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人才资产:以人才盘点打造高效人才梯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容易被忽视的人才困境

许多企业在人才方面的困境,其实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和复杂。由于业务发展的速度过快,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突出,人才供应不足又反过来制约业务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IBM的调查表明,只有12%的中国企业认为他们拥有足够的储备人才来应对未来的业务挑战。究其原因,许多企业在人才管理上存在图1-3所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图1-3 企业常见的人才管理问题

(1)藏龙卧虎。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表明,人才隐藏(又称人才私有化)是人才管理的三大障碍之一。我曾协助众多大型企业开展后备人才选拔项目,发现最优秀的一流人才往往不会被下属单位推荐上来,被推荐上来的基本上是二流人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下属单位的领导担心一流人才离开后,自己所负责单位的业绩会受到影响,同时也担心一流人才将来会成为自己职位晋升方面的竞争对手。因此,一流人才往往会被那些下属单位领导留在身边,造成企业“蜀中无大将”的假象,以致CEO和人力资源部门无法在全企业范围内统一调配人才。针对这点任正非曾说:“干部必须是跨部门的资源,华为坚决不允许干部板结和干部只在某个部门或系统里循环。”华为成立了专门的总干部部,从总部层面对中高级的干部进行统一管理。

(2)赶猪上树。一些企业往往凭领导的个人感觉来用人,人才质量不行就用数量来凑,或者将人放在不合适的岗位上,如安排负责核心业务的人去开拓新兴业务、把一个不具备管理思维的业务高手提拔到管理者的位置上、让一位没有大局观或缺乏决断力的人去做一把手……有的企业讲究凭业绩说话,但是业绩好并不一定代表能力强,现在业绩好并不代表将来业绩也一定好,优秀业务员升任管理者后不胜任的例子太多了。这些用人不当的做法,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久而久之,优秀员工对工作的兴趣逐渐消磨殆尽,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电力减弱”,最终他们唯有负气离开。

(3)揠苗助长。许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急功近利,希望人才能够“速成”,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将人才推上更高的职位,让他们控制更大的预算和管理更大的团队。这样的培养方式不但无法加速人才的成长,反而对他们是一种“捧杀”,会带来很多的伤害。当后备人才被调任到他们毫无经验或并不擅长的岗位时,他们往往适应不了新的挑战,可能在工作方面不断犯错误,致使企业业绩受到严重影响,后备人才也可能因自信心受挫而辞职。

(4)用而不备。许多企业平时不注重人才的培养,没有为关键岗位储备后备人才,一旦重要人才提出辞职,管理者往往就会感到措手不及、束手无策,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继任人选。我们知道,重要人才尤其是核心管理层提出离职,基本上都已经为自己找好了下家。此时,挽留他的成功概率几乎为零。关键人才的离职给企业带来的创伤非常大,如空缺职位的工作不得不停止,整体工作节奏受到影响;可能造成军心不稳,士气低落;竞争对手也会乘虚而入,抢夺市场份额和人才,原有的积累功亏一篑;核心秘密泄漏……如果不能快速找到合适的继任人选来稳定局面,或者找到的继任人选不合适,就会导致新的离职事件发生,最终引发“塌方式”的连锁反应,人才接二连三大批流失,从而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5)欲盖弥彰。由于人才流失成本高、人才谈判能力强,许多企业被人才“绑架”。面对员工的离职,一些企业采取了一些不合适的做法,一方面尽量将员工离职的信息保密,以免对其他员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不敢公开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基本上以身体与家庭的原因为借口,甚至归结为员工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这样的做法会使企业内部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反过来又会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导致更多的人才离开。

(6)剩者为王。优秀人才都离开了,但工作还要继续做,这时就会出现“剩者为王”的情况,一些企业管理者会认为留下来的人对企业是非常忠诚的,他们才是真正的人才,并将留下来的人视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从而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平庸的领导者要么导致优秀的员工离开,要么带着员工一起平庸,最终使组织“集体平庸化”。

以上几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四大不幸”:一是没有人才;二是有人才没有被发现;三是人才被发现了却不被重用;四是重用了人才却没有留住。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企业的战略落地和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