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辨舌之味觉神经及机能
楼英[9]曰:“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凡物体入口,溶解触于舌面而生感觉,能判断其甘苦辛酸之作用,谓之味觉,且为消化器之保护。此作用虽专属于舌,其两颊之内侧与口亦少助之。谢氏《生理学》云:司尝之职,舌与上颚之小刺任之。滴醋一滴于舌上,对镜视之,即可见刺之簇竖,舌之皮突起,小刺之上,细如毛发,观之不啻丝绒也。功能收吸所尝之液而达于脑腺,故曰味觉。此就其大要言之。至于从科学上实质之研究,兹再节录《学生杂志》之霍令斯荷斯教授及和布芬勃葛博士之辨舌觉之新发见,以俾我中医界参考实质之借镜。专载《学生杂志[10]》第七卷三号“学艺门”《关于味觉的新发见》
第一节 味觉神经
从头盖过面庞到口内之头盖神经共有三条,是皆含有味觉神经纤维。其第一为舌神经,其纤维占在舌面前部及两侧及舌尖,约当全舌之长三分之二;其第二为第九神经,或称喉舌神经,其纤维[11]占在舌根和软颚;其第三为肺胃神经,自胃而来,其纤维占在舌之极根及喉头。此谓满布全舌之神经纤维之来源。
第二节 神经种类及机能
味官和脑筋处,有许多各自分离小圈,每小圈各自成一体,体内包含一核和两组神经细枝管中。其一组是极短极多;又一组比较略长,却单独一支。凡圈一群,成一神经节,为传达感觉之枢纽,连络脑筋和味觉。神经节有四个,皆经过舌本,和味细胞缠绕。味细胞在味蕾之内,至于神经节他端之神经支管,便直通脑海,至大脑中枢而止。其直接之神经干,便是大头盖神经之中枢,神经名加色令神经节。若将加色令神经割去,据理知觉亦失,岂知事实上则不然,并不全舌知觉失却,只有前半部约占全舌三分之二失却知觉,似乎舌上其余各部之神经纤维并不与神经节关联,却另从一条路绕到脑中。此是实验时第一次奇异之发见。后又照此法实验一次,割后若干时,前部已失之知觉仍能回复原状,此是第二次之发见。且味觉可以借用耳神经逆达脑海。据近世科学家详考之后,始知散布在舌前半部之神经纤维,虽从第七头盖神经之神经节所发生,而实则先须绕过耳鼓神经,然后能达到舌头前部。所以耳鼓神经亦可以传导味觉到脑海。此是霍斯荷斯教授所发明。(图一)[12]
科学[13]家再加研究,又试验耳鼓神经,不但能代传达知觉到脑海,并且能够直接感受味觉,可以在中耳耳腔内耳鼓神经上实验得之。何以验之?假如耳腔内之耳鼓神经上行,使一种机械刺激,便能令脑海起一种酸味觉;倘然行使一种化学刺激,便起甜味觉;行使电力刺激,便起苦味觉;只无咸味味觉。此是屡试不爽。和布博士[14]又考查耳聋之人,味觉亦钝。又如患伤寒热病热甚时,舌起厚苔,致失味觉,而耳亦聋。此更是味觉与耳朵有密切之关系,为实验证明之实情。
再观舌官和脑海直接连络之神经,即是上文所说。自神经细胞一端发出之神经支干,其络点便是居于脑底之“延髓穴”延髓,是脊髓之顶端,位在颅内,较脊髓略大,如绳端上一个结,就是触觉神经和脑海之联络,是借脊髓做传达中枢。味觉神经和脑海,却有直接联络神经做传达中枢,不靠脊髓转达。但味觉神经仍和“动作神经中心”及咀嚼神经、吞咽神经有关连,此关连是在延髓中。因此,味觉器官与脊髓中枢有关系,所以味觉能引起他官之感应,比如吾人见了美食,便不知不觉口内流涎,此即是胃液分泌,吾人从此可以证明胃觉神经和动作神经协作。此皆说明味觉神经内部之组织,实有神妙不可思议之奇异。
再说舌头外部,即表面之味觉神经之组织,亦有研究之价值。第一先辨舌头表面。凡舌头正面之皮最粗糙,且最厚,因常和食物相接触,所以格外生得厚些。其余如舌尖和舌边之皮,比较就薄了。其正表面糙粗部分,又可分为外内两部,有感觉神经头露出,即是和味觉相关连,内部便都是血管、神经纤维和无数之腺,外部更有许多小点,形状不同,分布亦甚散乱,即此小点,便是画分舌面为内外两部之表记。内外部区分之处,以一排较大之点为界线,此等大点,约数十二,排列两面,成个英文V字形式,看图中之(三)便知。V字形是尖端向内,开端朝外,又从V字尖处起,有条沟直达舌尖,好比把舌面平分为两边。(图二)
再辨舌乳头,可分四类:(一)围状乳头;(二)蕈状乳头;(三)线状乳头;(四)卷叶乳头。围状乳头,就是排列成V字形之十二(或十)个大乳头,此种大乳头,中有小洼,四围略高,犹如墙围,所以曰围状乳头。上文所讲关连味觉之感觉神经头,便是露在此乳头上,尤以在乳头四围高起部分者为多,总有几百个。故食物进口时,皆从外部感觉味之好歹。舌尖正面虽有极灵感觉,其反皮却无感觉。其余除舌面内部是无感觉,前已说过,外如软腭及扁桃腺,皆略有感觉,嗓子顶头和嗓口亦略有感觉,惟上腭完全无感觉。以上所云感觉是专指味感觉。又嗅觉器官且有味感觉,如甜味和咸味,鼻子亦可以略辨一二耳。(图三、图四)
再看上文所说小乳头,如(二)(三)(四)种是何构造。曰其小乳头内皆含有无数小体,称为“味杯”,察其形状,实似未开之花蕾,所以又改名为味蕾。味蕾和外界相通之路,名为“味窍”,为极细极微,人目所不能见之,孔开在小乳头面上。味蕾所以要如此深藏密躲,无非使外界略粗食物不能接触耳。味窍之对径,有人测量之,大约一英寸一千分之一,可谓小至极矣。味蕾上面,又有毛刷一般,从味蕾发出,散布味窍左右,以便收取食物之味,传达于味蕾。(图五、图六)
第三节 味觉之错觉
味觉亦常有错觉。譬如糖属及硫酸镁和其他一二物,在舌边及舌尖尝时,其味是甜,但在舌根上尝,其味变为苦。还有许多食物,吾人常说有味,其实无味。不过因此物有浓[15],入鼻中,因而觉得,所以亦可说是味觉之错觉。比如樟脑,人皆说有味,实在无味,试掩鼻而舐之,便知是无。又如咖啡和金鸡纳霜之味一般,苹果和洋葱之味亦是一般,却因为各有各香气,便使味觉起了错觉,所以不同也。注:尝,探味也。口中不须齿,以舌解滋味曰尝,儿尝胶饴之类是也。舐,凡舌出取无渣食物曰舐,或作咶及餂,如犬舐遗白仙药是也。
凡原质之味,只有四种,甜、酸、咸、苦是也。其余之味皆不纯粹,与各感觉官皆略有关系,与嗅觉关系亦最多。曾有人实地试验,证明食物之中,肉类、面包、牛油、乳油、橄榄油,以及各种果子、各色蔬菜,皆是相同之味。若将食物形状遮住食之,便分别不出是何食物。鸡肉、火鸡、鹌鹑等等,更不能从味道上分别耳。不过是香味、形状、名目、联念等等合之,不是从味道可以定名也。
又说甜和苦是绝对相反之味,那知舌上感觉甜和苦之味,却不在同一部位。大概舌尖最能辨甜,舌根最能辨苦,所以直吞苦物,往往不觉得苦。舌边最能辨酸。又成人味觉和小儿味觉又有不同。上文说过成人舌尖反面舌中心一条没有一点味觉,小儿便不然,几乎满口筋肉皆有味觉,所以最喜满口含物,此因为满口含有味觉。大抵一切生理状况近乎等生物,此即是证据。
又如舌上小乳头感觉机能,亦各不同。有些只能感觉一味,有些便能感觉二个以上。据科学家精细实验,晓得一百二十五人之中,六十人是对于甜、酸、苦三味皆起感觉,十二人只感酸和甜,余十二人只感酸,又七人感受苦和酸,四人感受苦和甜,三人只感得甜。
此外,味觉之幻觉最显著者,是甜和咸之比较。若用一点咸水滴在舌头一侧,同时又将一点无味之蒸馏水滴在舌头又一侧,竟觉得蒸馏水变为甜。此是证明两性相反之缘故,能使无味之水,生出相反之味感觉。若改用糖水和蒸馏水,照前法试验,则蒸馏水又变为咸,其理正同。所以味之性质,若依感受性之难易而定次序,便是(一)甜,(二)酸,(三)咸,(四)苦是也。
以上从霍教授及和布博士之新发明,参以生理学诸书而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