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存量用地更新和空间治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生产性空间治理的研究进展

生产性空间一般指生产经营的城市空间,包括城市中的工业区、商业区、商务区和部分以盈利为目标的休憩和娱乐功能区等。[41]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产业的转移或升级,城市生产性空间形态也出现了丰富的变化。

国外对于生产性空间治理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早,也相对成熟。早在20世纪中期,西方就有学者就生产空间的改造与产业迁移背后的理论逻辑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如从生产、消费、空间及产业特性等角度出发,可以通过交互式学习的方式来使产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42]除此之外,媒体、影视、音乐等文化产业也愈加深入地参与到生产性空间内的经济社会当中,成为促进空间发展的重要拉动力。[43]

国内围绕生产性空间开展的空间治理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旧工业区更新和商业区改造受到了较多关注。城市边界的快速扩张使得早先处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逐渐被包裹进城区的中心地段,为城市治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商业区的改造缘由与之类似,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加快,城市空间功能结构也需重新规划,而一些旧有产业由于其产业结构变更速度跟不上所处区域宏观环境的转变,亟待更新与升级。[44]在改造策略上,可以采用复合式的更新思路,即以综合整治为主、适当改变为辅的模式,[45]对于升级难度大、竞争力弱化的旧工业区产业可以采取集群式产业创新方式来推动产业升级。[46]而就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言,原有的生产性空间在改造后应更多承担金融商务、休闲宜居以及文化等功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生产空间成为活化城市空间生命力的新的触发点。[47]