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在心智障碍者就业促进中的行动逻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结构

本书以心智障碍者就业这一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以社会企业为主体,以其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行为情境、行动过程和行为优化等为研究主线,在研究架构上主要设置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绪论、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该部分是本书的基础性研究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对研究方法和技巧运用的梳理、分析和说明。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结合本书构建的分析框架,对社会企业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行为情境、行为选择和行为策略进行研究,该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在进行跨案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性回答:社会企业作为一种兼具社会与经济双重目标的组织形式,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现实行为情境如何?它创立的行为动机与条件是什么?它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合法性策略如何获取,又面临什么制约?等等。

第三部分(第六章):社会企业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行为优化。该部分是本书的策略性研究部分,在对我国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服务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的基础上,借鉴社会企业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先进经验,重新思考社会企业在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行为中的角色定位,并尝试从国家、社会以及社会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企业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行为优化措施。

第四部分(第七章):结论与讨论。该部分将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对本书在研究中的可能性创新与存在的不足进行说明,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本书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本书旨在以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心智障碍者就业为切入点,探究我国社会企业参与介入此类社会问题的缘由背景、行为情境、行为动机和行为策略以及行为路径优化等。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课题研究。罗伯特·K.殷认为,“怎么样”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比较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实验法或历史分析法。同时,他认为至于确定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控制范围、程度,看其是否能接近研究对象所处的实际环境……案例研究法适用于研究发生在当代但无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的事件”(罗伯特·K.殷,2004)。此外,“根据莫斯和理查德斯的观点,当我们要研究一个新兴的或知之不多的社会现象,希望从中建构理论时,最佳的研究策略是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尤其是扎根理论方法,直接从经验资料中发现和发展理论”(刘敏,2009)。Eisenhardt K.M.(1989)认为,案例研究强调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尤其适用于探索较少被研究的现象,以及新形成的概念或理论。结合本书的研究内容,从本土实践层面来看,社会企业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虽然在近些年来,在民间团体或个人的推动下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在残障人士就业领域仍然属于新兴事物;从理论层面来看,我国对社会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专门针对心智障碍者就业的社会企业开展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本书主要是一项探索性研究。综上可见,无论是从本书的研究目的,还是从研究内容来说,案例研究法都是最佳选择。为了规避“你怎么能单从一个案例归纳出这个结论”的疑惑,同时也是出于对本书研究结论“分类同质化外推”(王宁,2007)的考虑,本书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以便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混合型的综合研究方法。具体来说,本书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搜集足够充分且有效的数据资料,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深入访谈法以及直接观察法。

(1)文献研究法。本书对相关的文献材料进行必要的梳理、分析与评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涉及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社会企业参与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的基础性理论;二是社会企业与心智障碍者就业的相关文献研究;三是案例部分的数据材料。前两个方面的文献来源主要是通过查阅国内外学术期刊数据库、高校图书馆以及自购图书等方式搜集的期刊、专著及论文等;案例部分数据材料的来源主要涉及对研究案例在官方网站公开披露的机构年度工作报告及审计报告、网络媒体报道以及制定的政策制度文件等内容。

(2)深入访谈法。深入访谈法是本书获取研究资料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笔者多次通过直接面谈、电话访谈及邮件往来等方式对研究案例机构的创办人或运营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内容主要涉及案例机构的创办历程、发展目标及愿景、组织架构及治理、利益相关者关系互动以及运营方式等。所有访谈均由笔者结合研究主题和先期文献资料的查阅情况于事先制定好访谈提纲,并由笔者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式进行。在征得被访者同意的情况下,笔者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在访谈后进行转录整理。

(3)直接观察法。为了对研究案例有更深刻真实的感受,笔者分别于2015年4月和9月对案例机构进行了参观和走访,与机构工作人员、心智障碍者以及顾客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案例机构的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效果等进行直观体验。

社会企业尤其是心智障碍者就业类社会企业在我国内地的数量不多,近些年在民间组织及心智障碍者家长的推动下,尤其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正在蓬勃兴起与发展。然而,也正是因为“新”,学术界并未对其有足够的关注,尤其在理论导向型实证研究方面更是少之又少。根据笔者对我国社会企业实践案例的梳理,本书选取的AT面包坊是我国在促进心智障碍者就业方面最早进行探索的社会企业之一,已持续运作七八年的时间,它为研究心智障碍者就业类乃至弱势群体就业类社会企业的发展运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窗口;XH洗车中心则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政府对心智障碍者就业救助不足以及“去机构化”和“融合”助残理念日益盛行等背景下成立的。可以明确的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下的矛盾问题交织期”(5)的同时,国家和政府将更加重视民生建设,将有力推进相关社会政策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创新,进而“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因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而成为国家战略。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研究XH洗车中心的行动逻辑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此外,笔者曾有过在N市求学、S市就职的经历,较为熟络的人际关系以及地域文化环境为笔者顺利接触和深度融入研究案例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