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肖子孙
并非指不孝顺的子孙

今天的人们常常将“不肖”和“不孝”混淆,“不肖子孙”因此也就被理解为不孝顺的子孙。其实,“不肖”和不孝顺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说文解字》解释说:“肖,骨肉相似也。”什么叫“骨肉相似”?肉可见,骨不可见,因此“肖”这个字不仅形容外表的相似,更用以形容本质特点上的相似。许慎接着解释说:“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不像他的祖先,因此叫“不肖”。

在为《礼记》所作的注疏中,郑玄解释说:“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郑玄的意思是说子不如父。子不如父,因此“不肖”引申为不成材的意思。

《礼记·射义》载:“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箭靶的中心称“鹄(gǔ)”。这段话的意思是:射箭的人怎样使射箭和音乐相配合,又怎样使音乐和射箭相配合?按照音乐的节拍发射,发射出去而正中靶心,大概只有贤者才能做到吧!如果是不肖之人,他哪里谈得上射中呢?古人常常把“贤”和“不肖”对举,正如孔子这段话中的“贤者”和“不肖之人”,可见“不肖”就是不贤、不成材的意思。

《庄子·外篇》中“天地”一章,有关于“不肖”的更清楚的解释:“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这段话的意思是: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大臣和人子中品德最高的。父母说的都认为对,做的都认为好,这就是世俗所说的不肖之子;国君说的都认为对,做的都认为好,这就是世俗所说的不肖之臣。

西晋学者郭象注解说:“此直违俗而从君亲,故俗谓不肖耳。”很显然,违背世间通行的道理,而去顺从国君和父母,这就叫“不肖”。按照通常的说法,顺从父母才叫孝顺,可是“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父母说的都认为对,做的都认为好,这样的人竟然被称作“不肖子”,可见“不肖子”跟不孝顺毫无关系,而是指不成材。

清代学者王应奎所著《柳南续笔》中有“不肖子”一条,其中写道:“今世人子丧中用帖,称‘不肖子’。”父母死后,儿子在居丧期间自称“不肖子”,这并不是自称不孝顺,其实乃是自谦之辞,是自谦不成材的意思。王应奎接着质疑道:如今的士大夫们不明白这个意思,凡是中科甲者以及仕宦中人,都在帖子中改称不孝顺的“不孝”。你科举考试都考上了还自称不孝顺,你都当官了还自称不孝顺,岂非明明白白地讽刺父母不如自己吗?况且按照祭礼的规定,居丧期间自称哀子、哀孙,祭祀的时候自称孝子、孝孙,从来没有自称不孝顺的。又况且刑罚有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怎能以不孝顺自居呢!王应奎的质疑很有道理,可见“不肖”乃是自谦之辞,自谦不成材,绝对不能和不孝顺的“不孝”混用。

唐宋间诗人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一书中说:“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鬻(yù)”是卖的意思。不肖子弟有三种变化:第一变为蝗虫,坐吃山空,靠变卖父亲留下的庄园为食;第二变为蠹鱼,就是书里面的蠹虫,靠变卖父亲留下的书籍为食;第三变为大虫,靠卖奴婢为食,卖人而食当然就是凶恶的老虎了。孙光宪感叹道:“三食之辈,何代无之。”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对不成材的子弟的尖锐讽刺,但是跟不孝顺的“不孝”同样毫无关系。

《孝经图》(局部),北宋李公麟绘,绢本墨笔白描长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博学多才,富文辞,工书法,精于鉴赏。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尤其历来被公认是一位杰出的白描人物画家。他与同时期的文人士大夫有密切往来,人物画自带温文尔雅之风致。《孝经图》卷作于1085年,是公认的现今存世的李公麟真迹之一。

此卷共十五段,以行楷书《孝经》之文,以线描配图,图文相间,书画合璧。这一段画面主题是《孝经》第十五章“谏诤”篇。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画面中一位大臣正在朝堂上躬身向君主进谏。此章的意思是:真正的孝道,并非一味盲从父母君主之命,为臣为子都有劝谏的义务;倘若一味顺从,才是“不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