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结论

世界汉语教育史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开拓必将极大地拓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范围,使学科有更深厚的历史根基,从而使我们在总结和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时,不再盲目地追随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而是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悠久历史中总结、提升出真正属于汉语本身的规律。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在这一研究中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出我们的贡献,将我们的历史经验提升为更为一般的理论,使其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尽管这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但在学术上则是必须要确立的一种文化自觉的理念。先后两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是我们向这个目标迈出的第一步,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的成立,则表明了中国学者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

世界汉语教育史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多学科,必须有多种方法的结合。我们在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和中国语言学史的方法相结合。在一定意义上,中国语言学历史的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育历史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那种将汉语国际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经验研究的方法是其学识不足的表现;反之,那种无视甚至轻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育历史的观点同样是一种学术上的短视。如果忽视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将无法揭示出中国近代以来语言变迁的真正原因。

同时,我们在这一研究中将会强烈地感到,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本土,中国语言对国外语言发展的影响正是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历史中产生的,这不仅表现在东亚一些国家的语言形成和发展之中,也表现在西方近代以来的语言变迁中。将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纳入学术视野,将使我们对中国语言的思考,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扩展到一个更为宽阔的学术空间。


1 本节摘自施光亨《历史上的汉语教学:向着第二语言教学走出的第一步》,《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4期。

2 古勒茂才《番汉合时掌中珠》,1190年,复印本。

3 范文澜等《中国通史(第六册)》,人民出版社,1995年。

4 黄明光《明代外国官生在华留学及科考》,《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

5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79年。

6 《老乞大》《朴通事》,参见刘坚、蒋绍愚主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元代明代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

7 张西平等编著《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

8 李逸津《俄罗斯汉语教学与汉学研究的发端》,《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9 《中华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10 威妥玛《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张卫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 鲁健骥译《语言自迩集·序言》,威妥玛《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张卫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 张海英《利玛窦对汉语的学习与认识》,《海外华文教育》2006年第2期。张方《从〈俄汉合璧学汇〉看俄国防大学19世纪汉语教育的词汇和语音教学》,《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澳门,2004年。

13 王立达编译《汉语研究小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

14 朱德熙《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3期。

15 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王顺洪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16 史红宇《从教材看历史上来华外国(族)人的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7 本节摘自鲁健骥《谈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4期。

18 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年。

19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

20 罗光《利玛窦传》,光启出版社,1960年。

21 魏特《汤若望传》,杨丙辰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49年。

22 方豪《中西交通史》,中华大典编印会,1956年。

23 王立达编译《汉语研究小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

24 武柏索《欧洲第一个汉语研究中心——古老而年轻的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4期。

25 崔颂人《美国汉语教学的先驱——戈鲲化》,《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3期。

26 弘法大师原撰《文镜秘府论校注》,王利器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27 《老乞大谚解(影印本)》《朴通事谚解(影印本)》,奎章阁丛书,1978年。

28 刘小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珍贵遗产——试论老舍在伦敦期间的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3期。

29 张清常《〈说文解字·叙〉书后》,《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3年。

30 邵敬敏、方经民《中国理论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31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修订本)》,语文出版社,1997年。

32 本节摘自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

33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34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兴起的标志是董明《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和张西平等编著《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调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的相继出版。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讨会在澳门召开,会议期间在澳门注册成立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并在澳门出版了首届会议的论文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这标志着这个学科的正式确立。2007年在日本大阪的关西大学召开了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第二届年会,会议主题为“16—19世纪西方人的汉语学习”,并将在澳门注册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转移到日本大阪正式注册,选举产生了新的学会领导,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西平教授当选为会长,学会决定2010年在罗马召开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第三届年会。这些标志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和成熟。

35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谈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的研究》,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编《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

36 董明《古代汉语汉字对外传播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37 施光亨《历史上的汉语教学:向着第二语言教学走出的第一步》,《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4期。

38 张宏生编著《戈鲲化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39 陆锡兴《汉字传播史》,语文出版社,2002年。

40 戴庆厦、董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上、下)》,《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1997年第1期。

41 木哈白提·哈斯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引进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吕必松主编《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木哈白提·哈斯木(2000)指出:“对少数民族来说,汉语虽然不是外国语,但它毕竟是一种非母语的外族语,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母语的习惯,同样也会对汉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甚至抗拒作用。”

42 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王顺洪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43 牛岛德次《日本汉语语法研究史》,甄岳刚编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44 白乐桑《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总第2期。

45 金基石《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东疆学刊》2004年第1期。

46 汪维辉编《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中华书局,2005年。

47 六角恒广《中国语教本类集成》,日本不二出版,1991—1998年。

48 对比语言学研究成果可参见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的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9 刘珣《谈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研究》,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秘书处、《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编《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50 英国社会语言学家R. A. Hudson在《社会语言学》的中文序中说:“一件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书中)一次也没提到中国,这一方面反映出我本人的无知,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没出现在我所读过的著作和论文之中这一事实。”转引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

51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大多局限在对《西儒耳目资》的研究上,实际上传教士所留下的大量语音文献至今尚未被系统研究。

52 杨福绵《罗明坚、利玛窦〈葡华辞典〉所记录的明代官话》,《中国语言学报》1995年第5期。

53 张卫东《威妥玛氏〈语言自迩集〉所记的北京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54 姚小平《〈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马氏文通〉历史功绩重议》,《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2期。

55 国外已经开始注意这一研究领域,参见Breitenbach, S. Leitfäden in der Missionarslinguistik. Frankfurt am Main, 2004.

56 李真《马若瑟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贡献》,西洋汉语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2003年。

57 沈国威《近代日本语汇交流史》,笠间书院,1994年。

58 Mungello, D. E. 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Franz Steiner Verlag Wiesbaden GmbH, 1985.

59 Kircher, A. China Illustrata. Kathmandu, Nepal, 1979.

60 Lundbcek, K. T. S. Bayeri (1694-1738) Pioneer Sinologist. Curzon Press, 1986.

61 戴仁主编《法国当代中国学》,耿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62 张国刚《德国的汉学研究》,中华书局,1994年。简涛《柏林汉学的历史和现状》,《国际汉学》2000年第5期。

63 李明滨《俄国汉学史提纲》,阎纯德主编《汉学研究》第四集,中华书局,2000年。

64 费正清《新教传教士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费正清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65 侯且岸《当代的美国“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

66 鲁健骥《〈践约传〉——19世纪中叶中国人编写的汉语简易读物》,李向玉、张西平、赵永新主编《世界汉语教学史研究》,澳门理工学院出版社,2005年。

67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