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评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鲍文的理论与自然系统

在一种假定精神疾病具有生物学病因的氛围中,弗洛伊德应运而生;在一种假定精神疾病的起源植根于个体心理的氛围中,鲍文应运而生。这种从生物学解释到心理学解释的转变,显然是受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影响的结果。考虑到个体心理学对行为解释的强大影响力,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至少与60年前弗洛伊德的理论一样,是一次大胆的概念飞跃。

鲍文背离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主流精神病学思考,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其理论立足的假设是,要理解人的情绪功能,必须超越心理学的解释去识别人类与所有生命的关系;其次,他的理论假设,对人类行为的充分了解,必须建立在超越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要包括其关系系统。从本质上来说,鲍文提出的家庭运作方式与系统观是一致的,并且家庭系统运作的原则源于大自然。

1966年,鲍文首次发表了他的理论,“家庭系统”一词开始被精神健康的专业人员广泛使用。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对这个词语的使用进一步增加,并开始对不同人产生不同的意义。为了区分他的家庭系统概念和其他人的概念,鲍文将他的“家庭系统理论”改名为“鲍文理论”。目前,这两个名字都是指鲍文发展的理论。

鲍文的家庭系统理论并没有建立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之上。一般系统论的假设是:相似的数学表达式与模型可用于生物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和物理学(von Bertalanffy,1968)。这些模型的发展受到人造系统(诸如简易的家用恒温机、蒸汽和电气化机器、火箭和计算机)的巨大影响。据我们所知,任何一种对一般系统概念在家庭和人类行为上的拓展应用,都必然会受限制于一种说法,即家庭运作方式往往与物理系统的动力相似。创造相似性不是一般系统论的一部分,家庭理论的大多数基本概念也不在一般系统中。

鲍文认为,家庭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系统,而不是把一般系统论的概念套用在家庭当中才形成的系统。“自然”一词是指有关自然界的,不受人类干预而自然形成的东西。换言之,自然系统这一概念假设,系统独立于人类的创造而存在于自然之中。支配自然系统的规则蕴藏在自然界中,而不是由人脑创造的。太阳系、蚁群、潮汐、细胞和直立猿人家族都是自然系统。人类的家庭系统源于进化过程,也不是由人脑创造的。我们没有设计人际关系,就像大象和长臂猿没有设计它们的家庭关系一样。家庭系统理论认为,支配这些事情的原则存在于大自然之中,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系统这个概念,牢记“人类才是宇宙历史上真正的后来者”是很有帮助的。宇宙从“大爆炸”开始,有100亿~200亿年的历史。在“大爆炸”后的50亿~100亿年里,随着宇宙的逐渐冷却,智人出现。这种冷却使宇宙中更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得以显现,有大约一千亿个星系形成。有一个特别的星系,现在被称为银河系,里面形成了一颗恒星,它是银河系中千亿颗恒星之一。这颗特殊的恒星变成了太阳系中的太阳,而太阳系包含了行星地球。

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Sagan,1980)。在35亿~40亿年前,生命出现在原始地球的池塘和海洋之中,这些生命“迅速”以细菌的形式出现。30亿年前,第一个多细胞生物已经进化出来了。又过了10亿年,两性出现,进化缓慢地进行。

自生命起源以来的40亿年来,绝大多数主导生物是覆盖并充满海洋的微型蓝藻。在超过30亿年的时间里,除了蓝藻以外,生命没有发生太大的进化,但随后,情况开始迅速变化,大约6亿年前,新生命大量繁殖。

5亿年前,体形优美的动物在海洋中遨游,第一批鱼类和脊椎动物很快出现,植物开始在陆地繁殖。然后是昆虫、两栖动物、树木、爬行动物、恐龙、哺乳动物、鸟类和花朵,恐龙来了又去,哺乳动物逐渐增多,并进化出灵长类动物。在“近代”,猴子、类人猿和人类出现了。

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著名的考古发现——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露西”大约有350万年的历史(Konner,1982),她显然是直立行走的,而且是一个工具使用者。然而,还要再过100万年,人类大脑的进化才开始,这条通往克鲁马努人的线路经过了能人(有能力之人)、直立人(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最后,大约20万年前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智人。

直立人在5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火,在40万年前就有了火炉和房子。在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出现,他们使用更复杂的工具、举行仪式、埋葬死者,这是仪式进入人类文化的第一个证据(Konner,1982)。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间,大脑的尺寸“迅速”增加(大概在一百万年前,大脑达到了现在的大小),文化复杂性也逐渐增加,石器工业的文化复杂性明显增加(Konner,1982)。随着脑容量的增加,大脑复杂性也增加,久而久之,诸如问题解决、信息存储、认知功能、语言功能、一般智力和抽象思维等关键的脑功能出现并得到完善。

大约在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从地球上消失,取代他们的是克鲁马努人及其先进的技术。最早的骨雕、壁画和图纸都可以被归功于这种“生物”,他们也被称作智人(Burian & Wolf,1978)。最终,智人发明了弓箭,驯化了狗,开始捕鱼与务农,制作陶器,把石料用于纪念性建筑,学会使用铜、青铜和铁,点燃了文明的火苗。人类开始试图理解距今100亿~200亿年的历史并尝试解释自己的行为。

如果按照宇宙“大爆炸”以来的150亿年和克鲁马努人出现在地球上以来的3.5万年做比较,克鲁马努人的存在只占据了宇宙时间的0.0002%,如果将“大爆炸”以来的时间以一年为标尺,克鲁马努人只存在了一分钟多一点。很明显,早在我们认识人类之前,甚至在进化论的视野中出现一个小小的闪光之前,就有很多“自然规律”了。不管我们有没有能力定义这些“自然规律”,它们的存在都独立于我们所知或所说的任何东西,它们并不由人类大脑创造,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想象而改变。理论是把人类头脑中创造的内容写进书里,但只有当科学理论与“自然规律”理论相一致时,它们才有效。

鲍文的理论假设:“自然规律”驱动和指导着人类和人类家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家庭是一个自然系统,一个特殊的自然系统,可被称为情绪系统。鲍文认为情绪系统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和塑造的,正是进化过程引出了智人。自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尽管进化过程塑造并增加了情绪系统的复杂性,但情绪系统最基本的特征可能从未改变。


[1]默里·鲍文是家庭研究领域的几位先驱之一,他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虽然其他研究人员的贡献也相当重要,但鉴于篇幅有限,本书暂不赘述。

[2]尽管鲍文在这一点上的思想在门宁格期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他最终对这种共生依恋的强度进行了解释。鲍文认为这种强度是共生关系在多代间逐渐积累的结果。换言之,对于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母亲与外祖母之间的共生关系比母亲与患者之间的共生关系稍弱一些,外祖母与外祖母的母亲之间的共生关系也比外祖母与母亲间稍弱一些……这种共生关系越紧密,每一个个体的功能就越容易被关系中出现的情绪影响。在这种代际传递中,当这个过程达到精神分裂症程度的共生强度时,它就阻止了母亲和孩子各自实现真正的情绪自主。

[3]“研究”一词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鲍文和达尔文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者。他们的研究并没有以旧有的基本假设为基础来推断新的结论,而是允许发展新的基本假设。

[4]“突然”一词加引号的原因显而易见,这种看待家庭的全新视角,虽然看似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的,但实际上是鲍文多年思考的结果。

[5]此处使用“情绪”一词,来囊括受情绪反应、各种情感和主观性调控的功能。之所以包含主观性,是因为个体的各种情感对想法的影响要比想法本身大得多。

[6]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鲍文发现了互补关系的极端形态。正是这些关系的极端使得它们如此显眼。后来,鲍文发展出自我分化的概念,这个概念用于解释:即便文中描述的过程在所有家庭中都会出现,但它不会以相同的强度和可预测性运作。

[7]“是否出现严重的临床问题”取决于比家庭关系系统相关变量更多的变量。如果一个几乎没有情绪自主性的人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之中,他可能永远也不会表现出任何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明显症状。比如,他可能拥有一个对他十分有用的支持系统,而且这一系统不会给他压力。虽然,这样可能会导致他一生都处在一个孩童的角色,但较低的压力水平可使许多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指征和症状几乎不表现出来。如果另外一个缺乏情绪自主性的人出现了严重的酗酒或饮食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保护”他不患上其他临床疾病。

[8]类比的基础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某种思维方式联系起来,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是某些特定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虽然类比有一定的价值,但它并不是将理论整合在一起的坚实基础。

[9]“过程”一词是指一系列连续行动或变化,且它们会导致一系列特定的环境或现象;“内容”一词是指脱离那些行动或变化情境的环境或现象。这类似于将电影等价于过程,将电影中的每个画面等价于内容。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关注的是自然界的过程,因此,属于系统思维的普遍定义。

[10]Carl Sagan, Cosmo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0, p. 174.

[11]Carl Sagan, Cosmos,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0, p. 174.

[12]William Berkson, Fields of For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4, p.2.

[13]一些人把牛顿定律称为因果理论,因为它假定物体,如行星,是由相互作用的远距离微粒组成的。它在这里被称为“系统理论”,因为它处理的是过程并定义了一个组织原则,即引力。

[14]对人类行为的看法有主观和客观之分,需要进一步澄清和强调这种区分的原因。客观,是指所界定的事物属于知觉或想法的对象,不受个人情感或偏见的影响。主观,是指所界定的事物属于思维主体而非思维对象,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情感或观点。这个区分并不意味着力求客观并最小化主观影响的人类行为理论才是揭示世界真实状态的理论。虽然我们可以试图发展与所有可观察的自然现象相一致的理论,但我们永远无法确定自然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只能够说,对于大自然的运行,某个理论“好像”是正确的。再者,主客观的区分也不意味着一个是“好的”,另一个是“坏的”。它仅仅意味着识别出两者间的差别十分重要。

[15]Franz G. Alexander and Sheldon T. Selesnick, The Hist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Harper & Row, 1966, p.12.

[16]很明显,这里有一个假设是“精神疾病”出现在非人类动物身上。虽然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显然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但许多研究动物行为的学生的工作都指向一个事实,即人类的“精神疾病”在许多动物身上都有出现。我们先入为主的对于“精神疾病”的心理或认知表现的观念可能会让我们无视人类和非人类动物情绪功能障碍之间的共同特征。

[17]Edward O.Wilson,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Cambridge, Mas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p.380.

[18]Edward O.Wilson,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Cambridge, Mas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p.491,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