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拔高他的高度
上午第三节课后,我匆匆赶往另外一个班级,管理学生午餐,也陪孩子们在教室里用餐。我惯常为孩子们分好汤后再自己吃饭。
进教室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在座位上就着自己的饭盒吃饭了,有的孩子正排队,等我给他们盛汤。
教室门口,毅(化名)正拿着那个放着汤碗和勺子的塑料筐对我说:“老师,刚才磊(化名)把这个筐打翻了,这些汤碗和勺子都掉地上了,我来把它们拿去洗洗。”
我点头嘉许:“谢谢你啊!”越过他的头顶,看见磊正若无其事在排队——等老师给他们盛汤。
我走过去,轻轻地问磊:“那个筐是你打翻的吧?快拿卫生间去,把汤碗和勺子都用水冲一下。”毅听见了,急急地说:“老师,让我去好了。”毅是那种最坐不住的男孩,除了做作业,干任何事都极为积极主动——换而言之最喜欢找各种机会离开座位。我温和地看看毅,说道:“我要请磊去做这件事。当然,你可以帮助他。”
两个男孩子拿了装有部分汤碗和勺子的筐去卫生间了。
居然有部分孩子依然在排队,依然在等我给他们盛汤。
我给他们盛汤,不免好奇地问:“磊不是把筐打翻了吗?你手里的这个碗不能用。”
那几个孩子都微笑:“老师,我刚才已经把碗拿到卫生间去冲洗了。”只拿了一个碗?只为自己冲洗一个碗?
万千滋味齐涌!却依然只是微笑着,给他们依次盛汤。因为,现在是午餐时间。不想影响孩子们吃饭时候的心情,也不想孩子们因为要聆听我的教育而耽误用餐速度——后勤处的工作人员正在教室门外等着收拾餐具呢。
毅和磊回来了。
我认真地向毅道谢。然后继续我的工作——给孩子们分汤。
用餐时候,师生各自无话。我甚至没有去批评那个肇事的磊。影响一个孩子的食欲,未免有失一个成年人的道德。让孩子心情愉悦地吃好饭,这是最基本的。有话可以饭后再说。
中午的管理班,是我值班。
我用了这样的开场白:“老师想用几分钟时间来跟各位同学交流一下今天午饭时候的事情。”
孩子们端端正正坐好。磊满脸惶恐。
我闲闲地继续:“老师相信磊不是故意把那个筐打翻的。”一眼就看到磊满脸的感动了。“你们是孩子。孩子就是会经常犯错误的人。犯下过错或者失误都不可怕,老师是成年人,也经常会在生活中、工作中犯错。每次犯错之后,我都会积极主动地承担因为这个过错带来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孩子们都释然了。
“所以,老师今天要批评磊了。不是因为他不小心把筐打翻了,而是他打翻之后没有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比如第一时间拿到卫生间去冲洗。老师希望大家以后不小心做错事之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努力去补救。”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这样的批评真的很无谓的。孩子当然就是因为不小心才会犯下种种过错。教师最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当你犯错之后怎么样的反应才是正确的。
想说的话不止这些啊!
回想起中午好几个只顾自己的孩子,就不无心酸。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不懂得“承担”,不懂得“协助”,小小年纪,就懂得“只护得自己周全”?除了毅,这个极为顽皮的孩子。
当然知道,毅那么积极,并不见得他有多么美好的愿望——“为大家服务”,他只是觉得好玩而已——他是那个除了写作业什么事都觉得好玩的孩子。
不准备直接批评那些孩子,那么,拔高毅的行为的高度吧。
我微笑起来,“老师今天特别想表扬毅。不是他闯的祸,他却积极主动去处理。他不是仅仅为自己去洗干净餐具,而是为所有同学去做这件事情。老师觉得他特别无私,他的眼里,能够看到全班同学,而不仅仅是他自己。”
毅涨红了脸。这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孩子,这个经常欺负女生的孩子,这个天天状况、问题不断的孩子,他紧张得、惶恐得涨红了脸。这样拔高他高度的言语,对于别的孩子而言,或许是小小地刺激,对于毅而言,会不会成为他美好的记忆呢?拔高一个孩子下意识的行为的高度,是否一定妥当?
问问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