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世界
1939年8月中旬的一天,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派另一名副官护送我们这批从海外和香港回来的司机和学生到西安西北的安吴堡青训班学习。青训班在抗战初期同陕公、抗大并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学府。它是当时我党设在蒋管区的一个青年学府,成立于1937年10月,到1939年底结束。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共办了124期,培训出14000多名抗战骨干。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知识分子,经过三四个月的短期培训后,输送到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战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青训班对来自海外的华侨青年和港澳青年表示特别热烈的欢迎,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在这个慈禧太后曾经住过的古堡里,为我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据了解,青训班每期华侨学员至少有三四人,124期学员中,华侨估计不下400人。我们这批来得最多,班领导把我们编入123队,专门成立“华侨排”,排长是泰国归侨罗道让同志,我被任命为排政治干事。123队队长是“一二·九”运动老将王元方同志,队指导员是曾经在东北抗日联军战斗过,后在苏联东方大学工作过的杨金涛同志。
来到当时延安的窗口安吴堡,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政治空气异常清新,抗战气息非常浓厚,墙壁上写满了抗战标语,画了不少抗战壁画。一清早,军号声、操练声和抗战歌声响成一片,令人精神振奋。这里没有悲观失望,有的是抗战必胜的信念;这里没有官气,有的是干群平等上下一心的关系;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有的是团结友爱;这里反对口是心非,强调言行一致……这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他们给我们讲述了爬雪山过草地的亲身经历;有从前线回来的干部,向我们讲述了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说: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确实凶狠、顽强,但敌不过八路军的革命英雄主义,一听到“八路”,都特别害怕。听了他们的讲述,我们特别高兴。还有一些蹲过国民党监狱的同志,讲述国民党特务的阴险毒辣,对革命青年的百般摧残,以及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在安吴堡学习的4个月中,我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初步学习了革命战争的理论、政策和战略策略,从书本知识和活教材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为以后的征程打下了思想基础。
1939年12月,我结束了在安吴堡的难忘的学习生活,在组织安排下,北上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