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书年代
鉴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的有关记载,历代医家、学者对《内经》的成书年代虽有争论,但均认为其成书于东汉之前。归纳起来主要有黄帝时期说、战国时期说、秦汉时期说等几种。
一、成书于黄帝时期说
持此观点者,多为古代医学家,如唐·王冰、北宋·林亿、南宋·史崧、明·张介宾等,如北宋·林亿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云:“(黄帝)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其认为《内经》成书于黄帝时期。对于这种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质疑,如北宋·司马光在其《传家集》中云:“然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见。黄帝亦治天下,岂可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依托以取重耳。”从现今的文献研究、考古发掘来看,《内经》是黄帝时期的作品这种观点确实不可从,而众多医家认为《内经》成书于黄帝时期的原因可能是《内经》文字古奥、内容博大、医理精深,非常人所能撰写,因此认为《内经》是上古黄帝所著而出自黄帝时期,也彰显古代医家对《内经》的推崇敬仰之心。
二、成书于战国时期说
倾向于《内经》成编于战国之说者多系文史学者,他们主要从文字、写作笔法、音韵和成书内容等方面做了论证,这种观点后来也影响了医学界。如北宋·程颢《二程全书》中云:“观《素问》文字气象,只是战国时人作,谓之三坟书则非也。”明·方以智《通雅》云:“谓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清·纪晓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黄帝素问》原本残阙,王冰采《阴阳大论》以补之。其书云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述旧闻,着之竹帛。故贯通三才,包罗万变。”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自序》云:“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由于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发展,学术思想也日趋活跃。在此历史背景下,《内经》成书于此,有可信之处,所以自宋代伊始,很多人都倾向于《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在今天看来,此说证据尚不够充分,如当时的史籍著作及诸子论著都没有与《内经》有关的记载。若说《内经》中部分内容出自战国时期则是较为可信的。
三、成书于秦汉时期说
主张此说者既有中国古代先哲,也有近现代学者,还有日本学者。他们是根据学术思想传承、社会历史背景、语言音韵修辞、科学技术水平特点、考古发现以及人文现象等得出的结论。如明·郎瑛曰:“《素问》文非上古,人得知之。以为全元起所著,犹非隋唐文也。惟马迁刘向近之,又无此等义语。宋·聂吉甫云,既非三代以前文,又非东都以后语。断然以为淮南王之作。予意《鸿烈解》中内篇文义,实似之矣。”日本丹波元简在《素问识·素问解题》中云:“此书实医经之最古者,迨圣之遗言存焉。而晋·皇甫谧以下,历代医家断为黄岐所自作,此殊不然也。……此经设为黄帝岐伯之问答者,亦汉人所撰述无疑矣。”现代也有学者认为,《素问》《灵枢》卷秩浩大,有162篇,而《汉书·艺文志》之《黄帝内经》仅18卷,虽名曰“卷”,实则“卷”“篇”相等,无“积篇为卷”之例,因而其《黄帝内经》18卷当为18篇之量,与今本《黄帝内经》相去甚远,再结合文字注引、学术发展等情况,认为今本《黄帝内经》极有可能是东汉人博采《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各种医经著作,在此基础上成书的。还有学者提出,基于“五德终始”论,西汉国运为土德,流行“心属土”说,东汉以火德为国运,出现了心属火说,《素问》《灵枢》等主张心配火的医籍只能出现在东汉。
四、成书年代的判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内经》成书年代比较公认的观点,是通过史籍对《内经》的著录推测其成书年代的上限与下限。
《内经》成书年代的上限,从史料记载上看,《史记》可作为一个重要标志。《史记》之前的《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史书,记载医事甚少,且未将医学与黄帝联系起来。所以《内经》成书于先秦战国时代的说法都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专为战国的秦越人(扁鹊)、汉初的淳于意(仓公)两位医家作传,其间又记载了大量的古医籍文献如《上经》《下经》《五色》《奇恒》《揆度》等,但并未见有关《内经》之类的书名,而这些书名却又曾被《内经》引证。可见,如果当时《内经》已经成书流传,这么一部重要的医学经典,十几万言,不应被西汉·司马迁所忽略。据此分析,《内经》的成书应晚于《史记》成编,即在公元前99年之后。
《内经》成书年代的下限则可从《汉书》的相关记载考证。《黄帝内经》之名,在史籍上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其《方技略》载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以上合为“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而《汉书·艺文志》是东汉·班固据《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七略》是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时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现已亡佚,但据文献记载,当时分工校方技类书籍的是朝廷侍医李柱国,其校勘医书的时间是在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即公元前26年,由此,一般认为此时应为《内经》成书的下限。
综上,西汉中后期,《内经》18卷本已成编问世。
小结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内经》汇编成书的时间当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的西汉中后期。这一观点已为现代多数学者接受。需要指出的是,成书时间和成书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书时间,是指通过书面语言把理论记录下来,使之形成完整书卷(或刊行)的年月日。成书过程,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和流传至撰写(刻)形成完整书卷的过程。过去在论证《内经》成书时代时,常把两者混淆,因此,各学者对《内经》的成书时间观点不一,其实许多观点讲的都是成书过程。另外,《内经》中包含162篇文章,亦不能将其中某一篇的编撰指为整部《内经》的成编。
总之,判断《内经》成书年代是个复杂的问题,正如明·吕复在《九灵山房集·沧州翁传》中所说:“《内经素问》,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内经》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它跨越的时代较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内经》里不少篇章成于汉代之前。故从史籍著录角度考证其在西汉中后期汇编成书的观点,还是较为可信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内经》在成书后又经过修订填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