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流传定稿

据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中的记载,《内经》分成两部分,且分别流传至今。

一、《内经》分为《素问》《针经》

晋·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云:“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晋·皇甫谧关于《内经》分为《素问》和《针经》两部分的说法,曾有人提出怀疑,主要是因为皇甫氏未提出任何旁证,史载书目在此之前又从未把二者联系起来,仅在《针灸甲乙经·序》提及此事。但由于晋·皇甫谧生于公元215年,距东汉·班固撰写《汉书·艺文志》的时代不远,他又是一位博学多知的学者,故我们认为其观点应该还是可信的。

《素问》与《针经》自晋以后的流传情况,史料上有一些记载:《隋书·经籍志》录有“《黄帝素问》九卷”(注云:“梁八卷”),“《黄帝针经》九卷”,说明九卷本《素问》在南北朝时已亡佚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云:“《黄帝素问》八卷,《黄帝针经》十卷,《黄帝九灵经》十二卷(灵宝注)。”《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云:“《黄帝针经》十卷,全元起注《黄帝素问》九卷,灵宝注《黄帝九灵经》十二卷,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一般认为《九灵经》也是《针经》的不同传本,这说明至隋唐时期,《内经》仍以《素问》和《针经》两书分别传世,卷数有少许变化,流传中又有别本新名出现。

二、《素问》的流传定稿

《素问》之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如《伤寒杂病论·序》中云:“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素问》流传至唐代,早已损残散失不全,于是唐·王冰对照家藏“张公秘本”,对残缺不全的“世本”做了大量的补亡、迁移、别目、加字和削繁等工作,并补入运气七篇及《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关运气一段,加以注释并重新编次,使《素问》恢复到八十一篇旧数,并以二十四卷本行世。王氏补入运气七篇后仍缺两篇,即《刺法论》和《本病论》,仅篇名存目录中,后人补出后称为《素问遗篇》。经过唐·王冰卓有成效的工作,《素问》得以以较完善的本子继续流传。至北宋嘉祐年间,政府成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奉朝廷之命校勘医籍,对已经“文注纷错,义理混淆”的唐·王冰本再行考证,“正谬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并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经北宋·林亿等人校对后的校本,即今之所见《素问》的原型,宋以后的元、明、清各代,皆据此进行翻刻,未再改易。明顾从德影宋刊本《素问》堪称善本,为今所据。

三、《灵枢》的书名变迁与流传

《灵枢》最早称为《九卷》,初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晋·王叔和《脉经》亦称《灵枢》为《九卷》,至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始名之为《针经》,晋·皇甫谧在其序文中虽称《针经》,然在其文中引《针经》经文时,仍然多称《九卷》。这种《九卷》《针经》混称的情况,说明《灵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被称为《九卷》,同时也说明从晋开始,始有《针经》之名。

《中国医籍考》云:“《灵枢》单称《九卷》者,对《素问》八卷而言之。盖东汉以降,《素问》既亡第七一卷,不然《素问》亦当称《九卷》尔。”清·黄以周《黄帝内经九卷集注叙》云:“《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医家取其九卷,别为一书,名曰《素问》,其余九卷,无专名也。汉·张仲景叙《伤寒》,历论古医经,于《素问》外,称曰《九卷》,不标异名,存其实也。晋·王叔和《脉经》亦同。皇甫谧叙《甲乙经》,尊仲景之意,以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即此《九卷》及《素问》,而又以《素问》亦九卷也,无以别此经,因取其首篇之文,谓之《针经》九卷,而《针经》究非其名也,故其书内仍称《九卷》。”这不仅提出《黄帝内经》十八卷,除九卷为《素问》,其余九卷无专名外,还认为《甲乙经》提出《针经》之名,是取其篇首之文,即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中的“先立针经”而来的。

《灵枢》之名,始见于唐·王冰次注的《黄帝内经素问》序和注中,其序云:“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然而其在《素问》正文中,又将《灵枢》与《针经》常并称。北宋·林亿《新校正》在校注《素问·调经论》王注时指出:“详此注引《针经》曰,与《三部九候论》注两引之,在彼云《灵枢》而此曰《针经》,则王氏之意,指《灵枢》为《针经》也。按今《素问》注中引《针经》者,多《灵枢》之文,但以《灵枢》今不全,故未得尽知也。”《灵枢》传至宋代已是残本,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有高丽使者来华献书,其中有《黄帝针经》,哲宗于次年正月即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使此书复行于世。但可惜的是此后经靖康之乱,是书又散佚,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官人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南宋·史崧校正的《灵枢经》,后人未再改动,成为元、明、清续刻的蓝本。

小结

现存的《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共162篇。就其篇目顺序而言,《素问》的编排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基本上反映了医学理论的系统结构。不过,现存《素问》篇目顺序经过了唐·王冰的重新编次和增补,已与梁·全元起所记载的原顺序有较大的差异,故其篇目结构主要反映了整理者唐·王冰对其医学理论体系结构的认识:《素问》第1~8卷计30篇(包括第1~第30篇),主要讨论阴阳五行、藏象、病机、诊断、治疗、养生等医学基本理论问题;第9~13卷计19篇(包括第31~第49篇),主要讨论病证;第14~18卷计16篇(包括第50~第65篇),主要讨论经络与刺法理论;第19~22卷计9篇(包括第66~第74篇,含第72、第73两遗篇),主要讨论五运六气学说;第23~24卷计7篇(包括第75~第81篇),主要为医学教育与理论上难以归类的篇章。

《灵枢》的篇章顺序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化已不可考,其卷数多寡历代也多有不同,现存的卷次和篇目顺序与其学术系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