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形成原因
所谓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都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心理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程度越厉害,心理疾病也就越严重。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心理疾病出现通常都有以下这些原因:
1、超负荷的学习压力
很多青少年,尤其是会考、指考生都被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所困,且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无法得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忧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2、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情感的失误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如家庭中有离异,变故等情况。受到感情创伤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从而让自己沉沦。
3、对网路的依赖心理
青少年沉迷于网路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些人每天把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解离性身分障碍(精神分裂)。
4、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失业员工和大学的清寒生。某些大学清寒生在学校里,一方面由于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由于虚荣心的作怪,现实与虚幻相抵触,导致矛盾心理的形成,使得大学清寒生心理疾患机率增加。
5、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有些人对分数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也许也从来没有受到过打击。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常常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上面。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出现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学习,不断给自己施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忧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6、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学生天天面对著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讲义,面对著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国高中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忧郁及拒学心理。所以要尽快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人生。
7、被过分的溺爱
被父母过分溺爱的青少年,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在家有父母溺爱,等到真正走入社会了,各种弊病就出现了,这些弊病就像一种潜在危机、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8、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同学看不惯;以为自己受到老师偏见而愤愤不平;因家庭的变化或是其他原因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以上这些都可以导致人们出现“心病”。
心理疾病的特点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
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黏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3、损害大
此状态的患者不能或只能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著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
此状态的患者一般不能透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在治疗早期透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透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