜不驯,但是并不过分。成绩只能算是中等,作业常常有订正现象。总之,不是所谓的“优秀学生”。
我接受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得是优秀学生。
又一个单元的新授课开始。有个教学片段,要求孩子们看图复述。非常讶然,亮是第一个举手的孩子;而且,他复述得极为流畅。我怔住了,孩子们也怔住了。他很矜持地坐下,且一副很冷漠、很不以为然的样子。
我当然懂得他内心的窃喜,却不准备漫无边际地表扬他,而是邀请了班上几个英语非常出色的女孩子来跟他PK。结果英语尖子生复述得都没有他那般流畅,对比之下孩子们对亮的表现更为赞叹。我吟吟笑着注视着亮,他会更喜欢这样的PK吧?跟亮开了个玩笑:亮,你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学好了英语,更有可能成为“周杰伦第二”哦!孩子们再一次哗然而笑,亮依然矜持地淡笑着,却也有抹小小的欣喜难以掩饰。是因为老师记得他的偶像吗?整节课上,他都是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包括后来的每一节英语课。
感悟
很多时候,教师巧妙地跟学生说话,可以省却烦恼无数。“巧妙地跟学生说话”,或许可以定位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所有的“策略”背后,都是一个教师、一个心智成熟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的心态与观念问题。要掌握“策略”,“观念”必须先行奠定。
至少,我、我们要明白: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许多言行,与纪律无关。动辄就给孩子戴上“破坏纪律”的帽子,将给师生间带来一场场痛苦的磨难。其实大部分这样的磨难,都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